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的發展前景(滴滴打車市場前景)
這幾年互聯網發展迅速,網民的數量也突飛猛進,然而在現有的網民中,占比最高的是網約車用戶,比例達到網民整體的43.8%,成為用戶規模增長較快的應用。
不得不說,近些年來,網約車平臺的發展不可謂不快,滴滴打車、T3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牌網約車都在琢磨怎么上市賺更多的錢,百度、高德、美團、華為等依據背后的大佬,推出了網約車聚合服務,還有滴答出行、一喂出行等順風車平臺,整個網約車市場都透露著一股潑天的熱鬧。
數據方面,今年以來,全國共有322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證,各地一共發放了網約車駕駛員證597.6萬本
市場良好、競爭潛力巨大的情況下,網約車平臺反而不是最大的贏家,真正賺到了大便宜,并且還能長久發展的,是聚合平臺。
別看滴滴是網約車的鼻祖,很多分支都是從它這里誕生的,當初的滴滴順風車、滴滴貨運等,可都是風頭無兩的業務。然而,網約車平臺的劣勢,就在于它的運營成本太高了。拿滴滴來說,盡管是背靠資本起家,但是前期大量的燒錢投入,必然會在后期逐漸漲價收回成本。但是,由奢入儉難,被慣壞了的司機和乘客,怎么可能會乖乖任由資本家宰割。
加上做網約車也不是什么高門檻的難事,多少資本家看到滴滴做的風生水起,想要來分一塊肉,無數的網約車平臺像雨后春筍一樣長出來。外有這么大的競爭壓力,內有運營成本,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
聚合平臺就不一樣了,現在進軍聚合平臺的,也就是百度、高德、美團、華為。它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靠網約車來賺錢,自帶流量和本錢,也不用付出太多成本,只需要用手段把那些小平臺給網羅起來就好了,提供個中間的橋梁,自己就能拿一部分的抽成,雖然抽成比例不能跟網約車平臺比,但是勝在細水長流啊。
人說滴滴是網約車老大,確實不錯,但是從長遠看來,感覺完全比不過聚合平臺,尤其滴滴前幾年還走錯了路,不好好專研網約車業務,跑去賣菜、造車,造成了成本的大量浪費,并且因為試圖復制自己在網約車行業的成功模式,被這些行業的領軍者給打敗,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