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橫穿的大洲有哪些?(赤道橫穿的大洲主要有)
讓我們走進地理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1、以風車而著名的國家是_______。
2、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_______,頭戴_______,這種打扮的原因是________。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3、在地圖的家族中分為兩類包括:_______地圖和_______地圖。
4、每幅地圖上都具備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地圖上的方向:
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_______方;
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確定方向。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根據經緯線判斷方向,經線指示___方向,緯線指示___方向。
6、比例尺:就是_____ 距離與_____距離之比。 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_____。現有1:1000和1:2000兩個比例尺,較大比例尺是_______,較小比例尺是_______。
所畫地圖范圍越大(如中國地圖),內容就越_______,選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所畫地圖范圍越小(如北京地圖),內容就越_______,選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7、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
8、圖例和注記:判斷常用圖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認識地球
1、①歷史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國)的_______;他的船隊環球航行成功,結束了人們關于地平、地方與地圓的爭論。
②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與南極、北極距離相等的地方畫的圓圈。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兩
個半球。
4、緯線的特征:a 都指示東西方向; b 形狀都是圓(極點除外);
c 長度不相等,其中最長的緯線是赤道;從赤道向兩級緯線的長度越來越短。
5、緯度的劃分:
①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稱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②北極的緯度是90°N,南極的緯度是90°S。
③從赤道向兩級,緯線的度數逐漸增大(增大、減小)。
6、低緯度范圍是0°— 30°;中緯度范圍是30°— 60°;高緯度范圍是60°— 90°。
7、經線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狀都是半圓; c 長度都相等,
8、經度的劃分: ①把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線,其經度為0度。
②從0°經線向東的180°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稱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③經度變化規律:由0°經線向東西逐漸增大
9、一個經線圈由2條經線組成,它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如50°E和130°W、140°W和_______都能組成經線圈。
1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哪個經線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么判斷某點所處的半球判斷南北半球看緯度的單位,"S"為南半球,"N"為北半球。判斷東西半球用數軸法。
12、怎么讀經緯圖
一般情況是橫緯豎經;如果經緯網有圓圈的話,圓圈就是緯線,(緯線是圓,經線是圓弧這個地理書中都有的)那么那些于圓圈相交的直線就是經線了。
看相鄰的兩條經線或緯線,度數往哪個方向增加,則是什么經或什么緯。(可以畫輔助線:先在圖中確定關鍵特殊的經緯線,特殊緯線—赤道,它是緯度起始點,由赤道可以確定南北緯。再確定特殊的經線——0度經線(本初子午線)或180度經線,由此可確定東西經。)
13、經線與緯線
14、經度與緯度
15、高中低緯度范圍劃分:0°30°為低緯度(氣溫高);__________為中緯度(一年內有明顯的四季變化);_________為高緯度(氣溫低)。
16、讀下圖作答
(1)地球自轉方向是 ,在極點附近的線段上畫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箭頭。
(2)A點位于B點的 方向,C點位于B點的 方向,B點位于D的
方向。
(3)從從東西半球來看,C點位于 半球,而D點位于 半球。
(4)從緯度位置來看,A點位于 (高、中、低)緯度地區,B點位于
(高、中、低)緯度地區。
17、寫出下列各點的經緯度。
A B
C D
E F
G
18 、讀下圖回答:
(1)將A點(0°,0°),B點(20°S,20°W)填入圖中相應位置。
(2)寫出C、D兩點的經緯度:C_________、D_________。
(3)A點在C點的_______方向,D點在C點的_______方向。
(4)圖中A、B、C、D四點中,位于南半球的點是_____;同時位于東半球和南半球
的點是____
第二節 世界的海陸分布
1、全球的海洋面積占____%,陸地占____%,所以人們常用"___分陸地,__分海洋"粗略說明海陸面積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稱為"水球",其依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的陸地和海洋哪個面積大?_______;南半球哪個面積大?_______
4、①從海陸分布看,南極地區以_______為主,北極地區以_______為主。
②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南或北)半球。
5、概念:大陸指_________,島嶼___________,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的合稱。
6、七大洲:①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_,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
③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_______大陸,是地球上最____的大陸。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最淺、最小的大洋是_______。
②第二大洋是_______,呈"_____"形; ④_______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8、 大洲之間的界線:
①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山脈、_______河、__________山脈和_______海峽、里海、黑海。
②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運河 (溝通了_______海和_______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__________運河 (溝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④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______________
9、 看圖填空:(填寫代號及名稱)
①赤道穿過的洲有____、____、
②赤道穿過哪些洲的大陸?_______、_______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西洋沿岸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南極洲被哪些大洋包圍?________________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 世界的地形
1、人們通常把陸地上的地形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種基本類型。
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兩種,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離。在地圖上用相對高度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3、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______,地面______;
高原:海拔較______,地面______,邊緣______;
山地:海拔較_______,峰巒起伏,坡度_______;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_______;
盆地:周圍_______,中間_______。
4、陸地上的山脈主要有兩大山脈帶:一是_________山脈帶,二是_________山脈帶。
5、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盆地,位于_____洲;
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平原,位于_____洲;
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
④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_______山脈,位于_____洲。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洋。
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___________和南美洲的____________等山脈組成。
7、海底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 學看地形圖
1、概念:等高線:指的是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的線。
等高距: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
2、如何畫和判讀等高線圖?等高線上的數值為海拔,單位為米,數值越大,即海拔越高
3、陡坡和緩坡的等高線區別: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等高線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4、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線表示方法:
①鞍部:兩個山頂之間低洼的部分 ②陡崖:等高線重合或相交的地方
③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彎曲的地方 ④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地方
5、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上比例尺改為數字式是1:_____ ,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_____ 米。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其實地距離是 _____米。
(3)甲山在乙山的_____ 方向。
(4)圖上表示高度的數字指的是 _____高度;試估算山頂甲的海拔高度是400~500米。
(5)若山頂乙的海拔為495米,計算乙山頂與B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
第四節 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的例子:海陸的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
①喜馬拉雅山巖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過去的海洋變成現在的陸地 ②我國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遺跡:說明——過去的陸地變成現在的海洋
2、 大陸漂移假說:
3、板塊構造學說:
①地球巖石圈由__大板塊組成即A_____板塊、 B_____板塊、C_______板塊、D______板塊、E______板塊和F_______板塊。
其中_______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_______,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_______,容易發生_______和_______。
③證據:
a 地中海在不斷縮小因為_______板塊與_____板塊繼續碰撞。
b 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因為_______板塊與_______板塊不斷地拉伸
c 喜馬拉雅山脈是_______板塊與_______板塊碰撞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
①地球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_____________山脈帶和橫貫______大陸南部和_____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②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長得相當_______;以后,世界人口進入_______時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突破_______大關。
2、人口增長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嬰兒死亡率不斷降低。
3、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_____ 和 ______決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______-_____
①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_______;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_______。
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洲是_____,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
5、世界人口絕大部分住在_______緯度的______地帶,
①其中亞洲___部和____部,歐洲__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___部為人口最為稠密區
②原因是這些地區位于氣候_______、降水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6、人口稀少的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_______程度,單位是______________。
計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
8、世界人口問題:
①人口過多出現的問題:環境破壞、資源不足、交通擁擠,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等問題難以解決
②人口過少出現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
9、人口的增長應與_______、_______相協調,與______________相適應。
10、世界人口稠密區: ①亞洲的東部,②亞洲的南部,③歐洲的西部,④北美洲的東部,⑤南美洲的東部。
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
1、根據人類的_______特征,分為三個主要人種:
①黃色人種分布:主要在亞洲的____部,還有美洲的____人和___人也屬黃色人種
②白色人種分布:______洲、_____洲、非洲____部、亞洲____部和____部及大洋洲。
③黑色人種分布:非洲的____部和____部。 劃分人種的重要標志是_______
第三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_______;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_______。
2、拉丁美洲地區,巴西通用_ 語,其他多數國家為___語。西亞和北非通用___語。
3、世界三大宗教:
①:經典為《_______》,是世界上信徒最___和流傳最___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洲和_______洲。
②教:經典為《_______》,主要分布在亞洲____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教徒被稱為_______。
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典型建筑為寺廟。
第四節 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按規模大小,鄉村聚落包括規模較小的村莊的和規模較大的集鎮;城市聚落分為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2、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 非農業 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3、鄉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 公路分布。
4、居民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世界各地的居民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些居民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
寒冷地區的居民墻體厚實,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比較小,有的窗戶還裝有雙層玻璃。在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濕熱地區的居民,墻體相對單薄,門窗開的較大,并建有較完備的排水系統。
氣候干旱、降水少的西亞、北非和我國西北地區的居民屋頂大多是平頂,而降水多的地區,如中國的江南、赤道附近地區,居民屋頂多為尖頂,有利于雨水下泄。
有些地區的居民體現了就地取材的特色。如,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窯洞,利用黃土直立的性質建成;因紐特人的冰屋;日本的木質房屋(森林資源豐富,又多地震);熱帶地區的棕、山區的石板屋等。
5、世界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價值(保護的原因)
措施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 天氣與氣候
1、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在衛星云圖上,白色通常表示_______,藍色表示_______,綠色表示_______。
3、空氣污染指數反映了空氣被_______的程度,指數越大,空氣污染越_______。
4、天氣符號的識別:P68 圖4-3 風向:指風吹來的方向。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1、氣候的兩個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
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_____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______。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大陸上___月最低,____月最高。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等溫線大致和____(經線、緯線)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溫線較平直的是_______,原因_______
②世界氣溫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_____。
影響氣溫分布的重要因素____。
③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_______(不同、相同)
a夏季,陸地_______,海洋_______;b 冬季,陸地_______,海洋_______。
④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___,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____℃。
4、最炎熱的大陸是______洲,最寒冷的大陸是_______洲。
5、降水形成的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①降水的三種主要類型:_______雨、_______雨、_______雨。
地形雨:迎風坡降水_______,背風坡降水_______。
②世界"雨極"是___________,其降水類型屬于___________雨。
7、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較__,兩極地區降水較__;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
②在中緯度(相當于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_______,內陸地區降水_______。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東岸降水_______,大陸的西岸降水_______。
④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____,背風坡降水____。
8、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第三節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緯度位置、人類活動、緯度位置。
季節: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們的季節相反。
2、地球的形狀與氣候
①太陽高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夾角。
②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就越______,太陽高度越小,太陽輻射就越______。
③夏季氣溫高的原因:因為夏季太陽高度___,太陽輻射____,地面得到的熱量____。
冬季氣溫低的原因:因為冬季太陽高度___,太陽輻射____,地面得到的熱量____。
④當太陽直射赤道時,隨著緯度的增大,太陽高度變_____。
3、人類活動與氣候
①全球的氣溫升高,主要是因為排放到空氣中的__________等溫室氣體增加造成的。
②"氟氯化合物",破壞臭氧層,使地面紫外線輻射加強,危害人體健康。
③熱島效應:指的是在城市,__________的氣溫比__________高。
4、地球自轉與公轉:
公轉時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轉時地軸總與公轉軌道平面保持_______度的夾角不變。
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來回移動。
①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
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
③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點都在赤道上,此時晝夜等長:
6、一年內,太陽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_________,能直射兩次的地方在__________。
7、判斷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
①天津的降水量比烏魯木齊_____; ②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______
③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降水多,東側降水少:_____;
④赤道終年炎熱,南極洲終年冰雪覆蓋:_____
8.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
(1)寫出地球公轉至A、B位置時北半球的節氣:A ,B 。
地球公轉至A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北極圈內有 現象。此時甘肅晝夜長短情況是 ,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2)在公轉軌道外的短線上,用箭頭畫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3)由圖可看出地球在公轉時,地軸和公轉軌道的傾角總是 。
(4)由于地球的公轉在溫帶形成了明顯的 變化。
9、人們根據各地獲得______________、以及是否有_______現象、是否有_______現象,將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
10、五帶的特征:
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的是_______帶;
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的是_______帶;
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的是_______帶。
11、讀"地球上的五帶"圖回答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帶的名稱:A ,B ,C D E 。
(2)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緯線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緯度:
① 、 ② 、
③ 、 ④ 、
(3)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4)在氣候上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5)夏至時,有極晝現象的是 ,有極夜現象的是 。(字母)
(6)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是 ,D和E的分界線是 。
12、海陸分布與氣候
緯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氣溫_______,陸地上氣溫________。在冬季則相反。在中緯度地區,海洋和陸地地區月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_____。
13、地形地勢與氣候
.山脈對太陽輻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陰坡和陽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狀況都產生很大差異,自然景觀也隨之明顯不同。
山脈對低層空氣的阻擋作用,使迎風坡和背風坡的____、____狀況產生差異。
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________。一般每增高 100 米,氣溫約下降________。
14、人類活動與氣候
.人類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的氣候,如__________、__________和灌溉工程,可以使當地氣溫的變化趨于緩和。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______,旱澇等災害頻繁。
熱島效應:在人口密度大、工業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區的溫度比郊區_________,風速比郊區__________,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云增多。
15、判斷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
①天津的降水量比烏魯木齊多:海陸分布; ②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地形地勢
③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降水多,東側降水少:地形地勢;④赤道終年炎熱,南極洲終年冰雪覆蓋:緯度
第四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1)根據氣溫月份分配判定所在半球:
若最高溫出現在7、8月,最低溫出現在1、2月,可判定為北半球;
若最高溫出現在1、2月,最低溫出現在7、8月,則判定為南半球。
(2)根據氣溫數值判定氣候帶:
(3)依據年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3、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
第一步:以"線"定球" 根據最熱(冷)月氣溫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 以"溫"定"帶" 根據月均溫定所屬熱量帶
第三步:以"水"定"型" 根據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
4.右圖是A、B兩地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圖和各月降水分配圖,讀圖回答:
(1)兩地都位于南(南、北)半球
(2)兩地氣溫年較差較大的是A地。
(3)A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B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5)B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
本文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