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的重要性、成語故事的重要性和意義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成語學習是一個人培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讓我們在成語故事中體悟漢語言的博大精深、不斷提高語言水平。】
從前有個名叫弈秋的人,特擅下棋,棋藝在全國沒人比得過他。后來,他收了兩個徒弟,悉心將棋藝傳授給他們。然而,這兩個徒弟學棋的態(tài)度卻差異很大。其中一個一直專心致志地聽弈秋講解,特別認真仔細;而另一個則看似在聽講,實際精神經(jīng)常不集中,有時心里在想著有只天鵝將會飛來、怎么用箭把它射下來。就這樣,雖然同一老師教授,也一起學習,最后兩個徒弟的棋藝差距卻很大。這難道是他們的智力有差別嗎?很明顯主要在于一個徒弟學習時專心致志,而另一個徒弟卻心不在焉、思想不專一罷了。
致:盡,極。志:心意,志趣。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也作“專心一志”。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1.學生在上課聽講時,要專心致志。
2.他對學業(yè)專心致志,最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近義詞:聚精會神、專心一志、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專心一意
反義詞:心不在焉、心猿意馬、魂不守舍、三心二意、漫不經(jīng)心、見異思遷
此成語故事說明了態(tài)度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弈秋的兩個徒弟,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習效果就有差異。不可否認,那位專心致志學習的徒弟一定會在棋藝方面獲得很大成功。當一個人專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時,他的神經(jīng)細胞都會被調(diào)動興奮起來,大腦活躍、思路清晰,學習或做事就會事半功倍。這就告訴我們,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否則,成效不佳,還浪費時間;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