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綜合素質評價材料的規定_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上傳了如何上報
根據《XX省教育廳關于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XX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及XX市教育局、XX市教育局相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宗旨,圍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以課程為平臺、課堂為主要途徑,形成適合我校的立德樹人教育機制,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多角度評價的原則。
(二)誰了解誰評價,多主體評價的原則。
(三)重激勵,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四)促發展,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五)易評價、易操作,公平、公開的原則。
三、組織實施
(一)學校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審議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具體組織實施評價工作,指導班級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對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結果進行公示、認定,受理咨詢、申訴和復議申請。
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校長、分管副校長、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學生發展中心主任、各學部主任、家委員會主任、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代表等組成,人數不少于13人,其中家長和社會人士代表不少于3人。
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
主 任:
副主任:
成 員:
教師代表:
家長代表:
學生代表:
社會人士:
(二)班級成立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對本班學生進行培訓,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指導學生做好成長記錄,組織開展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對有關評價數據進行匯總整理,組織學生標志性成果的展示、交流及認定,解答學生和家長的咨詢等。
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成員由班主任、任課教師3名、學生代表3名和家長代表2名組成。
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
組 長:班主任
成 員:任課教師 學生代表 家長代表
(三)學生發展中心主任要掌握各學部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各學部主任要掌握本學部各班級的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及時指導,定期督導,對于不符合教育法規、教育規律、有損學生身心健康的評價要及時制止。各班主任要對本班的日常管理評價負全責,要掌握對本班學生進行評價的各評價主體的評價情況,對于有失公平公正的行為,及時糾正,必要時向上一級反映。
四、評價內容及依據
(一)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學生在愛黨愛國、理想信念、誠實守信、仁愛友善、責任義務、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表現。重點是學生日常操行、參與團隊活動等情況。
評價依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二)學業水平。主要考察學生學習各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重點是國家課程的學習情況、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校本課程內容和成績等。
評價依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高新區智谷學校初中部社團實施方案》。
(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習慣、運動技能、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等。重點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完成情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等。
評價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國家學生體質監測健康標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
(四)藝術素養。主要考察學生音樂美術課程的修習情況,在各類藝術活動中,如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的理解、鑒賞、表現等能力,重點是音樂和美術課程的完成情況、藝術特長項目、參加藝術類活動取得的成果等。
評價依據:《國家課程標準》、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
(五)創新實踐。主要考察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創新、創造和實踐能力,特別是考察探究、動手操作、體驗經歷等方面的情況。
評價依據:《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關于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及評價時間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由質性評價(寫實性評價)、量性評價和一票認定(否定)三部分構成。
(一)質性評價
每學期期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一次,由學生本人、同學、教師、家長依據本方案中的評價標準,對學生本學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創新實踐等方面進行真實性描述,并形成綜合素質評價單。
(二)量性評價(100分)
量性評價包括思想品德(40%)(主要考察日常行為規范20%、標志性成果20%)、學業水平(10%)、身心健康(15%)藝術素養(15%)、創新實踐(20%)。
1.思想品德(40)
(1)日常行為表現(20分)
由學生評價小組、任課老師、班主任進行評價,日日有量化,每周匯總、公示一次。
根據《XX學校學生日常管理評價方案》,各班制定《班級日常管理評價方案》,重點關注學生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
(2)標志性成果:( 20分)
每學期末學生對本學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在班級進行交流展示,由班級評價小組負責統計、公示。
標志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各級綜合榮譽及單項榮譽的證書;
②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各類比賽的獲獎證書;
③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活動證書;
④校內外各種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如校報、校刊及校園社團刊物的主編、副主編,學校學生會及學術社團組織的優秀負責人,學校電視臺和文藝活動的優秀節目主持人,在學校組織的校內外教育活動的優秀組織者等;
按照國家、省、市、區、校分別給予5、4、3、2、1的賦分,區級及以上比賽依得獎獎次依次減0.3分,校級比賽不再區分獎次。
所有音體美微類標志性成果不在此項計入;所有比賽及活動,都必須經過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統一組織;所有標志性成果必須提供過程性材料,對于只有證書但并未真正參加、無過程性材料的,學校不予認定;同一作品按最高一項榮譽計分,總分最高不超過20分。
2.學業水平(10分)
由各學科老師和社團老師進行評價,每學期在期中、期末進行評價,共兩次。
從學生取得的學業成績和成績的進步兩方面評價。
成績評價(5分):以期中和期末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道德與法治等文化科目檢測成績、校本課程(社團)成績為依據,期中占40%,期末占60%,計入學生成績。
具體計算方法:
以期中和期末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八個等級A+、A、B+、B、C+、C、D、E依次賦分為7、6、5、4、3、2、1、0.5分;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道德與法治等文化科目檢測成績、校本課程(社團)成績,五個等級A、B、C、D、E依次賦分為5、4、3、2、1分。根據本學期學生所有科目的等級,置換成分數后相加,期中、期末分別乘40%和60%,根據兩次成績的和,班級內由高到低排序,前20%得5分,20%-50%得4分,50%-70%得3分,70%-90%名得2分,其余同學得1分。
進步評價(5分):以期末和期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道德與法治等文化課目檢測成績、校本課程(社團)成績為依據,期末成績相較于期中成績的進步幅度,計入進步成績。
具體計算方法:語文、數學、英語成績八個等級A+、A、B+、B、C+、C、D、E依次賦分為7、6、5、4、3、2、1、0.5分;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道德與法治等文化科目檢測成績、校本課程(社團)成績,五個等級A、B、C、D、E依次賦分為5、4、3、2、1分。根據本學期學生所有科目的等級,置換成分數后相加,期末總分減期中總分,得到一個數值,將該數值在班級內由高到低排序,前20%得5分,20%-50%得4分,50%-70%得3分,70%-90%得2分,其余同學得1分。
成績評價和進步評價中,計算每個得分區間人數時,采取四舍五入方法。
例如:某個班級38人,8人得5分,11人得4分,8人得3分,7人得2分,4人得1人。
當班內同學按照各科分數由高到低排序后出現分數并列情況,且并列分數跨越得分區間時,分數并列的同學按照較高區間分數賦分,直到出現并列分數以下的分數后,再以下面分數所在的區間賦分,以此類推。
3.身心健康(15分)
由學生評價小組、體育老師、班主任進行評價,根據日常表現進行評價,每學期匯總一次。
體育健康課程評價(5分):由體育任課老師根據學生日常體育健康課程參與及表現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體育活動評價(5分):由體育任課老師、班主任、學生評價小組根據學生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體育比賽評價(5分):學生參加運動會、單項體育比賽等體育活動,按照國家、省、市、區、校分別給予5、4、3、2、1的賦分,區級及以上比賽依得獎獎次依次減0.3分,校級比賽只取前三名。此項可累計加分,滿分5分。
4.藝術素養(15分)
由學生評價小組、音美老師、班主任進行評價,根據日常表現進行評價,每學期匯總一次。
音美課堂評價(5分):由音美任課老師根據學生日常課程參與及表現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藝術活動評價(5分):由音美任課老師、班主任、學生評價小組根據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活動、上交作品的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藝術類比賽評價(5分):學生參加各類藝術節、單項藝術比賽等活動,按照國家、省、市、區、校分別給予5、4、3、2、1的賦分,區級及以上比賽依得獎獎次依次減0.3分,校級比賽只取前三名。此項可累計加分,滿分5分。
5.創新實踐(20分)
由學生評價小組、信息技術老師、創新課程老師、班主任進行評價,根據日常表現進行評價,每學期匯總一次。
信息技術類課堂評價(5分):由信息技術老師根據學生日常課程參與及表現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創新類比賽評價(5分):學生參加各種創新類比賽,按照國家、省、市、區、校分別給予5、4、3、2、1的賦分,區級及以上比賽依得獎獎次依次減0.3分,校級比賽只取前三名。此項可累計加分,滿分5分。
校內綜合實踐活動評價(5分):包括創新實踐類社團、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活動等方面,由相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班主任、學生評價小組根據學生參加各類綜合實踐活動表現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從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校外綜合實踐活動評價(5分):包括人生規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等方面,從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和職業體驗四個方面,根據學生上交的實踐活動報告、設計制作成果、活動匯報展示等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5、4、3分。
(三)一票認定(否定)
1.一票認定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認定為A等級的情形或行為:
(1)獲得一次市級或市級以上綜合榮譽稱號者
(2)四次獲得區級綜合榮譽稱號者
綜合榮譽稱號指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優秀團員、美德少年,以上符合任意一種情況,并且綜合評價中不低于B等的情況下,可直接認定為A。
2.一票否定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認定為D等級的情形或行為:
(1)參與、抽煙、酗酒、欺辱、敲詐同學、打架斗毆,受到學校處分兩次及以上者。
(2)侮辱、打罵老師而受到學校處分者。
(3)有盜竊、故意損壞公物行為,情節惡劣的。
(4)在考試中串通或協同集體作弊,參與人數超過3人的。
(5)多次傳閱不健康書畫,造成不良影響者。
(6)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品入校,三次及以上教育無效的。
(7)有違法犯罪行為,受到法院拘役或民事拘留處理,受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或行政拘留處理的。
六、評價結果呈現方式及各等級比例
略
七、操作流程
略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材料匯編》(2023版)新品上架,新鮮出爐!匯編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新穎獨特、圖文并茂、質量上乘。材料全部都是word文檔,均為2023最新版,一定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材料匯編》(2023版)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方案、評價細則、評價制度和評價案例四個部分,共4項22篇,具體目錄如下:
一、工作方案
1.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方案附件
3.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4.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5.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6.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7.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案例
8.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9.XX學校學生綜合發展評價方案
10.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評定實施方案
11.XX學校“五育并舉”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二、評價細則
1.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方案和細則
2.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方案和細則
3.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4.XX學校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學生綜評細則
三、評價制度
1.XX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制度
四、評價案例
1.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典型案例
2.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典型案例
3.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典型案例
4.XX學校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改革典型案例
5.XX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工作案例
6.XX學校深化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案例
7.XX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