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_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不足
《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
一、說教材: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級上冊第六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本組課文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組織單元.這首詩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晴姿和雨姿的美好奇妙, “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詩的后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用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訓練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古人對祖國山河的描寫,在誦讀過程中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其在本組課文中的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能借助圖片,發揮想象,走進詩境,從而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欣賞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并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力求達到以讀代講、讀中促思、讀中悟情的效果。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本節課將以讀代講引導學生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穿插自主合作學習法,力求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學習中掌握方法。
三、說過程:
為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三大版塊
第一版塊:欣賞美景,理解詩題
在開課伊始,我將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西湖風景,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意在拉近學生與西湖的空間距離,營造閱讀期待。引出課題,分析初晴與后雨的天氣變化,幫助學生理解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詩句, 品味詩意
首先要求學生合作讀,讀準字音;接著我通過配樂朗讀,進行示范讀;然后要求學生自由讀,把詩讀流利、讀出節奏;最后匯報讀。
第三版塊:精讀詩句,培養情感
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為了扎實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詩句,依據注釋、采用畫面初步理解詩意。然后師生交流,共同品讀,感悟。我將從景和情兩方面來說。 1.在欣賞美景時,主要抓住“瀲滟”“空蒙”兩詞,借助課件圖片及教師語言渲染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引導學生想象,體會晴時陽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麗、波光粼粼,熠熠生輝,而雨中西湖隱隱約約,朦朧、神秘。師生配合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探究,在層層探究中賞美、悟美。 2.在體會感受時:從 “淡妝濃抹總相宜”入手,體會“淡妝濃抹”所描繪的西湖“晴姿”和“雨姿”的不同景色,明白在詩人心中西湖無論什么時候都是美的,近而讓學生品出詩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比擬的精妙,品味語言魅力。在此基礎上,我指導學生把自己當做詩人,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第四版塊 :展開想象,拓展練習
古詩詞是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學習的局限。我們根據學生的基礎及教材內容,擴展古詩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展開想象,讓學生讀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晴時西湖及雨中西湖的美。
四、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