2023垃圾分類總體目標怎么寫—2023垃圾分類總體目標怎么寫的
家里如果有舊衣物要處理的,可以考慮等一等。因為再過不久,這些物品就近就能找到回收好去處。
日前,《株洲市2023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明確年內,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接下來,我市將如何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又將如何推動垃圾分類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讓市民感受到這項工作的益處?記者就此采訪、梳理。
接下來,我市將加快推動在各個社區建設可回收物回收站點 記者/伍靖雯 攝
建設社區回收站點
讓垃圾“變廢為寶”
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我們發展綠色產業、壯大循環經濟。垃圾被稱為“錯配的資源”,精細的垃圾分類能降低回收成本,幫助有效回收利用垃圾中的重要資源,進而實現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們回信,就強調:“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
回到株洲,自2020年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目前我市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6.1%,連續3年在全省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中榮居非省會城市第一名。
“但是,在可回收物再利用等方面,我市還存在較大差距和短板。”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可回收物,指的是生活垃圾中未經污染、適合回收循環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廢紙張、廢金屬、廢布料等等。目前,我市雖然已經有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大件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心等投入運營,但前期缺少精細分類投放、收運,往往導致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廢棄物,和其它生活垃圾一起被焚燒處理,沒有實現循環利用價值最大化。
根據《方案》,接下來,我市將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生活垃圾收運“兩網融合”體系建設,重點建立較為完善的可回收物處置體系。
具體來說,我市將按照每1000-2000戶居民設置1個標準,加快推動在各個社區建設可回收物回收站點。各個回收站點可靈活采用連鎖經營、“互聯網+”等模式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好用、便利。
此外,我市還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商品包裝物逆向回收試點,建設線上線下的舊貨市場和“跳蚤市場”,學校等單位也可設置書籍回收角。
根據《方案》,年內,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年內,全市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要達到90%以上 記者/伍靖雯 攝
城區日產生活垃圾超1500噸
多措并舉推動源頭減量
目前,株洲城區生活垃圾日產量約1540噸,且這個數字以8%的速度逐年遞增,垃圾終端處置壓力與日俱增。
推進垃圾分類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強化垃圾源頭減量。
現在,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曾經常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一點點銷聲匿跡。比如餐飲店的一次性塑料飯盒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材料的打包盒;各大商超的購物袋,也更換成無紡布環保袋,或是可降解塑料袋。
不過,仍有一些商家基于降低成本或對相關規定不了解等原因,采購不可降解甚至“劣質”一次性餐具等用品,給消費者帶來隱患。
根據《方案》,接下來,我市將圍繞生活垃圾分類重點環節、重點場所和重點對象,加強常態化執法檢查和曝光力度。
此外,我市還將結合塑料污染治理,加強餐飲服務業不主動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黨政機關內部辦公場所不使用一次性杯具等方面的執法檢查,強化垃圾減量和環保意識。
此外,我市還將加快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推動垃圾分類“有法可依”。
從“新風尚”到“好習慣”
天元區垃圾分類正式運營
目前,株洲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骨架”已立:分類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和支持率較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讓這項工作“血肉”豐滿起來,讓垃圾分類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從“新風尚”變成居民日常生活的“好習慣”。
根據《方案》,年內,天元區要實現全區垃圾分類運營,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和淥口區完成100%的示范街道創建。
此外,全市還要打造至少5個省級高標準示范街道,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以點帶面擴大垃圾分類覆蓋范圍。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接下來,我市將開展“補缺提升”行動,確保城區居住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經營區域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的完備率達到100%。
而在垃圾分類收運方面,我市將嚴格實行“不分類不收運”以及“不分類不得進出小區”的投放責任人與收運單位雙向監督機制,杜絕生活垃圾混裝混運、餐廚垃圾“偷運偷倒”等行為。
來源/株洲晚報 融媒體記者/伍靖雯
編輯/筱安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新聞熱線:17352733309(吳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