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孤獨之旅》—曹文軒孤獨之旅讀后感
北京時間2016年4月4日20:50,意大利博洛尼亞當地時間4日14:50,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于第53屆博洛尼亞兒童書展開幕日當天公布了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名單。來自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順利摘得這一世界兒童文學領域的至高榮譽,實現了華人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
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曹文軒獲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為作家獎,一生只能獲得一次。曾有多位中國作家及插畫家獲得提名,但此前從來沒有人最終得獎,而以《草房子》《火印》等眾多作品被讀者熟知的曹文軒經過評審會投票,從五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站上了兒童文學的世界之巔!
曹文軒的獲獎,讓整個中國兒童文學、出版界為之振奮。曾經編輯出版了曹文軒作品《孤獨之旅》的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文學組主任李朵介紹了她眼中的曹文軒:
曹文軒獲得安徒生大獎真的是眾望所歸。他的作品文學性比較強,而且關注的是跟其他兒童文學不一樣的悲傷教育,他的作品都非常美,往往能寫出人性的一面。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有關曹老師自己早年間的生活經歷和記憶,雖然離現在的孩子比較遠,但是越遠就會越讓孩子們有好奇心去閱讀。
曹文軒曾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沒有憂傷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現在兒童文學中別說殘酷了連溫暖都沒有了,現在是一種沒有人的溫度的兒童創作,無關于感情,無關乎人心理,只滿足人的情緒。兒童文學不僅僅是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文學,也是給孩子帶來快感的文學,這里的快感包括喜劇快感和悲劇快感。
一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80%都是悲劇性的,安徒生童話中主體是悲劇的,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這兩部…
《海的女兒》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可是一味地快樂算的上健康的成長嗎?這個定義是不完整的定義,沒有憂傷,沒有質量的生命完整嗎?
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兒童讀物,還有那些悲傷甚至殘酷的故事,家長又是怎么選擇的呢?本編采訪到的幾位媽媽也都給出了自己的標準~
會把握殘酷童話在孩子閱讀量中的配比
我記得帶孩子看過《賣火柴的小女孩》,聽到小女孩最后孤單的在圣誕夜離開人世升上天堂的時候,孩子很真誠地留下眼淚,那一刻就覺得她們就像是天使。能夠幫孩子提升內心善的意念挺好的。我不會刻意去回避悲傷的東西,但是會把握殘酷童話在孩子閱讀量中的配比,介于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承受力,會修改可能擊潰孩子的太過殘酷結局,比如說公主被巫婆吃掉,就還是不要告訴孩子了…
不妨從童話開始認知殘酷的社會
我是一個男孩子的媽媽,感覺小男孩相比小女孩,在未來承受的社會壓力一定是更大的。對于一個男孩子,在他最小的時候就應該告訴他你是一個男子漢,你要承受很多壓力,解決很多困難。所以這些困難變幻成文學,可能就是一些很憂傷的故事、情節,如何去面對這些憂傷,在跟孩子互動過程當中,就會告訴他要勇敢,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想象力、感知比宣教的力量更強大
經常給孩子看的一個系列是《不一樣的卡梅拉》,里邊的主人公不會循規蹈矩地早起晚歸,過每天一樣的生活…我們看過太多的兒童讀物喜歡教孩子要做什么,怎么做。但是國外的一些優秀兒童讀物會告訴孩子,小孩還是小孩,你還是可以釋放自己天性。它會鼓勵孩子冒險,但同時告訴你,冒險的同時也要承受它可能帶來的代價。
大家談觀點小黑板
怎樣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兒童讀物,家長的考慮有很多,大家似乎有個普遍的共識,殘酷的童話還是要講給孩子聽,但是在配比上也一定要斟酌把握。文學里的憂傷和殘酷,就像是在種疫苗,把一點點微量的病毒放入身體,也是在培育我們的免疫系統,以后可以去消滅它。而并不是以過量的病毒讓我們的身體面對一場大病的考驗或是死亡的威脅。而中間的這個度就是對于兒童文學創作者藝術修為、文學能力最為真實的考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