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師傅對徒弟的評價50字,企業師徒幫帶徒弟心得體會

    師傅對徒弟的評價50字,企業師徒幫帶徒弟心得體會

    葬禮并非一定要是鋪張的、大開大合的,“如果你能用逝者熱愛的東西跟他做最后一次告別,大概不會留遺憾”。這是茶泉靈覺得工作有價值感的時刻。

    文 | 陳奕寧

    編輯 | 金匝

    運營 | 圈圈兒

    行業火熱

    哪怕已經入行6年,茶泉靈依然記得那場特殊的葬禮。

    那時她剛考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長沙民政)的殯葬專業,得知了一場學長、學姐們策劃的告別儀式。

    逝者是一位19歲的男孩,熱愛踢球,在球場上意外離世。茶泉靈的學長、學姐們,將男孩的靈堂布置成一個微縮的足球場,墻上掛著他的球衣、球鞋,骨灰被安放在球網下。每位來賓都會在足球上簽名,他們胸前戴著男孩生前最喜歡的花,一支潔白的馬蹄蓮。父親捧著男孩的骨灰入場,推開門的瞬間,場上響起了球賽開局的哨聲。一起參與的茶泉靈很想落淚,“會覺得這是比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結束”。

    這個策劃跨越近半年,最初是由同樣熱愛足球的男孩父親提出的,但母親排斥與足球有關的一切。男孩的骨灰已經存放了兩年,遲遲沒有下葬,每隔一段時間,茶泉靈的學長、學姐就會上門給這位母親做心理調節。慢慢地,母親開始談起男孩的過去,展示男孩在足球場上奔跑的照片:小小的身體穿著條紋衫,看起來很開心。

    最終,男孩母親接受了這個策劃方案。

    從那天起,“殯葬專業”四個字,在茶泉靈心中有了不一樣的內涵,她終于理解了課堂上老師強調的“讓逝者安息,讓生者滿意”,以及《殯葬服務學》這本書里,中國現代殯葬職業教育開創者王夫子寫的一段話:“由于殯葬服務歸根結底是滿足生者的心理需求,因而殯葬服務的更重要的對象仍然是生者。”

    作為一門“特殊的服務行業”,殯葬此前算冷門專業。2017年,茶泉靈是整個大理市專科提前批里,唯一選擇殯葬專業的。但她感覺到,從前兩年開始,殯葬專業“慢慢變得有熱度了”。

    比如,殯葬題材的影視劇多了。電影《人生大事》和《保你平安》里,兩個主人公都在殯葬行業里打滾,莫三妹被稱為“種星星的人”,魏平安借由墓地推銷員的角色完成自我救贖。網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也涉及到殯儀館的工作日常,在豆瓣獲得8.4的高分。

    ▲ 圖 / 《人生大事》

    殯葬專業的火熱,反饋到尹彥鋒身上。他是今年殯葬專業的大一新生,在小紅書上曬出錄取通知書后,他收獲了2萬次點贊,近1萬條評論。向他咨詢專業報考的人多起來,高薪、高就業率、適合社恐,幾乎是最常看到的三個形容詞。

    到了今年6月25日,趕上畢業季,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教師趙宇在采訪中表示:“殯葬專業的就業率基本能達到100%。”“100%就業率”的微博熱搜出現了。

    其實,報考時的茶泉靈也碰到過類似描述,“網上會提到畢業后有很多單位選擇”。她向一位學姐求證,得到了肯定的答復。因此,她放棄了家鄉的“栽培與加工技術專業”,選擇來到1500公里外的長沙就讀。

    2012年-2018年,可以稱作殯葬專業的“黃金年代”,盧軍過去曾任長沙民政殯儀學院院長,那時他幾乎不用為就業數據操心,優秀學生在畢業前能收獲十幾個單位的邀請,去往殯儀館、公墓和殯葬服務公司等。

    康文斌踩在了“黃金年代”的尾巴上。2018年,他從殯葬專業畢業,曾見證過2015屆畢業生招聘會時的盛況。學校設置了單獨的場館,專門供殯葬行業的企業進行招聘,數量超過200家,同年,學校這一專業的畢業生僅有300余人。

    專業人員的缺口,從2000年開始就已存在。最初,殯葬被認為是純粹的“體力活”,從業者地位低,沒什么學歷,由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最初幾屆畢業生找工作時,有些殯儀館館長會直接說:“我們就是個燒死人的,還要雇大學生干什么?”談論殯儀文化和服務標準幾乎成為一件可笑的事,他們只會跟畢業生們交流“晚飯去哪兒吃”,或是“這瓶酒該怎么喝”。但殯葬專業被行業接納,并未耗費很長時間。館長們很快注意到,這些學生和社會上招來的人完全不同,他們掌握更現代的技術,真的把這件事當“服務”來做,逝者家屬們也更滿意。

    盧軍覺得:“這個行業,一直缺專業人才。”相關的職業教育從1995年才起步,從業人員可能有幾十萬,新增需求達上萬人。目前,中國有8所高職和中職院校開設了殯葬專業(2023年又新增兩所),每年畢業的學生也才接近1000人。

    從他們就讀于這個專業的第一天起,有關殯葬的一切學習,已經開始。

    兩個課堂

    “我愛你們。雖然很突然,但還是要說一聲再見。”

    葛尹佳鑫寫完了人生的第一封“遺書”。2021年,她考入長沙民政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這是《死亡文化學》課上,老師布置的第一次作業。

    “請把我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可能因為想你們會回來看看吧。”“能不能讓我班級同學給我辦一場葬禮?”她也看到同學們在“遺書”中談論朋友、家庭,和遺體處置方式。

    ▲ 葛尹佳鑫在課堂上寫的遺書。圖 / 受訪者提供

    在這門課上,葛尹佳鑫第一次講述了自己曾經面對的“死亡”。初中時,她的發小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在葬禮上,她第一次意識到,不久前見過面的閨蜜,昨晚還在為彼此點贊的朋友,隨時可能會離去。這件事自此埋在她心里,也是她后來進入殯葬專業的深層原因。

    盧軍曾連續幾年做過殯葬專業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2010年前,有60%的學生因為“好就業”選擇這個專業,但2012年之后,就讀動機發生顯著轉變,80%以上的學生填寫的理由是:“家人/親友從事”或“感興趣”。

    葛尹佳鑫就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報考了殯葬專業。她的父親在東北一家殯儀館工作了近20年。在父親剛成為司儀那幾年,她會聽著他練習講稿直到背熟。對她而言,進入這個專業,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而一旦真正進入這個專業,除了直面死亡,也要學習如何妥帖地處理死亡,大到操作火化機,小到完成爐前的告別儀式。他們會在硅膠的手臂上模擬縫合皮膚,將陶泥覆上頭骨模型,捏出輪廓,在彼此的臉上練習化妝。葛尹佳鑫有時候覺得,自己學習的,是美術生、醫學生的技能。

    ▲ 課堂上的案例分析。圖 / 受訪者提供

    除此之外,《現代殯葬禮儀》是她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在這門課上,她能策劃模擬告別儀式。茶泉靈的課程也是如此,每一年的校內職業技能大賽上,老師都會給出一些參考人物,由學生們策劃儀式。茶泉靈為涼山大火中犧牲的消防員們策劃了一場追思會,其中有個環節是“母親朗讀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孩子,大火燒在身上的時候,疼嗎?媽媽猜想,開始肯定很疼,然后會麻木。”

    也有課程難度很高,《民政智能化技術》的筆記上,葛尹佳鑫反復涂抹著“字節”“字符”“程序”,一旁畫著滿臉問號的小人——這門課的老師以前參與過直升機制造。

    盧軍在2000年進入殯葬專業,成為設備班的第一批老師,當時距離長沙民政在全國首開殯葬專業僅過去5年。防腐整容的老師來自臨床醫學,殯儀服務的老師多來自社會學、歷史學和民族學,而盧軍本科學的是機械制造,研究生讀的是軟件工程。

    盧軍將當時的設備班教學稱作“三無”:無老師,整個殯葬專業的老師加起來不足十人;無教材,只有操作性的講義;無設備,學生們實操需要去附近的殯儀館。盧軍到學院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編寫《火化機原理與操作》。他到全國各地的殯儀館、火葬場了解操作流程,去火化機生產企業學習設備構造,再將資料一張張編輯起來寄給一線的師傅們看,前后跨越了兩年多時間。

    殯葬專業的每一門課,幾乎都經歷了這樣的探索過程。2011年以前,殯儀學院一直是獨立的二級學院,僅有“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一個專業。2018年,長沙民政進入雙高校建設計劃,將殯葬專業歸入民政與社會工作學院下,逐漸發展出“殯葬設備與維護”“陵園服務與管理”“遺體防腐與整容”等專業或方向。

    學習之外,還有長達7個月的時間需要學生進入殯葬行業實習。他們會經歷在內勤、服務和業務等環節輪崗,接觸到公墓管理、火化、遺體接運、殯儀服務、防腐整容等各個工種。

    這和課堂上普適性的操作規范很不同:比如,真正留給儀式策劃的時間經常不到一天,而不是課堂里的一周;給逝者化妝時,化妝品不是固定的,上海習慣用油彩,而浙江更考究,會直接使用普通的化妝品。給年幼的逝者穿過幾次衣服,茶泉靈就發現,為了方便為逝者沐浴和穿脫,師傅往往會建議家屬買比平時大一號的尺碼。縫合硅膠模具和縫合遺體皮膚也完全不同,前者是厚厚一層,很容易下針,而后者則非常輕薄,皮下還有脂肪,下針力度要輕。

    很多學生也是第一次與逝者接觸,茶泉靈將其稱為“內心的突破”。19歲的冬天,她來到梧州市殯儀館實習,在醫院漆黑的地下車庫,接運一具在冰庫里放了一個多星期的遺體。推出來的瞬間,遺體表面結了一層霜,她戴的硅膠手套黏在上面,遺體連帶手套往下滑了十幾公分。她內心咯噔了一下,師傅在一旁卻很淡定,他告訴茶泉靈“換副手套就好了”。20分鐘后,她接到另一具剛離世的遺體,寒風吹過的手接觸到遺體腋下的余溫,產生了一種被火灼燒的錯覺。當天晚上,她本以為自己會做夢,夢到白天工作的場景,但洗漱后很快就睡著了,“根本沒時間害怕,忙碌的工作會讓你很快適應環境”。

    實習中,社會對于殯葬的誤解,幾乎是學生們無法回避的。早些年,盧軍經歷過一個畫面:殯儀館的門口,一位火化工去小賣鋪買煙,老板娘讓他把錢丟在柜臺上,然后從柜子里拿出一根小棍子,把硬幣趕到了抽屜里。浙江的一家殯儀服務公司,康文斌和同事們會很默契地只把家屬送到小區門口,不會陪同他們進入家門,告別時也不會說“再見”。葛尹佳鑫遇到過司機只愿意送她到距離殯儀館500米的地方,送到門口也不是不行,“但需要發個紅包,討個彩頭”。

    最后的體面

    畢業后,殯葬專業大部分學生的去處,是殯儀館、殯葬服務公司和墓園。但因為供需關系的變化,100%就業率,并不是全部的真實。

    20年來,近兩萬名畢業生流入市場,他們替換了殯葬行業的老一輩,擁有更長的工作壽命。殯葬專業的變化,已經率先被畢業生們感知。2019屆的詹竹月在實習時就發現,空缺的崗位并不多,很多帶編制的崗位不再放出,她畢業當年的招聘會只來了100多家殯葬企業,而一年后葛尹佳鑫參加招聘會,企業數量下降至70家。

    詹竹月形容自己是被熱搜“騙”進殯葬專業的人。每到志愿填報季,她總能發現“殯葬”與“高薪”掛鉤的言論。讀到“90后女生殯儀館上班1600元一天”的新聞時,詹竹月有些憤怒,“這完全就是騙人”。她所接觸的招聘信息里,工資基本是“底薪+提成”的形式,底薪在2500元至4000元左右,很多崗位要求從業者具備司儀、插花、防腐、整容等多項技能,也對工作時間做出嚴格要求,比如“節假日需要值班”“連續32個小時在崗”。

    哪怕是在一線擔任入殮師的茶泉靈,她的薪資已經屬于中上水平,也沒有網上流傳的那么高。在給網友的回復中,她坦言:“我上2休2,沒有法定節假日,有五險,沒有一金,包吃包住,月薪在6000-8000元。”遇到緊急情況,她還得回殯儀館加班。

    康文斌也曾連軸轉40個小時,由于無法承受長期熬夜,他已經退到二線成為一名后勤。“一線的工資會比我們高2000到3000元,最多的時候,他們加上提成能到一萬左右。”但他也補上一句:“但我不羨慕他們,做一線實在是太累了,大概有30%的人最終會選擇轉行。”

    ▲ 茶泉靈的工作日常。圖 / 受訪者供圖

    現實的工作也會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在死亡這扇門的兩端,人性復雜——很多人要為人生這最后一件事,花上最多的一筆錢,博一下最后的體面。

    茶泉靈接送過一位患癌去世的女士遺體,才28歲,瘦到只剩骨架,手腕細細小小。她丈夫的第一句話是詢問送往殯儀館的費用,紅著眼睛說:“我醫治她已經花了好多錢,我怕身上的現金不夠。”

    這是一種很復雜的情緒,茶泉靈安慰他:“不會花很多錢,骨灰盒也好,衣服也好,都是可以選擇的。”在她工作的殯儀館,會給遺體提供洗澡、穿衣、化妝的服務,包括給男性刮胡子,給女性修眉毛,甚至剪指甲,一整套流程是870元。便宜的骨灰盒是有瑕疵的產品,售價是50元,壽衣也分很多種,也有200多元的。第二天,茶泉靈在午飯時聽同事聊起,這位丈夫最后花了8000塊。

    康文斌也遇到過一位老太太,她的老伴去世了。雖然家里經濟狀況非常差,女兒患有精神疾病,老太太依然想花光家里所有的積蓄,為老伴辦一場風光的葬禮。“我們知道這已經超出她的承受范圍,稍微有點良知的人,都會選擇勸阻她。”他和同事一遍遍對她說:“這個錢沒必要花,可以留給自己和女兒。”但老太太的態度很堅決,康文斌最終也沒能攔住。

    每個月,他也會碰上一兩個難以溝通的家屬,有些子女平時工作忙,陪老人的時間少,在老人突發疾病去世后就會報復性消費,進門直接對他說:“按你們最好的來。”勸說遇到阻力,內向的康文斌都會有一絲后悔:“曾經我以為不需要和太多人打交道,如果再讓我選一遍,我可能都不會選這個專業。”面對失控的家屬,他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溝通,接受他們的痛哭或是歇斯底里的憤怒。

    “大操大辦還算是輕的”,更難的是和習俗“抗爭”。康文斌遇到過家屬要求在出殯路上放鞭炮,被拒絕后,差點和他動手打起來。在一家殯儀館實習時,他參與了八人抬棺。接運車已經開到門口,家屬說:“這個方向不對,應該八個人抬著棺,繞村子走完一整圈。”這是一口實木棺材,將近600斤,重重壓在他和同事們肩上,時間一長,他們幾乎難以喘息。

    “這些是不是逝者想要的?”茶泉靈經常會思考這個問題。在課堂上,老師曾告訴他們,葬禮并不只是黑白的,也可以是粉色的。如果一個人喜歡大海,也能布置成藍色,然后用白色去點綴,撒上一些沙子和貝殼。

    2021年,茶泉靈在湖北一家殯儀館做入殮師,第一次給意外離世的13歲女孩化妝, “壽衣的款式都很老氣”,茶泉靈建議女孩父親買一件女兒喜歡的衣服。下午一點,父親離開殯儀館,直到晚上五點,終于找到了合適的。

    這是一條白色的連衣裙,襪口上帶著花邊,配了一雙黑色的小皮鞋。女孩的嘴唇已經發白,茶泉靈給她涂了偏橘色的口紅,在眼部畫上亮晶晶的閃片,把頭發盤起來,扎了一根粉色的頭繩。這位父親跪在女兒身邊,對茶泉靈說了見面后最長的一句話:“我的女兒從來沒有化過妝,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好看的一次。”

    還有一次,是為一位清瘦的老人舉辦葬禮。她的短發打理得很整齊,梳子放在頭邊,斷了幾個齒,身下是洗得有些褪色的床單,很樸素、常見的花色。她的兒子說,這是母親生前最喜歡的梳子和床單。葬禮并非一定要是鋪張的、大開大合的,“如果你能用逝者熱愛的東西跟他做最后一次告別,大概不會留遺憾。”這是茶泉靈覺得工作有價值感的時刻。

    越來越多的逝者家屬,也開始接受不同的告別。從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后,孫千越進入吉林市一家新型墓園工作。與她想象中陰森恐怖的氛圍不同,整個地下墓園顯得寬敞明亮,兩側分別有四間單獨的墓室,放置骨灰壇的小格子上雕刻著祥云、龍鳳和蓮花。最便宜的墓位是2萬,位置較好的8萬,能放下四代人的家族墓位是60萬。

    ▲ 孫千越所在的新型墓園。圖 / 受訪者提供

    在那些小小的格子里,有醫生、運動員,也有八九歲的小孩,“好像每個人,不管什么年齡,什么職業,都會走到這一步”。孫千越記得,一位家屬在墓位里放了一個火影忍者的手辦,家屬也常給逝去的老人使用年輕時的照片,穿著筆挺的軍裝,或是梳著麻花辮。

    康文斌碰到過一位特殊的客戶,女性,三十多歲,打扮精致,問起給誰咨詢,她總是支支吾吾的,一會兒說是給家人,一會兒又說是給朋友。來來回回了一兩個月,康文斌的許多同事都認識了她。一年后,康文斌接到去接遺體的電話,才發現就是那位女性。這是他從業5年來,第一次遇到為自己咨詢后事的年輕人。

    愛、死亡與教育

    進入殯葬行業后,茶泉靈發覺,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好像緩和一些了。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住寄宿學校,與父母稱不上有多親近,最初報考殯葬專業也有一絲“賭氣”的成分,想離家遠一點。

    但剛去殯儀館實習的第一個月,她目睹了許多年輕人因意外去世,回家路上,主動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父親沒有像往常那樣,問有沒有吃飯或是錢夠不夠花,而是說:“你才剛去,要是在單位過得不習慣,就先回家過年吧。”她那時猛然發覺,自己是幸運的,父母和自己都還健康平安地活著。

    頻繁聊起工作后,她感到家人對這份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曾經避諱死亡的奶奶慢慢開始問起她:“那你有沒有幫他把衣服穿好呀?”“你有沒有給她化妝?”

    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茶泉靈和奶奶睡在同一個房間,奶奶說:“我為什么今天要和你說說話,因為你一年也就回來一兩次。奶奶不會一輩子陪著你,不知道還能陪你走多長的路。”黑暗中,茶泉靈沒有看清奶奶的臉,背過身哭了。死亡上面只蓋著一層薄薄的紗,但奶奶就這樣平靜地把它揭開了。

    對于殯葬專業學生來說,死亡教育幾乎貫穿于他們的每一堂課。除了《現代殯葬心理學概論》《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生命文化學》等與“死亡”“生命”直接關聯的課程,這種理念也逐漸引申到機械工程類的課程中。火化機技術課上,盧軍會告訴同學們為何要推行火葬,火化前如何通過告別儀式,給逝者家屬做一些心理安撫。

    死亡教育不應停留在殯葬專業,“正確認識死亡”,是教育最基本的層次,首先就需要開設相關的課程。據教育部2020年底公布的數據,國內已建設《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生死學》《死亡的社會學思考》等50余門視頻公開課與共享課,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廣州大學等多所中國高校都已開設死亡教育課,除了理論知識,也會涉及到寫遺書、立遺囑等課外實踐形式。

    北京大學《死亡的社會學思考》的授課教師陸杰華甚至覺得:“從大學才開始死亡教育應該是相對有些晚的。”在國外,有些孩子在三四歲時就會閱讀有關死亡的讀本,了解生物的延續與更替,明白死亡是一件必須要面對的事。

    路桂軍是清華長庚醫院疼痛科的主任醫師,他曾策劃過一場生前葬禮,來賓們身著深色服裝,他則躺在棺材中靜靜聽著每個人的發言。在采訪中,路桂軍說:“我們要全心全意地接受自己完整的人生,而完整的人生就包括死亡。” 這也是盧軍所提倡的“體驗式教育”:“逐步了解死亡后,才會知道生命的意義,然后去珍惜生命,把它當作一種責任。”

    ▲ 葛尹佳鑫去公墓祭拜。圖 / 受訪者供圖

    成年人還有一項課程,是學會如何處理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情緒。“有的中年人四五十歲,他可能對其他事情已經知道很多,但對死亡幾乎一無所知。”康文斌經常遇到不會開死亡證明的家屬,他們不了解去殯儀館辦理火化的具體流程,很容易被民間收費高昂的喪葬一條龍坑騙。

    茶泉靈在網上分享了她從事殯葬業的日志,那里就像一個小小的樹洞,經常會有網友分享自己親人離世的故事。她能感受到,很多人久久無法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我希望有一天能開一家為家屬提供心理疏導的咨詢室”。而類似的心靈撫慰室已經在北京、重慶等城市出現。“里面布置得很溫馨,會有秋千椅、大的毛絨玩具,也會有鋼琴、吉他之類的樂器。”葛尹佳鑫說。

    同樣等待變革的還有殯葬專業教育。2023年,殯儀學院被長沙民政重新列為單獨學院后,盧軍期待學生們獲得更充分的成長。“3年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太短了,除去半年的頂崗實習和各種通識課,留給職業教育的時間只有一年半左右。”而如果專科升到四年制的本科,一年多的時間內“可以再多開十幾門課。”

    這樣的期許也許不會落空。2022年11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23年職業教育擬招生專業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現代殯葬管理”專業,被列入2022年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的增補清單,隸屬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高職本科專業層次,學生畢業后,將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

    “可能在未來,殯葬專業能發展出一門獨立的學科。”盧軍說。那時候,它將無需依賴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就能對自身展開探索。

    (應受訪者要求,康文斌、詹竹月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高清6 | 亚洲www网站|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性按摩xxxx|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18| 婷婷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美女尿口18以下禁止观看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freexx性欧美另类hd偷拍|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一级片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印度爱经hd在线观看|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扒下胸罩揉她的乳尖调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小小视频最新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黄色片|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三个馊子伦着玩小说冫夏妙晴|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影院 |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黑冰女王踩踏视频免费专区| 少妇大战黑吊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 制服丝袜在线不卡|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yy6080一级毛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