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是什么意思、兔子尾巴長不了歇后語是什么意思
歇后語和諺語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歇后語的語句結構形式比較獨特。如:
1、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2、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3、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4、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它們的結構形式是一句話的意思,分作兩句表達。前一句描述具體形象,后一句表達事情的結果。所謂“歇后語”,即前句講完以后,后句要歇一歇,甚至后句不講出來,人們也能意會其意思。如“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只要講出前一句,后一句的意思,人們也會明白。
同時,歇后語還常常運用諧音修辭手法,表達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如以下幾例:
1、頭發里找粉刺 —— ——吹毛求疵(刺)。
2、耗子啃皮球 —— ——客(嗑)氣。
3、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住。
4、和尚的房子 —— ——廟(妙)。
5、老公拍扇 —— ——凄(妻)涼。
6、 蛤蟆跳井 —— ——不懂(噗咚)。
7、發霉的花生 ———— 不是好人(仁)。
這種運用諧音修辭的歇后語,很有謎語的味道。前一句像謎面,后一句像謎底,讓人猜想,讓人回味。
而諺語則不一樣。諺語的結構形式雖然也是一二個短句,但它是一次性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不存在歇一歇的停頓或猜想。如:
◆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沒理,狗怕夾尾。
◆人怕理,馬怕鞭。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窮百窮。
它們在結構上自然、完整,沒有停頓、起落。像“人怕理,馬怕鞭”、“一夜不宿,十夜不足”等句子,語義表達一次性到位,語氣連貫,意思清楚明白。
這是諺語與歇后語之間,區別最明顯的地方。
或許正是由于歇后語獨特的歇后語言結構形式,相對來說,它在表現內容上,遠遠低于諺語的表現力。
歇后語的表現內容,主要集中描述日常生活上。如:
1、豆腐佬摔擔子 —— ——傾家蕩產。
2、安伯伯遇到安伯娘 —— ——安安合適。
3、掛羊頭賣狗肉 —— ——虛情假意。
4、高山上滾馬桶 —— ——臭氣遠揚。
5、管鮑之交 —— ——各為其主。
6、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7、二大媽的針線籃兒 —— ——雜七雜八。
8、罐里逮王八 —— ——十拿九穩。
9、漢高祖斬白蛇 —— ——一刀兩斷。
10、小蔥拌豆腐 —— 一——清二白。
以上十則歇后語的內容,像“高山上滾馬桶”、“掛羊頭賣狗肉”等,幾乎都是描述日常生活的,內容上比較單一,范圍也比較狹窄。
相反,諺語的表現內容則十分廣泛。它涉及農業生產、天文地理、做人原則、生活哲理等各個方面。比如:
1、氣象類諺語: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馬上就來到?!?/p>
2、農業類諺語: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p>
3、衛生類諺語:衛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4、社會類諺語: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p>
5、學習類諺語: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p>
如此等等。諺語反映的內容,已經深入到了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多樣,內容十分豐富。
這是歇后語與諺語在內容表現上的重要區別。
歇后語常常描述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因此語言風格上比較幽默、辛辣。如:
1、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2、茅坑里的石頭————又硬又臭。
3、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4、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5、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因此,歇后語用得好,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幽默風趣。但是如果使用歇后語時,不注意語言場合,稍不留神,也會容易傷害他人。如“茅坑里的石頭,又硬又臭”、“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就不能亂用。前者諷刺辛辣,后者出言不雅。這是運用歇后語時,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
而諺語主要描述生產、生活中的經驗,言簡意賅,風格上輕松、自然,簡潔、明快。如:
1、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2、白米飯好吃,五谷田難種。
3、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4、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5、敗家子揮金如糞,興家人惜糞如金。
6、幫人要幫到底,救人要救到頭。
7、幫助別人要忘掉,別人幫己要記牢。
8、飽帶饑糧,晴帶雨傘。
9、暴飲暴食易生病,定時定量??祵?。
從以上諺語可以看出,無論是描述幫人“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到頭”諺語,還是描述生活哲理的“白米飯好吃,五谷田難種”諺語,它們淺顯易懂,語言平實,與歇后語的風格截然不同。
歇后語的句式比較獨特,很難做到兩兩押韻。如:
1、八仙過?!黠@神通。
2、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了原形。
3、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4、朝著窗外————名(鳴)聲在外。
顯然,以上例句中的尾字,像第一句中的“海”字與“通”字,第二句中的“酒”與“形”字,沒有兩兩押韻。這是由歇后語獨特的結構形式所決定的。
而諺語中則有許多兩兩押韻的句子。如:
1、動手成功,伸手落空。
2、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3、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4、不怕別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爭氣。
5、不圖一時亂拍手,只求他日暗點頭。
以上句子中的尾字,如“功”與“空”、“滑”與“爬”、“起”與“氣”、“手”與“頭”,均為押韻字。因此,讀來瑯瑯上口,易記易誦。這也是諺語的運用,比歇后語更為廣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