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和無為議論文800字;有和無的議論文800高中
革命先烈的榜樣力量鼓舞著我們,指引著方向。
清朝長達數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有識之士不滿于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對人民的壓迫,于是紛紛投入了對新道路的探索和開辟之中去。
1904年的秋天,一群熱血青年聚集在一體,密謀推翻清朝的統治,首先從剪除大清支柱的大臣開始。他們組成的秘密社團叫“軍國民教育會”,他們奉行“鼓吹,暗殺,起義”的方針。
章士釗、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等都是其中的成員。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他們的刺殺動搖了清朝內部的團結性,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同時,魯迅、陳獨秀推行的白話文,1918年毛主席的《湘江評論》,孫中山等人領導的革命起義都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最終搬去了封建主義這座大山。
而歷史上著名的漢奸汪精衛在舉國抗戰的時候憑借影響力投降日本人,對內殘酷鎮壓,對外卑躬屈膝,坐到了汪偽政府的領導高位。
最終,章士釗、蔡元培等革命家被人們所敬仰,而汪精衛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分不清可為和不可為,想用惡行達成善果,有為也無為。
世界自有邏輯,沒有緣木求魚的成功,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沒有水中撈月的收獲,只有積跬步以至千里。
選錯了方向,每一步都離成功越來越遠。
霍姆斯說過:我們占據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去的方向。
從選擇錯方向的那一刻起,人生就已經走向了困窘之地。
很少有人能憑借一次隨意地選擇走向成功,靠的都是多次試錯,堅持努力。
春秋戰國,著名思想家孔子看到自己的弟子“宰予”大白天的在睡覺,于是評價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這句話后世一直被長輩用來教育學晚輩。
被人們譏笑的弟子“宰予”于魯悼公九年去世,后世追封齊侯、臨淄公、齊國公。嘉靖九年,稱為“先賢”,從祀孔廟。被認為“十哲”之中言語類之首,排名猶在子貢之上。
即使后世地位如此之高的“宰予”也落得個“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的評價。
“宰予”口齒伶俐,擅長辭辯。拜在孔子門下以后,問道:“一個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時間不是太長了嗎?君子三年不習禮,禮義必定會毀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敗壞。一年間,陳舊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鉆木取火的木材換遍了,守喪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說:“只守喪一年,你內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說:“心安。”孔子說:“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這樣做吧。君子守孝期間,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覺不到甜美,聽到動聽的音樂也感覺不到高興,所以君子才不這樣做呀。”
宰予退了出去,孔子說:“宰予不是個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來三年,才能脫離母親的懷抱。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禮儀啊。”
孔子不認為他是個仁人君子,但是對于自己的弟子他是了解的也是愛護的。他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但宰予身體體質不好,精氣神也不足,出現白天睡覺的情況讓老師看見了。正因為孔子理解其中緣由,才由此發出感慨。
等到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他特意帶上了這個身體不好的“問題學生”。擅長辭辯,口齒伶俐的“宰予”缺乏的正是游走于各個國家之間,合縱連橫的實際體驗,不經實戰總是紙上談兵是不行的,經驗需要積累。
《孔叢子》記載,宰我被授以重任,來到了楚國王宮。楚王聽說孔子落難,要贈予孔子金銀財寶。宰我一副病容,卻神氣自若,道:“這些東西,家師并不需要。”在我出使之后,雖沒帶回金銀財寶,可前腳才回,楚王的使者后腳就到,帶著金帛來正式聘請孔子去楚國做官。
因材施教的孔子沒有讓“宰予”伏案研究經書,卻給他指明了發展方向,給了他舞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十哲”之一。
成功是預期設定的有價值的目標循序漸進地變為現實的過程,這一過程因平衡而得以堅固,因信念而具有意義。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方向感,指的也是正確的目標定位,即要根據自己的天賦或獨特優勢,為自己確立一個有價值的可以逐步實現的目標。——(美)布蘭德《一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