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安全教育的觀后感—性教育觀后感怎么寫
英國劍橋大學安德魯·波拉德教授聯袂數十位教育專家編著了《反思性教學:一個已知被證明能讓所有教師做到最好的培訓項目》一書,本書一個重要觀點是:“反思性教學,能讓教師不斷超越和提升自我,并做到最好。”書中認為,反思對教育過程至關重要——它是做出專業判斷的基礎,促使教師更好地為教育服務;它提供了學習專業知識的新媒介,因此提高了教師的獨立性和教學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穩步提高學校和國家的教育系統水平。
不論各種專著、期刊報紙,還是各種專家講座、報告等,都不遺余力地宣揚反思的種種好處——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力工具、反思是教學相長的重要抓手……
我是從2019年2月27日開始有計劃地撰寫教學反思,寫了10萬多字后,停了有大半年。后來又從2022年6月15日開始堅持“每日五百字”,截止到寫這篇反思的時候,又寫了10多萬字。因此,該反思些什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先入手。
一、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
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是“空中樓閣”(此處非貶義,借用這個成語的表面含義而已)。紙面上或者思維上認為行得通的但沒有經過實踐認證的教學設計,其合理性不得而知。反思的第一步就是昨天的教學設計在今天課上的實踐中是否合理。合理的地方是什么?能否傳承?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如何改進。比如,課前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完成的情況怎么樣?哪些沒完成?什么原因導致的?
二、反思教學實施是否順暢。
再好的教學設計如果實施不了,也是白瞎。反思教學實施是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助推劑、哪些阻推劑?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課上及時化解了沒有?化解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再遇到該如何處理?實施不暢的時候是否有相應的調整策略生成?其他的突發生成有哪些值得一記的呢?
三、反思教學收益是否正常。
教學收益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再精彩的教學過程沒有教學收益的有效支撐都是無效的。教學目標達成了沒有?達成了多少?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什么?學習的評價方式是否有促進學生學習?學生成長的指標是否影響教學收益?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上達成了多少?在能力和素養目標上達成了多少?
當然,課堂教學中有太多值得去反思的地方,但每一次反思沒必要做到全覆蓋、面面俱到。每一階段的反思要結合一兩個重點,圍繞主題,收集相關資料,結合課堂實踐,來進行反思、提煉和總結,從而實現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地逐步提高、成長。
寫于202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