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垃圾分類工作總結_教育局垃圾分類工作總結報告
近日,由江門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江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江門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工作培訓會召開,總結今年來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工作成效,部署下階段重點任務,助推江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擴面提質。全市50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參加培訓。
江門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聯合江門市教育局舉行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工作培訓會。南方+記者 梁潔 攝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學生是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主力軍。今年,江門持續推進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檔升級,樹立示范標桿效應,提出重點提升和打造50個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并將這項工作列入了江門市政府重點任務清單。
走進江門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融入校園生活。胡潔蘭是江門市江海區天鵝灣小學的校長,在她看來,形式新穎的宣教活動讓垃圾分類參與度提高不少。“我們精心編排了科普劇《豬小戒和四個大桶》,編寫出版了兒童繪本《小天鵝與智能垃圾桶》,還運用‘天鵝云’智慧校園平臺,鼓勵學生和家人在家里堅持垃圾分類,線上‘打卡’拍照。”胡潔蘭說。
江門市江海區天鵝灣小學編寫出版了兒童繪本《小天鵝與智能垃圾桶》。
同樣,在新會區東區學校,垃圾分類趣味小游戲讓學生們沉浸其中。該校副校長陳彩云介紹,學校老師會主動設計垃圾分類小游戲,并在課后帶著學生們玩,寓教于樂,業余時間也會組織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校外實踐活動。
紫茶小學豐雅校區內,孩子們創作的垃圾分類主題畫上墻展示。
“垃圾分類進校園,不僅加深了孩子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印象,而且了解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從一些家長口中我們得知,自從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后,孩子變得不一樣了,對垃圾分類很感興趣也很積極,開始明白回收的價值,不再亂扔垃圾。”陳彩云表示。
青少年是一座城市的未來和希望,是最富生氣、最有說服力的群體。目前,江門各創建學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優化完善分類投放桶設置,不斷加大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文明整個城市”的社會共治格局。
紫茶小學豐雅校區內,孩子們創作的垃圾分類主題畫上墻展示。
下階段示范創建如何開展?
日前,《江門市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實施方案》《文教區垃圾分類星級示范單位創建指引》先后印發。培訓會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環境工程師司艷慧圍繞目標任務、創建步驟等方面,對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工作指引進行了全面解讀。
在2023江門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啟動儀式上,來自江門市紫茶小學、農林小學的小學生上臺宣讀垃圾分類倡議書。
江門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中杰要求,各創建學校要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宣教、志愿服務活動,結合學科特點,將垃圾分類、減量融入課堂教學,同時做好校園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工作,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提升全市中小學及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成效。
孕育綠色希望,培育文明種子。創建垃圾分類示范校園的目的,正是在于讓孩子們親身踐行垃圾分類,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將垃圾分類養成一種習慣,助推生活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讓文明時尚理念深入人心,讓每個市民都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助力打造居者自豪、來自依戀的幸福家園,共同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永明強調:“到今年7月底,江門要完成至少25所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到9月底,完成50所示范校園創建。各創建學校要提高認識、主動作為,加強投放管理,組織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構建‘家校社’聯動機制,切實將垃圾分類教育落到實處,確保高質量完成示范創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