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逐句翻譯及注釋、出師表原文及一句一譯
建興三年①,諸葛亮率軍至南中②,所戰(zhàn)皆捷。聞有孟獲者,為夷漢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亮使觀營陣,曰:"此軍如何?"獲對曰:"向③不知虛實,故敗。今蒙④使觀營陣,若止⑤如此,定能勝!"亮笑,心知獲尚不服,縱之使更戰(zhàn)。七縱七擒,而亮猶⑥欲釋獲。獲曰:"公天威⑦,南人⑧不復(fù)反矣。"于是亮進軍,南中平。
- 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建興,蜀國皇帝劉禪的年號。
- 南中:古地名,今云南、四川、貴州交界處。
- 向:早先。
- 蒙:承蒙。
- 止:同"只"。
- 猶:還。
- 天威:天助的威力。
- 南人:孟獲自稱。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領(lǐng)軍隊來到了南中,所有的戰(zhàn)役都取得了勝利。聽說有個叫孟獲的人,被南方少數(shù)民族以及漢人所佩服,于是下令將孟獲活捉后送來。活捉孟獲后,諸葛亮讓他觀看蜀軍的兵營陣列,說:"這些軍隊怎么樣?"孟獲回答說:"早先不知道軍隊的情況,所以失敗。現(xiàn)在承蒙你讓我觀看兵營陣列,如果只是這樣的話,我一定能取勝!"諸葛亮笑了,心里知道孟獲還不服氣,放了他讓他再來作戰(zhàn)。七次放了七次活捉,諸葛亮還是打算放了孟獲。孟獲說:"先生有上天相助的威力,孟獲再也不造反了。"于是諸葛亮進軍,南中平定。
諸葛亮:(181年一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lián)合東吳孫權(quán)于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quán),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nèi))。劉禪追謚他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西晉·陳壽《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晉史學(xué)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紀(jì)傳體史書。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北宋時三書被合為一書。《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xí)x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中采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的策略,"七縱七擒"使孟獲心服口服,徹底地消除了他的反叛心理,從而使南中長治久安。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要用自己的美德和修養(yǎng)去感染別人,這樣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rèn)同。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guān)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