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對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怎么疏導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的標志。
金寨縣教育局于2022年2月26日選派六十余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赴合肥集中學習,本次學習一共聽了八場講座和一節小學生心理健康現場課。幾位專家也都不約而同地首先分析了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異常現象,其中自殘、自殺事件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一朵朵生命之花驟然凋謝,讓我們在震驚和痛心之余多了許多思考,各相關教育部門也為之作出許多努力。老師們都希望通過本次學習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給予我們的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收獲。
第一方面:心理老師要先自助再助人。在中小學,每一位班主任和代課老師都兼顧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擺正自己的心態。只有我們自己做到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才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
第二方面,對于孩子關于心理問題的求助,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傾聽。孩子們可能會像他信賴的老師吐露他在學習上、交友上、家庭中的一些煩心事,而老師們在聽到他們學習上的問題時可能會給一些恰當的建議,讓他們撥云見日。但當孩子跟我們說他家里的糟心事時,我們可能愛莫能助,但培訓中一位老師的講座給我莫大的提示,孩子的傾訴甚至哭訴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情緒宣泄的方式,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專注地傾聽。小學生我們可以給他擦擦眼淚,給她一個愛的抱抱,大一點的孩子我們給他遞一片紙巾,讓他感受到我們在與他共情就夠了。因為往往還愿意傾訴和發泄的情緒還都不是太嚴重,真正危險的,則是接下來我要說的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學生心理問題判斷的三個標準。指標一,學習效率斷崖式下降。這個情況老師是最容易發現的。一旦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或學習效率、學習態度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我們就應該引起重視,關注他各個方面的變化。指標二,人際關系明顯回避,這就是我剛剛說的真正危險的現象,他已經不愿意與人交流,或者說不會與人交流了。而指標一和指標二就是他的社交能力的下降,這樣的孩子需要家人和老師的特別關注和關愛,防止他們做出自殘自傷的事情。指標三,就是自我或他人的痛苦感。有的孩子每天過得很痛苦,他在生活、學習上都找不到成就感,在家庭學校里也感受不到溫暖,甚至把別人的關心當成一種負擔,會無限放大自己的負罪感。還有一種人,他把周圍的人搞得很痛苦,而且誰最關心她,誰最痛苦,這樣的人,往往他自己還發現不了自己有了問題。
第四方面,抑郁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抑郁情緒。這種抑郁情緒是普遍存在的,哪怕是天生的樂天派,他也不可能不遇到點煩心的事情,一般這種小情緒很快會得到疏解或消化。第二層次是抑郁的癥狀,也就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同時伴有焦慮、自責或自殘自傷,這樣的人群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關注。第三層次才是抑郁癥。對于抑郁癥的鑒定,是需要專門的醫療機構進行,一個普通的老師,甚至是心理咨詢師都是沒有權利下這個結論的,更沒有資質進行治療,因為那是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但是學校可以對問題學生進行篩查,包括焦慮情緒識別、抑郁情緒識別和極端情緒識別。
此次培訓只是一個開端,今后我將以沈教授的關于人的終極目標為我教育事業的努力方向 :一,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擁有人之善心與良知,擁有人之情懷。二,先做一個健康的孩子,再做一個聰明的學生。三,先立德,再立才,德才不能兼備,以德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