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后感800字高中作文—鴻門宴讀后感600字高中作文
當我讀完顧志坤老師的長篇紀實文學《血戰許岙》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編纂的《許岙村志》剛在去年出版,對許岙村的前世今生做過深入調研和梳理,尤其對紅色許岙這一章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但今天清醒地領悟到志書是局部的、片段的,而更甚者,對英雄人物的表述是條文的,說白了是政治術語的標簽。基于此,對顧老師《血戰許岙》用紀實文學體裁來書寫,由衷地敬佩。
歷史就是這樣,其重大事件都留存在檔案中,后世不會遺忘,而小事件、小人物、小地方等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忘,大多湮滅于歷史煙塵之中,難以尋覓。事實上,歷史不單是家國天下的歷史,歷史亦是小人物的。在抗日戰爭宏大而遼闊的大背景下,許岙攻堅戰只是個極其細小的點,過不上幾年,就會淡出人們視線。
而顧志坤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出于對英雄的景仰,對上虞紅土地的熱愛,于是他花兩年多時間,進行搶救性挖掘。凡和許岙戰斗有關的山水、村莊都留下他的足跡;凡和許岙戰斗有關的人都去拜訪;凡和許岙戰斗有關的資料盡量一個都不落下;凡許岙戰斗珍貴資料、圖片他都自掏腰包出錢購買。
顧志坤《血戰許岙》的出版,就是讓一大批英雄人物鮮活起來,還原他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所作所為,也就是給那些在這塊土地上灑下過熱血、獻出了生命的英雄們,留下一份可供后人文字瞻仰的記錄,為英雄們樹立了一座文字紀念碑。從這個意義上說,顧老師功德無量!
《血戰許岙》是幅歷史長卷,時間跨度為1937年淞滬會戰至1945年“浙縱”北撤,記述敵、偽、頑與“浙縱”較量的林林總總。重點是記述雜牌軍三十師八十八團田岫山部,3次投敵最后被“浙縱”殲滅的故事。全書共5章,以“討田戰役”為主線,按時間順序鋪開,雖是紀實,卻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驚心動魄,不亞于小說《智取威虎山》。
開篇介紹 “田岫山其人”。
田岫山河北省文安縣的農家孩子,身材瘦小精悍,會武功,又重義氣的漢子,因戰功卓著而擢升至三十師八十八團團長。田岫山曾在西塘戰斗中,身先士卒,親自端著輕,與日寇血戰在西塘橋下;他也曾率一連士兵喬裝日寇,大搖大擺進入蘇州城,將蘇州菊字號特務機關一鍋端。讀到此處,我為田岫山惋惜,他錯投了娘胎,在雜牌軍的染缸里浸泡了十多年,抽,玩女人,兩面三刀、言而無信,最后墮落成民族的罪人。
在 “認敵為父”“ 虎穴勸敵”“不計前嫌為抗日”“ 深入虎穴”這四節中,先是“浙縱”偵察參謀張任偉去梁弄田部送信,被捆綁扣押;繼而何克希司令勇闖虎穴去三七市勸田岫山懸崖勒馬;后田岫山設 “鴻門宴”全殲日備隊;最后“浙縱”參謀長劉亨云率三支隊,掩護田部過姚江重回四明山 。
死里逃生的田岫山回到下管后,他是真心感恩何司令,寫信言辭殷切,道歉痛哭流涕。1943年6月,田岫山、張俊升、何克希在下管會晤,簽署“互不侵犯,團結抗日”協議。這個協議,活像國共合作的“雙十協定”,墨跡未干,內戰又起,田岫山部蛻變成挺進四縱隊,成了急先鋒。
《血戰許岙》的主干是許岙攻堅戰,是1945年5月26日田岫山第三次投敵,田部被日軍改變為“中央稅警團第三特遣隊”,一夜之間,上虞城、許岙、丁宅街、第泗門等地成了敵占區。
5月27日浙東區黨委、軍委發表《告田部官兵書》。29日“浙縱”“討田戰役”首戰在第泗門打響。5月31日,進軍上虞城。6月3日,占領城外制高點上舍嶺。6月4日,占領丁宅街。6月7日,攻堅部隊到達許岙。6月20日,許岙戰斗結束。6月30日,上虞城解放。
顧老師以他調查的翔實資料,用他一級作家的文學語言,巧妙構思,分章分節,按步推進。既有決策層會議討論所形成的戰略考量,亦有集體擬定的戰術指令;既有清除28座碉堡的血染風采,也有戰斗地秀美景色的描繪;既有“浙縱”戰士的勇敢戰斗和民兵的英勇支前,也有田匪負隅頑抗和增援的膠著;既有現代戰爭的槍林彈雨,也有原始戰斗的煙熏火燎……
年輕的朋友們,這是70年前發生在上虞大地上的真實故事,望你們在百忙中抽一些時間,或者放下手機,用看抖音、玩游戲的時間,地讀一讀《血戰許岙》這部著作,親身感受一下在那風雨如晦,祖國即將淪亡的歲月,我們的先輩為拯救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才贏得當今的和平與安寧。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捫心自問一下,在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今天,我們這一輩該做些什么?!
END
作者簡介 | 金慎言, 1939年出生,浙江上虞陳溪人,中學退休教師,浙江省作協會員。退休后,致力于上虞鄉土文化搜集和整理工作,已出版《太平山村志》《南源村志》《許岙村志》,執任主編《上虞歷史文化叢書陳溪卷》。參與上虞區文化禮堂創建工作,先后為太平山村、西湖村、南源村、豐南村、通明村、孟嘗村整理文化禮堂資料。在報刊上發表鄉土散文及史文約50余萬字,出版散文集《山鄉絮語》《金秋拾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