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如春起之苗原文全文_勤學如春起之苗下一句是什么
文/念念沐心
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不是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到。
自律即自由,實現自律的前提是自制。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戒。
戒懶得勤
這里的懶,并非指什么事都不做。
恰恰相反,很多“懶”都藏在“忙”的表象之下。
道理也很簡單,但凡有點上進心,誰都不會愿意承認自己懶,但這種惰性,卻會以種種方式表現在他們的行動中。
如做事愛拖延,容易半途而廢,又或是愛標榜佛系,凡事總想著差不多就好等等,這些,本質上都是一種逃避行為,是下意識在偷懶,不想直面困難。
可當一個人真正渴望改變,就不會給自己找借口,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知道該如何發自內心地自我警惕,杜絕僥幸心理。
陶淵明有句名言:“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
大概意思是,勤奮的人就像春天剛發芽的幼苗,平時看起來沒有變化,但其實每天都在成長;而懶惰怠慢者,就像是磨刀的石頭,雖然看不出明顯損耗,但實際上每天都在虧損變薄。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終有一天,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巨大的難題,讓你在日漸消沉中喪失掉對未來的斗志和信心。
人生路沒有捷徑,要想有所作為,拼的無非就是勤奮二字。
別讓“努力”成為三分鐘熱度,更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自我感動,而是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一勤天下無難事。
以勤治惰,才會在日日精進中變得更優秀。
戒驕得穩
一位寫作培訓老師,曾從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總結出一個規律:越是有寫作才華的人,越容易半途而廢,反倒是那些原本看起來天分一般的學生,卻更能在寫作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分析原因,不難發現,前者往往都是輸在了驕傲自滿上。
因為天分或許可以決定一個人成長的起點,但最后決定成長上限的卻是態度。
人們往往在剛學到一點本領,取得一點小成績之時,覺得自己最厲害。這個時候,如果定力不足,很容易開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的已經足夠優秀了。
殊不知,無論做什么,最忌諱的,就是太驕傲。
“滿招損,驕必敗。”人一旦開始自視過高,就會陷入盲目自信的認知中,變得狂妄自大,固步自封。
真正的自信,來自于對自我的正視。只有認得清自己的長處,也意識得到自己的不足,隨時保持開放謙遜的態度,才能實現新的突破,擁有一個不斷向上的人生。
作家納博科夫說過樣一句話:“我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通曉,故我應該謙虛。這一點足以令我感到自豪。”
事實證明,越是有實力的人,越謙遜。因為他們見過更寬闊的天地,領略過更廣博的學識,內心沉穩而富足,對自己的人生也有篤定的目標和方向,自然不需要再去刻意張揚什么。
要記得,生活處處皆賽場,學習任何一項知識或技能,都如同參加一場比賽,跑贏開頭不算本事,能跑到最后的,才算真功夫。
戒掉驕傲,讓自己穩步向前,你有多優秀,總有一天,時間會給你答案。
戒躁得緩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想做一件事,也下定決心立了目標,可到頭來,卻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
認識一位朋友,今年夏天立志要減肥,而且開始的時候也都表現得很有干勁,買了跑步裝備,辦了健身卡,還認真學了做減脂餐。
但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她就耐不住性子了,天天抱怨體重減得太慢。
前不久,越減越泄氣的她,又放開了肚子吃大餐,結果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被打回了原形。
在她看來,美食是減肥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其實不是,她最大的阻礙,是自己的浮躁情緒。
胖不是一天吃出來的,瘦也不是一天就能減下去的,總想著快速減肥,就注定只能是以失敗告終。
把這個道理放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一樣。小到減肥和美容,大到求職與求學,所有能讓自己變好的選擇,其實都充滿了考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
可以說,實現自律的過程,其實就是抵制欲望的過程。在這其中,總會出現各種誘惑,使你意志力發生動搖,讓你無法再邁出堅定的腳步。而決定你能不能繼續堅持的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讓自己的心緩緩靜下來。
躁則失度,急則敗功。
情緒焦躁了,人就會被帶著走,一點小挫折都有可能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更無從談抵御考驗。
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自律自制,必然是源自于他們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有受挫感,但更有忍耐力,懂得及時放平心態,不急不躁。
請相信,等待是辛苦的,結果卻是值得的。
因為只有經歷過艱辛地付出,我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滿足,也才能由衷品嘗到收獲的幸福。
學會放下浮躁,好好沉淀自己。屬于你的,都在路上。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推薦:
主播:六哥
靜靜的夜,陪伴不愿休息的小耳朵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念念沐心(ID:nnsg1021)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