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調入新單位感言—教師調入新單位怎么自我介紹
每年“中國教育報教師喜愛的100本書評選”結果出來后,我都會認真看一下,一方面看看這些書有多少是自己看過的,另一方面從中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去閱讀或重讀。去年年底,我在2021年教師喜愛的100本書的十佳圖書中,看到了自己很尊重的成尚榮先生的《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一書??吹竭@本書,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成先生的一個觀點:“書買了是為了以后讀的?!边@個觀點是10多年前我在成尚榮先生于《中國教師報》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當時買書并不及時看的焦慮,讓自己買書藏書的行為變得心安理得。
于是,《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就成為我這個寒假的重點讀物。在書中,作者旗幟鮮明地指出“做好老師”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性追求,這樣的追求超出了當下對“名師”和“良師”的爭議。正如作者所言,“做好老師”可以有兩層含義,一是“做好老師”人人可為,二是“做好老師”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在更多的教師成為“好老師”的前提下,名師也才能名副其實,起到更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教育家“青春性”的話題,他把“時代的抱負、民族的理想”“青春的活力、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當下的行動和不斷奔涌的思想力量”作為教育家“青春性”的表現。并以顧明遠、于漪、斯霞、于永正、陶西平、朱永新為例,講述了這些教育家無悔的教育人生。這幾位教育家的著作我都看過,再借由作者的視角來解讀,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獲。
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講述了一生耕耘在情境教育事業(yè)上的李吉林先生,并稱她為好老師的精神標志與標桿。多年前,我就閱讀過成尚榮先生的多篇文章,他一直倡導“兒童研究”是教師的第一專業(yè)。在他看來,為兒童研究兒童,這是李吉林的人生寫照,也是李吉林成為好老師的重要前提。在作者的筆下,我對李吉林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對這位一直在小學里做出教育大學問的教育家有了更多的敬意。
在我看來,成尚榮先生自身就是“好老師”中的杰出代表。他有過小學教師、小學校長、省教育廳處長、省教科所所長、教育刊物主編的經歷,多個不同教育崗位的歷練讓他有了多元視角去看待教育問題。
2019年10月,我在寧波市教育局主辦的《兒童立場》一書的分享會上見過成尚榮先生。盡管他頭發(fā)花白,但身材依然筆挺。已年近80歲的他在講座時中氣十足,能站著講一個多小時,并不時冒出金句。他主持沙龍的時候,能調動每一位參與教師的積極性,并能讓臺下互動起來。
在《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一書中,我找到了成尚榮先生“青春性”的秘訣。這個秘訣就是他稱為“黃昏起飛行動計劃”的四大行動:大量閱讀、參與課改、積極寫作、主持沙龍。大量的閱讀和寫作,讓他保持敏銳的思想;積極參與課改和主持沙龍,讓他在深入教育實踐和參與交流中能更好地把握時代的脈搏。
除了閱讀成尚榮先生的多本著作外,我也有意識地閱讀他公開發(fā)表的一些文章。僅在2021年,中國知網上就收錄了他的50多篇文章。事實上,我閱讀成尚榮先生的起點是他在期刊上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并從中深受啟發(fā)。比如他在《人民教育》2012年第1期上發(fā)表的《向美回歸:教師的研究與表達》帶給我很多啟迪,讓我對如何做科研和寫好教育文章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并開啟了我的美學著作閱讀之門。
與成尚榮先生同行,是我日常閱讀的一個縮影。除了關注作者的著作和期刊網上收錄的文章外,我還會留意媒體對他的報道。比如,《教育導報》2022年2月15日以《如何成為教師中的“首席”——成尚榮談“名師的追求與成長”》為題,對成尚榮先生最近的一次講座進行了報道。每過幾個月,我也會有意識地到期刊網上去查詢成尚榮先生最新發(fā)表的文章,碰到感興趣的,就會下載學習。
當我正在撰寫此文時,我在《中小學管理》2022年第2期讀到成尚榮先生的《讓學生成為思想勞動者》一文。在大力推進勞動教育的今天,“思想勞動者”的說法的確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盡管“思想勞動者”的說法并不是成尚榮先生的首創(chuàng),但他有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他認為,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自己的見解豐富起來,才會讓學生這一思想勞動者生長起來。這正是教師最珍貴的人格尊嚴、最偉大的專業(yè)價值。其實,這也是他一貫倡導的“兒童研究”的一個具體體現。已有80多歲高齡的成尚榮老先生,依然保持著這樣的思想活力,真的讓人佩服。
這些年來,根據自己的需要,我通過“追蹤式”多元化閱讀的方式,還同朱永新、鐘啟泉、常生龍、聶震寧等多位專家學者同行,讓自己在工作中不再有“本領恐慌”。也正是因為自己在閱讀上的積累,讓我更好地扮演了教師閱讀推廣人的角色,帶動區(qū)域更多教師走上了專業(yè)閱讀之路。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讀書好比串門兒。我在串門兒的基礎上又多走了一步,借用簡單的教育技術手段,把專家學者的“智慧”進行打包,并且能實時更新,成為助力自己成長的好幫手。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教科所)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9日第9版
作者: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