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革命烈士的事跡_有關革命烈士的事跡150字
新華社 | 作者 楊湛菲 高蕾
今年9月30日是我國第十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英雄烈士看得很重、感情很深。一次次緬懷致敬、一次次言傳身教,引導全社會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一次次緬懷致敬,慰英烈、祭忠魂】
2022年8月,遼沈戰役紀念館;2021年4月,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2020年8月,渡江戰役紀念館……外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常把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作為重要內容,緬懷先烈,致敬英魂。
“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紅色土地,是總書記深情牽掛的地方。
甘肅高臺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綠蔭環繞、蒼松挺拔。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艱險西征、血沃祁連,用英勇筑起頂天立地的精神豐碑,留下光輝的奮斗印記。
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紀念館,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在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頻頻駐足,仔細閱讀、觀看展室內的圖片、文字解說、文物等,在一些展品前,還為現場人員講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
“歷史就是這么書寫的:為有犧牲多壯志!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總書記動情地說。
2019年8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西路軍革命先烈敬獻花籃,并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對很多革命先輩事跡如數家珍;瞻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在一件件展品前不時駐足凝視,詢問有關細節;走進巢湖之濱的渡江戰役紀念館,重溫那段革命歷史,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向革命先烈表達崇高敬意,以行動作出表率,引領全國人民緬懷烈士、牢記英雄,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回回看望關懷,傳真情、暖人心】
“老阿姨,你也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聲問候,令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時年93歲的龔全珍老人十分感動。
2016年農歷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井岡山八角樓革命舊址群。在舊址群慎德書屋,總書記看望了6位革命烈士后代和先進人物代表,其中一位便是龔全珍老人。
習近平總書記同大家圍坐在兩盆炭火旁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情況,向他們并通過他們向全國老革命、老紅軍和各方面先進模范人物表示慰問。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山路輾轉來到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紅軍烈士后代左秀發家中,關心一家人的生活情況。
這是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附近的英雄山八面紅旗雕塑(2017年8月4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叮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照顧好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的老紅軍、老同志以及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
在河南信陽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動情表示“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在遼寧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指出“讓老戰士老同志享有幸福晚年,讓烈士親屬體會到黨的關懷和溫暖”……
每到革命老區,習近平總書記總會看望老戰士和革命烈士后代,關心老區發展。真切關懷,溫暖叮嚀。
【一聲聲鼓舞激勵,聚力量、明方向】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這是習近平同志專門為焦裕祿寫下的。
對這位“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好干部的一往情深,始于習近平同志年少之時。
1966年2月,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政治課上,老師讀到這篇文章,讀著讀著便哽咽了,習近平和同學們聽著聽著也淚流滿面。
50多年后,在參加中國政法大學主題團日活動時,習近平總書記把自己的“榜樣”介紹給了新一代青年,鼓舞大家不忘初心跟黨走。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這是對理想信念的執著——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這是對報國壯舉的禮贊——
“我們要記住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同志,為保護試驗平臺挺身而出、壯烈犧牲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同志,以及其他為國為民捐軀的英雄們。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這是對前進力量的激發——
“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以英烈故事感召人、以英烈精神鼓舞人,不斷凝聚起新時代新征程上矢志奮進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