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一、總則
1.編制目的。為確保檢驗科內各項臨床檢測工作的有效進行,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對全院臨床工作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損害,保障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廣大病員群眾的利益,促進我院醫療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衛生部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和中山大學《關于編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等編寫。
3.分類。本預案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其可能造成事故或者影響臨床工作正常開展,危及患者及時、正確診治,以及院內感染流行、環境污染等緊急事件。本預案主要針對以下突發事件。
(1)高致病原、危險品泄漏事件。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病原體微生物的泄漏、意外接觸或可能感染、爆發傳染病疫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毒物、高危害性化學物質、致癌物污染環境等。
(2)院內感染流行事件。主要包括某高致病原(或耐藥株)在醫院內特定區域發生傳播、院內感染等。
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檢驗科涉及影響臨床醫療工作正常開展的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
5.工作原則。
(1)以病人為本,減少對臨床工作的影響。
(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
(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
(5)快速反應,協同應對。
(6)加強教育,提高素質。
二、組織體系
1.領導架構。在醫院院長的統一領導下,由醫務部門指揮協調,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2.辦事架構。檢驗科將組織由科主任、副主任以及各專業組組長組成的應急管理小組,協調管理。
三、運行機制
1.預測與預警。檢驗科各工作人員、各專業組負責人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2.信息報告。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檢驗科工作人員要立即向所在專業組組長或專項負責人(如生物安全主管、質量主管)匯報,檢驗科應急處理小組經核實及初步處理不能解決后,要立即報告醫務科。
3.控制措施。
(1)領導小組接到泄漏事件的報告后,應立即組織人員對泄漏事件進行確認,并對泄漏的病原體的性質及擴散范圍進行充分評估。
(2)立即封閉發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實驗室并封存標本,防止微生物擴散。
(3)對相關人員進行醫學檢查,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者相關標本。
(4)對造成污染的工作環境及污染物進行消毒。
(5)有關科室應配合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四、具體應急處置方案
1.高致病原泄漏應急處置流程(見圖4-2)。
圖4-2 高致病原泄漏應急處置流程
2.院內感染事件應急處置流程(見圖4-3)。
圖4-3 院內感染事件應急處置流程
五、宣傳和培訓
廣泛宣傳應急預案及相關法規、制度,加強預防、避險、減災等常識,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有計劃地對檢驗科各級人員進行應急救援和管理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及應變能力。
六、責任與獎懲
1.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
2.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3.對應急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失職、瀆職行為,應追究其責任。
七、預案管理
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將及時修訂本應急預案。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