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個人自傳1500字范文、個人自傳大學新生1500字
雖然都說男女是平等的,但是依然有很多隱形障礙,阻擋著女性的成長。
這些障礙有別人的期待,有婚姻的束縛,有社會的偏見,也有自我的懦弱……
但是,這層障礙不是固化不變的。
只是,需要我們獲得突破的勇氣和力量。
本期書單關鍵詞【女性傳記書單】,10部高分女性傳記,幫助我們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1《成為波伏瓦》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為的。”
即便不知道波伏瓦的人,也聽過這句啟發了全世界女性的名言。
《成為波伏瓦》一書,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波伏瓦傳記。
西蒙娜·波伏瓦是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她啟發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變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作者凱特·柯克帕特里克通過全面梳理波伏瓦的評論、日記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訪,從而讓我們能夠重新去認識她的豐富人生。
相信你讀完《成為波伏瓦》以后,一定迸發出沖破層層束縛,活成真正自己的勇氣。
2《秋園》
《秋園》是一位80歲、毫無名氣的普通人寫的書,卻靠口口相傳,以勢不可擋之勢,逆襲成為2020年現象級圖書!
這本書是作者楊本芬講述她和媽媽,以及故土那些鄉里鄉親的故事。
一個普通女性的一生,沒有刻骨銘心的渲染,只是流水賬似的記述,認真看下來,如同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苦難。
作者的媽媽和千千萬萬個媽媽一樣,可能平凡如草芥,湮沒于歲月和人群之中,甚至想不起來有什么偉大之處。
但是,一個最微小的個人,也可以呈現和記錄鮮活的歷史。
一個普通小人物,
雖然她們在各自的年代里,如同浮木般起起伏伏、隨波逐流、掙扎求生。
但是她們卻在時代的滔天大浪中沉浮,最終高昂著頭顱,活成了一個堅韌、善良、高貴的人。
3《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
2023年1月27日,著名的翻譯家楊苡與世長辭,享年103歲。
103歲的楊苡,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貴族小姐”。
沈從文、巴金等文學大家都是她的知己,汪曾祺、楊振寧和她是西南聯大的同學。
楊苡先生在世的103年,不僅翻譯了《呼嘯山莊》《紅與黑》等諸多經典。
而且,她幾乎經歷了軍閥混戰、八年抗戰、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十年動亂、改革開放等等大事。
所以說,時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因為她的人生就是時代本身。
在這本書中,家族舊事、青春年華、求學之路、山河故人,整整100的人與事在楊苡先生的敘述中緩緩鋪開。
4《夢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溫柔知性、瀟灑浪漫,還擁有轟轟烈烈的愛情。
但是,摯愛荷西去世以后,三毛受到了天崩地裂的打擊。
剛開始,她感覺天昏地暗,幾乎天天去荷西的墓碑前,回憶他們一起度過的美好。
后來為了走出悲痛的深淵,三毛搬到了臺北與母親共同居住。
慢慢地,開始打氣精神與親友來往,與粉絲互動。
在《夢里花落知多少》中,我們將看到一個經歷生死別離和歲月磨礪后,更加成熟堅韌的三毛。
5《知曉我姓名》
美國華裔女孩張小夏,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派對后遭到性侵。
但是,嫌疑人是一名參加過奧運會預選賽的游泳新秀。
在持續四年的審判中,她經歷了網暴,遭受了不公判決,丟掉了工作,甚至只以化名出現在新聞報道中。
但一連串的打擊并沒將她擊倒,反而讓她越戰越勇。
她發表了長達12頁的庭審陳述,轟動了全世界。
最后,她甚至不畏一切公開了自己的真實姓名,不再做一個匿名受害者。
她改變了美國立法,鼓舞了所有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女孩。
這不只是一個關于性侵的案件,更是一個關于自我救贖的故事。
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這是每個女孩都擁有的、任何人也不能剝奪的力量。
《知曉我姓名》不僅僅是為作者的不幸遭遇而落淚,更多的是被她的勇氣而感動。
6《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是一個年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
2009年12月作者于娟確診患乳腺癌后,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
記錄黑暗是殘酷的,尤其在感到屬于自己的那盞生命油燈一點點黯淡之時。
但是,于娟還是認認真真寫下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認為過去32年最有意義的日子。
2011年4月19日凌晨,于娟去世。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地去反思和寫作。
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著放下了。
這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只有時常反省自己,我們才不會迷失在物欲和名利之中。
因為,唯有活著,我們才有機會擁有明天和幸福。
7《桑塔格傳》
這幾年來,“重新發現桑塔格”幾乎成為了傳記寫作最炙手可熱的話題。
關于桑塔格的傳記不僅多,而且幾乎都是高分好評。
原因在于桑塔格在美國文化、攝影等領域的重要地位,她甚至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
在西方文化界,桑塔格和波伏娃、漢娜·阿倫特被并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
桑塔格真摯熱切、充滿激情、慷慨大方、自我迷戀、超凡脫俗、反應遲鈍、令人發狂,有時可愛但并不十分令人喜歡。
她的《反對闡釋》《火山情人》《論攝影》等作品,不僅是當時的暢銷作品,至今還熠熠生輝。
在《桑塔格傳》中她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名天才。
她的一生生動詮釋了藝術家如何反抗政治暴政,以及一個普通人如何在這個被冷漠和殘酷包圍的世界里,依然抱有希望。
8《成為》
米歇爾·奧巴馬,雖然頂著前美國第一夫人的光環,但是卻是一個出身草根的女性。
作為一名黑人女性,米歇爾的人生經歷,絕對是一部勵志的傳奇。
在上學期間,米歇爾從教育條件優異的白人中脫穎而出,進入哈佛。
正是憑借這種勇往直前的強悍性格,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成為了全國為數不多的黑人女律師。
即使在成為第一夫人以后,依然堅持一邊工作、一邊支持丈夫奧巴馬,還同時照顧家庭。
在米歇爾身上,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勇往直前的向上精神,還有持之以恒的堅持。
9《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珍妮特·溫特森的一生充滿傷痛。
她自幼被養母抱錯的孩子,不僅是一名同性戀者,還患有重度抑郁癥。
但是,她卻偶然找到了治愈傷痛的良藥——閱讀。
她抑郁、難過時,會去圖書館,按從A到Z的順序進行大量閱讀。
正是讀書,為她打開了一扇思想的門,讓她從中獲得了重生的力量和勇氣。
在《我要快樂,不必正常》中,珍妮特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包含哲思。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閱讀如何讓她與世界上的其他生命相連,如何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10《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
喜歡推理小說的人,一定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是世界級的推理女王,她筆下的每一部推理小說都是經典。
《羅杰疑案》《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案》《帷幕》……幾乎所有作品的豆瓣評分都在9.0以上。
一般人在60歲的時候,已經開始計劃退休后的安逸生活了。
但是,阿加莎卻突發奇想,寫下了這本豆瓣評分9.0的自傳。
在這部自傳里,阿加莎不再是推理女王,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性。
她熱衷理財投資,在炒房中狠狠賺了一筆。
她喜歡醫藥護理,在瓶瓶罐罐中找到了推理的靈感。
她尤愛旅行,旅途中的奇聞軼事都是她創作的素材。
她還喜歡小鮮肉,第二任丈夫是比她小14歲的大帥哥。
這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個和普通人一模一樣的推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