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的愛國熱情和幽默的性格-嘎子的勇敢機智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只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么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制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后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么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于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故事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大山溝里,講述了一群正義的中國人民與外賊抵抗,剿滅侵略者的故事。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我深深地為他們英勇的行為叫好,被他們大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我陷入了沉思:
這部電影以幽默的語言和搞笑的動作向我們全現了一的歷史史實。翻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從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八國聯軍侵華,再到1937年踐踏到中國這片土.地.....百年來,中華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壓,被戴上“”的帽....侵華戰爭,多少無辜的中國人被屠殺,被蹂躪,直至日本到現在還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為什么?因為中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府的軟弱無能,自不量力,更是因為中國的落后,貧窮才處處受人欺壓。“落后就要挨打。”中國歷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證了這句話嗎?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