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以戰結尾的三字詞語-以站結尾的成語

    ■李景璇

    以戰結尾的三字詞語-以站結尾的成語

    解放軍有多強?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翻閱一下解放軍的歷史。93年的光輝歷程,從建軍之初到現在,解放軍誕生了很多榮譽功勛部隊。就拿國慶70周年大閱兵來說,浩浩蕩蕩通過天安門廣場的百面戰旗,哪個不是功勛卓著?鐵流奔騰的三軍方陣,哪個不是榮譽等身?如果非要一個個去細數慢品,那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恐怕三天三夜也梳理不完。

    今天,就借用毛澤東同志的一個著名的調查方法——“解剖麻雀”來解決這個難題。1943年,他在為中央起草的一個文件中,曾提出要善于“解剖麻雀”,不需要解剖每一只麻雀,解剖一兩只就夠了,以從個別中找出一般的普遍性的東西。

    在八一建軍節的前夕,記者到訪了解放軍的一支連隊,“硬骨頭六連”。這支連隊已經有了81年的歷史。打過,參加過解放戰爭,鴨綠江邊和美交過手,30多年前為保衛祖國的南疆參過戰流過血,可以說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雄連隊。

    那么,要真正認識解放軍,就從這樣一個連隊入手吧。

    (一)

    來到六連的第一天,認識的第一個兵叫俞喜強。小伙子是臨時被“抓”來給記者講解六連連史的。在前往六連榮譽室的路上,俞喜強說自己剛跑完步,汗漬漬的衣服還沒來得及換,“可別介意啊”。

    不拘謹,還帶著一絲俏皮。

    一個小時時間,連史講解結束了。從建連溯源到光榮戰史再到英模人物,小伙子講得頭頭是道,激情澎湃。走出榮譽室,記者不禁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在回連隊的路上,和俞喜強閑聊了起來。他的老家在江西上饒婺源,那是一個書香故里,出了很多名人,遠的有朱熹、江永,近代有詹天佑。他說,可惜自己學習不爭氣,上高中的時候調皮搗蛋還逃課,家里管不住他,就送到部隊來了。

    “你猜怎么著,剛到部隊的時候還真就‘拉了胯’”。那是第一次戰備拉動,俞喜強因戰備包里少了一根針,在全連戰友面前被點了名。事情過去好幾年了,俞喜強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感受:表面上裝作不在乎,但心里卻有點不服氣。

    “別小看一根針,打起仗來能縫衣服,行軍途中能挑水泡,必要的時候,還可能是神兵利器。”排長講的道理俞喜強是聽懂了,但真正觸及他靈魂的是排長眼神中透出的認真勁兒,還有隱隱能感覺到的這個新集體的認真勁兒——

    鞋子擺放,上鋪鞋尖朝里、下鋪鞋尖朝外;

    戰備背囊里,牙膏要保持120克以上,打火機要保持3分鐘不滅火,單兵干糧、三角巾要確保在保質期內;

    拉動檢查時,水壺中的水要喝一口、確認水質不壞,鞋襪要嚴格對照號碼攜帶、防止磨腳,防毒面具要每周徹底清理一次;

    ……

    連隊的這些戰備好傳統,目的是為了打仗,但誰又能否認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一個人的秉性,磨礪了一個人的品格,乃至重塑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人的轉變,有時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卻又是分分鐘的事。身處一個團隊、傳承一種精神,往往比任何的說教都有力。

    俞喜強說,對于他的轉變,最高興的人還是父母。這些年回家探親,爸爸總要帶他到親戚家轉轉,給他們炫耀一下這個當兵的兒子。每到這個時候,他的胸脯總是挺得高高的。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解放軍的連隊,就是這樣一個鍛煉人、改變人、塑造人的地方!

    (二)

    與健談的俞喜強不同,火炮技師鄭錫鑫是個“悶葫蘆”。

    一開始與鄭錫鑫交流,基本上是一問一答式的。性格靦腆的緣故?廣東口音的緣故?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在連隊,鄭錫鑫可是公認的技術大拿。廣西饒平現代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入伍,兵齡12年,上士軍銜。之前是炮手,因為技術過硬,前些年被連里任命為火炮技師,也就是炮手的“頭頭”。

    看著有些發愁的記者,陪同鄭錫鑫一起來的副連長涂恒智幫著他介紹起了新式激光瞄準儀。

    這是鄭錫鑫帶著連里技術骨干自主研發的一個火炮訓練的設備。他將激光器設計到了瞄準儀中,使目標靶位的移動更加靈活,加大了炮手訓練難度。

    一說到這個事,“悶葫蘆”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從激光瞄準儀的設計、構造再到制作,鄭錫鑫講得很盡興,但礙于文科生天生的技術短板,記者卻聽得挺迷糊。好在副連長涂恒智是軍校工程設計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在他的配合解說下,記者大致搞清楚了基本原理。

    之后,記者拋出了更關心的問題:為啥要做這個事?

    鄭錫鑫說,研發激光瞄準儀的初衷很簡單。前幾年連隊改革轉隸后,上級一再要求訓練要對標實戰、貼近戰場,訓練的強度和要求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一次他帶著幾位炮手進行火炮瞄準訓練時,打的成績都不錯,中靶率很高。但他盯著訓練瞄準儀就琢磨,這種依靠著磁鐵吸引指針來進行目標設定的方式,炮手們只要摸清了里面的規律,上靶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但在實戰中,這種“概率”事件還會存在嗎?

    想到這,鄭錫鑫和幾位技術骨干決定要“搞個新東西出來”。

    就這樣,花了近半年時間,第一代激光瞄準儀就設計出來了。雖然還有一些漏洞,但炮手們試用過后都說,“考核壓力又大了”。

    鄭錫鑫說,現在的激光瞄準儀已經是第三代了。下一步,要在今年年內將電路式改進成芯片式,這樣更集約、訓練攜帶起來更方便,“這也將是一次跨越”。

    談到實練就眉飛色舞,講到創新攻關就滔滔不絕。解放軍的連隊里總有這樣一種人,就像“掃地僧”,多余的話沒有,但眼睛始終盯著打仗,一出手就是專業級水準。

    (三)

    連隊的很多故事,都是口口相傳的。

    2014年退伍的老兵楊樹林,就留給了戰友們“獨臂突擊”的故事。

    那是2013年的一次軍事科目演練匯報表演。一個陰雨綿綿的上午,六連的訓練場上,在進行攀爬科目展示時,班長楊樹林的槍被濕漉漉的繩索掛住,頓時失去重心,從5米高的云梯上跌落下來。右小臂重重摔在地面上,當時胳膊就疼得失去了知覺。

    在一旁進行同步作業的戰友提醒他,云梯旁邊就是壕溝。他只需要跑幾步跳進壕溝中,就可以退出科目演練去處理傷口,觀摩的人群也看不到。但他搖搖頭拒絕了戰友的好意:“右手不行還有左手!”隨后,他用左手持槍,繼續投入下一個火力打擊科目的演練。在圓滿完成演練任務后,戰友們才發現他的右手臂已粉碎性骨折。

    更傳奇的還在后面。在半年后的全旅手投準比武中,楊樹林又一次奪魁。講到這個事兒,當時一個班的戰友、現在一排的排長王剛說,楊樹林確實牛,受傷之前手能投70米,但養傷期間右手一時很難使上力氣,他就重點選擇練習投準。幾個月下來,那真是“指哪兒投哪兒”。

    “這么強的兵,就這樣退伍了?”記者聽了著實感到惋惜。

    “是他主動要走的。臨走前,我們也感到好可惜,但他說自己的右臂傷了,恐怕以后沒法兒再跟得上連隊的訓練節奏了,堅持要走。不過,每到退伍季的時候,楊班長都要回連隊送送老兵、到班里看看戰友,我們還能見上一面聊聊,挺好的。”

    如果放到歲月的長河里,連隊里“楊樹林式”的好兵還有很多。他們自進入連隊的第一天,劉四虎、尹玉芬、李存金、陳占元、丁丑娃、林祖武等戰斗英雄的名字和故事,就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心間,不斷萌芽、悄悄生長,只待一個機會,定會傲然綻放。

    在解放軍的連隊中,這種基因傳承,來自于紅色歷史的日夜熏陶,來自于先烈英模的無聲引領,也來自于一茬茬官兵矢志不移、前赴后繼的身體力行。當奮斗成為一種共鳴,當血性成為一種氛圍,誰又能抵御住這強大的鋼鐵洪流?

    (四)

    69年,是一個老兵的回家路。

    2015年6月,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經過5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乘高鐵抵達杭州站。站臺上,部隊領導列隊歡迎。

    對參與接待這位老人的六連排長王剛來說,5年了,那些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老人叫劉雅臣,1939年參軍入伍,1940年7月入黨。1946年10月在集寧戰役中為掩護新兵,被敵機炸斷腿部,傷愈后返鄉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老部隊一路轉戰南北,劉雅臣就此與連隊失去了聯系,也因此失去了黨組織關系。

    返鄉后,幾十年的時間,劉雅臣一直都在尋找老部隊。可是由于老部隊番號數次變更,駐地也幾經調整,找到老連隊和黨組織的心愿遲遲沒有實現。終于在2015年,經過多方努力,劉雅臣老人找到了自己的老連隊。在確認連隊老兵身份、恢復黨組織關系的第一時間,劉雅臣老人要將自己積攢了多年的5萬余元當作特殊黨費交給組織。考慮到老人的生活并不寬裕,連隊黨支部反復做工作,最終沒有收。但執拗老人后來還是將這筆積攢了69年的特殊黨費捐給了連隊在江西九江資助的一所希望小學。

    兩年后,王剛提干到北京上學。在入學后不久,像之前連里到北京上學的李錫超班長一樣,他撥通了老爺子家的電話,代表連隊上門看望老人。

    一個周日的上午,王剛匆匆趕到老人位于北京海淀區人大附近的家中。一進門,就看到老人正端坐在沙發上。老人的女兒告訴他,老人頭天知道老連隊的人要來看望他,一宿翻來覆去睡不著,早早地就起來了,這一坐就是2個多小時。

    “老頭兒倔得很。說是‘娘家’來人了,必須得板板正正地坐著等。這么大歲數了,誰勸也不行。”女兒輕輕地嘆了口氣。一個上午,老人和王剛聊了老連隊的很多事。

    王剛在北京上學的兩年時間,每次去劉雅臣老人家,無不切身感受到這個老兵對黨組織的赤誠,對老連隊的深情,對早已離世的劉四虎、尹玉芬等老戰友的懷念。而老人念念叨叨最多的,還是在老連隊的那段戰斗歲月。

    解放軍的連隊,對于千千萬萬個像劉雅臣一樣的老兵,是心靈的歸宿,是信仰的寄托,也是魂牽夢縈的地方。這種值得用一生去追尋的情懷,也只能誕生在一個有著共同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的地方,這種魅力穿越時空,恒久不息,歷久彌新。

    結尾的話

    今年1月18日,習主席在給“硬骨頭六連”的回信中,明確指出: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今天,我們近距離觀察解放軍的一支英雄連隊,講述發生在這支連隊身上的故事,為的是能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這支軍隊,認識有著光榮歷史、正在創造新的歷史的人民子弟兵。作為我軍英雄連隊的杰出代表,“硬骨頭六連”濃縮了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征程。

    無需諱言,一名士兵,無法界定一個連隊的優秀;一個連隊,同樣無法界定一支軍隊的強大。但培育一名優秀的士兵,必須要有健康成長的環境;而塑造一個優秀的連隊,也同樣需要有蓬勃興盛的沃土。這些潛因只能來自于這支軍隊本身,來自于組成這支軍隊的千千萬萬個基層連隊。

    在人民軍隊,像“硬骨頭六連”一樣優秀的連隊還有很多,各自優長也不盡相同。但相同的特質是,他們的血脈中都流淌著紅色的基因,他們的眼中都時刻聚焦著敵情,他們的肩上都擔當著打贏的重任,他們的心里都牢記著強軍的囑托。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偉大征程上,為著同一個奮斗目標,千帆競渡,百舸爭流。正如《解放軍報》一篇評論員文章中寫到的,基層的每一次惕厲奮發,都見證著一支軍隊的風雷激蕩;基層的每一處春暖花開,都折射出一支軍隊的無限春光。

    解放軍有多強,答案就藏在這些連隊的身上!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免费|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产激情视频|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未满18勿进的爽影院| 国产无卡一级毛片aaa|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天堂网最新版www|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青青青青久久国产片免费精品|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青草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老子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清早可以吃西瓜吗|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一级成人理伦片|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黑人系列合集h| 太大了轻点丝袜阿受不了| 九九视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中文|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