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生平事跡概括(王維生平事跡150)
公元701年王維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王氏,和李白是同齡人,不僅作詩、書法、音樂樣樣精通,偏偏人還長得很帥,不幸的是9歲時父親去世,15歲踏上了進京求仕的征途,17歲便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他鄉游子過節EMO的必備金句。
王維到了長安不久便成了大明星,不僅擁有超多粉絲,還和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成了好朋友,在歧王的介紹下王維認識了玉真公主,這里簡單說下玉真公主,她可是一個大佬級的文藝女青年。歧王設宴邀請玉真公主,席間王維彈奏了一曲《郁輪袍》,公主聽后贊嘆不已,之后又讀了王維的詩集,尤其讀到那首《相思》后更是對這個面若潤玉的大帥哥刮目相看,當時就舉薦王維去科考,當時考試可是有著達官貴人舉薦的潛規則,才貌雙全的王維得到了這么重量級人物的推薦,科考的壓力可以說是小了很多,自己有才還有貴人相助,不得不說王維真的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20歲的王維順利考中了進士,不過中了狀元的王維也有煩心事,因為這時他跟公主的緋聞滿天飛,有人說他被公主包養了,是公主的男寵;也有人說他是靠公主走后門才考中狀元,京城的人沒事就愛聊他和公主的八卦,但是這些緋聞并不影響王維的仕途。他任職太樂丞,負責音樂、舞蹈等的教習,也就是皇家歌舞團團長。像王維這樣年少有為的有志青年自然少不了別人的嫉妒,任團長不到半年他就被人舉報,因為手下的員工私自舞黃獅,而被貶到山東濟州做司倉參軍,也就是糧倉管理員。當時喜歡聊八卦的人說他犯的錯并不算大,之所以被貶到基層,是因為擅自娶了老婆,得罪了傾慕他的玉真公主,真相是啥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王維在濟州做了四年的基層公務員。
公元728年王維開始在淇上隱居,731年前后王維妻子去世,當時的他還很年輕,不少人想再給他介紹對象都被他拒絕了,后來他三十年孤居一室沒有再娶,這便是許多人認為他深情的原因,但是才華橫溢的王維卻沒有給妻子寫過詩,也許是至情無語、大愛無聲吧!這樣的王維哪個女人不愛呢,我是徹底淪陷了,哈哈!
公元734年他在長安閑居,獻詩給宰相張九齡,隨后被提拔為右拾遺,三年后張九齡被奸臣李林甫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這里插一句李林甫是何許人呢,他就是害杜甫科考落榜的大忽悠,不久后李林甫把王維指派到涼州,在出塞的路上王維寫下了名篇《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勾勒出雄渾大氣的邊塞風景圖,那首《送元二史安西》是同一時期寫下的,其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成了千古佳句。幾年后王維回到了長安,當時奸臣把持朝政,他對時政心灰意冷便產生了隱退的想法,也在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的山水田園詩,每一首詩都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后來蘇軾曾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正當王維在悠然的創作時,時代的悲劇發生了,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恰巧反賊頭子安祿山是王維的資深腦殘粉,不顧王維的意愿硬是給了他一個偽職,王維吃啞藥裝病都沒用,這在后來差點害死他。公元757年唐軍接連收復長安、洛陽,王維和其他在安祿山手下做過官的人都被關押在大牢,按照律法應該被處死,但是王維任偽職期間曾寫過《凝》,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的情感,又因為弟弟王縉平定叛亂有功為他求情才得到寬恕,后來王維還幾次升職做到了尚書右丞,因此世人也稱他為王右丞。
公元761年他上書《責躬薦弟表》,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歸隱田園,讓弟弟王縉能夠回到京師。此后王維開啟了徹底躺平的佛系生活,每天彈彈琴寫寫詩,日子過的平淡卻舒心,也是在這個階段他寫下《鳥鳴澗》。他這一生年少成名風光無限,后半生卻蹉跎混沌,中年喪妻老來無子,又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創傷,在巨大的人生落差面前他早已看淡功名利祿,只追求內心的寧靜。
公元761年7月完成了幾封給親友的告別信后安然離世,享年60歲。他的詩成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直至今日他的詩還在久久流傳,令后人從詩中感受到愜意與寧謐。如果古代有投票活動的話,這樣一位才貌雙全又深情的美男子,必定會成為唐朝詩人好丈夫排行榜榜首,大家對我這個投票結果有異議嗎?
希望大家多多點贊關注,你們的支持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