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稱寫周亞夫軍細柳;周亞夫軍細柳刻畫人物的寫作特色
周亞夫將軍像
先寫一下時間線
前158年,文帝后元六年,周亞夫軍細柳,以治軍嚴明深得文帝賞識。年四十一歲。
前154年,景帝三年,周亞夫率軍三個月平七王之亂。年四十五歲。
前152年,景帝五年,周亞夫為相。年四十七歲。
前143年,景帝十四年,周亞夫受辱,絕食而死,享年五十六歲。
史記中的名篇周亞夫軍細柳是初中必背古文之一,文中贊揚了周亞夫將軍治軍嚴明。但從文中的兩句話,可以看出亞夫將軍無法善終。
一、"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二、“既出軍門,群臣皆驚”,“稱善者久之”
第一句話,顯示出亞夫將軍軍令如山,持節不阿的品格。但這種品格對于皇帝來說,屬于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表現。而第二句話,開始群臣皆驚,等文帝解釋后,又稱善者久之。可見皇帝身邊,揣測圣意,投其所好者甚多。此類小人最討厭的就是有能力卻又不愿同流的人。
到了前154年,亞夫將軍平定七王之亂,國家開始安定繁榮。
前152年,亞夫將軍封相,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之后由于持節不阿的性格,屢次諫言景帝,景帝周邊小人趁機落井下石。景帝對亞夫將軍更加嫌棄,偶遇一錯而令廷尉責怪亞夫將軍,以致亞夫將軍受辱,絕食而死。
此類事情,古來甚多,放之于當今職場之上,更是多不勝數。如亞夫將軍性格者,雖不至于死,但所受屈辱,有大有小。
寫下這篇文章,確實是身有所感。
我曾是IT部門的主管,自問作為主管期間,建樹頗多。只是IT架構穩定后,領導覺得我經常提出意見,妨礙了他的謀劃。決定調入一些其他部門的親信來制衡我。我當時還覺得領導的那些親信根本沒有專業知識,不宜調入進行勸諫。最終結果,親信還是長驅而入,我離開了工作多年的部門。
到了其他部門,我還要從低做起。雖然四十多歲,還要和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起搬搬抬抬。幸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憑著我的能力,再次獲得客戶的賞識。公司大老板也對我青眼有加,委與越來越多的工作和責任。
現在回想一下這兩年,與亞夫將軍的遭遇真是何其相似。感概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