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結果讀后感1000字—請給我結果讀后感2000字
《請給我結果》讀后感
《請給我結果》這本書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去年,單位就組織大家學習討論過,當時這本書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討論會上同事們都說了許多對書中談到的觀點的領悟,許多道理既可以指導我們工作,也對我們的生活,對孩子的教育等有啟發。
最近,我再次翻開了這本書,第二次閱讀又有了新的啟迪。它告訴了我們許多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的道理。它顛覆了大多數人一直津津樂道的一些觀念: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結果不重要,盡力就好等等……
每一位員工都希望其所在的公司能給他很強的歸屬感,要讓公司成為員工富強的家,能給員工提供成長源泉、提供安全感的家,其實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員工自身。就如書中說到的,要成為一個職業型員工,成為一個執行型人才,為企業提供結果,而不是僅僅滿足于完成任務。只有企業上下都這樣做到了,企業才能發展壯大,企業才能生存。
商業底線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結果原理”我們靠結果生存!沒有結果的努力是無用功。沒有結果,意味著我們將重新回到起點,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只有抓住結果,才能實現我們的預期。但結果從哪里來?行動不一定有結果,但不行動就一定不會有結果。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想得到一個結果,卻遲遲不付諸行動。或許是對獲得結果信心不足、動力不夠、困難考慮太多…….但不論是什么原因,只要不行動,就一定不會有結果。這讓我想起了一段工作經歷:二年前,我作為某個項目組的主要成員。在剛接到項目任務時,真讓人無從下手,細細一理,更覺得困難重重。我從心里說這個任務是無法完成的。領導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先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把結果想得太完美,先行動起來。于是,在領導的督促下,我們項目組開始確定重要目標、近期目標、制定近期方案,然后對實現目標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點逐一突破——沒有流程的重定流程;沒有規范的討論制定規范;沒有基礎數據的開始搜集記錄……就這樣一步步接近目標。一個目標實現后又向后推動,隨著小目標的一個個實現,最終項目達到了既定的結果。這讓我深深明白,先做再說是多么重要。想得再多,說得再多,如果不行動,就永遠不會有結果的。就象本書中說的,有個差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結果來自于行動。 有時,成功就如此簡單,大膽行動,付出行動,過多地猶豫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只有行動了你才能看到事情的結果。
書中講述的一個故事:’一千個窮困的理由’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在工作或生活中,很多時候對于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可以找出很多的借口,但是再多的借口有什么意義呢?就象那個窮人,再多的借口也改變不了他窮困的現實。而恰恰是這些借口造成了他始終是那么窮困。因此, “行動時,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做為一個警示語,我不斷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立即行動,現在就去行動,并且要持續不斷地行動,相信自己,你才會走向成功!
這本書還有很多有價值的觀點和全新的理念如:歸零心態、永遠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要成功,就要先擁抱失敗等等……是啊,就象一首歌里唱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曾經經歷過失敗的。我們經常只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卻看不到別人付出的努力。書中講述的飛人喬丹、 美國偉大的黑人解放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影星史泰龍等人的事跡,告訴我們正是因為他們不輕言放棄,勇于擁抱失敗,善于從失敗中總結教訓,重頭再來,因此才會成為讓世人矚目的名人。而我們呢,也應該讓自己在今后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面對失敗時,要想辦法爬過去,超越過去,即使撞倒它也不要回頭!
這本書中沒有枯燥的數據,沒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過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告訴了許多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指南,經常讀讀《請給我結果》一定會受益匪淺的。讓我們成為一個堅持的人,成為一個不怕失敗,勇于承擔責任的員工,我們的企業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