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導學案教師版、高一語文沁園春長沙教案
山西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樊玉仙,從教三十余年,用真實經營課堂、用豐實充盈課堂、用扎實善待課堂。多年教學實踐,逐漸形成了個人的教學風格,“質疑—切磋—點化—升華”成為她教學主線,真正把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放到首位。正因為如此,連年教學成績才能始終名列前茅。
2004年是樊玉仙教育實踐的豐收年,她所帶的班和語文教學經受了高考的檢驗,班級60人全部達一本線,其中有19人進入清華、北大,占到當年山西省達清北總人數的1/3,進入全省前十的有4人,全省前二十的有6人,個人所帶班級語文班均分123.3分(居全省第一),創(chuàng)造了山西高考史上班級最好成績,成為至今無人可比、無人超越的不可復制的神話。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教師只要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提供給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的潛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樊玉仙說。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只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用同事們的話說,“樊玉仙是個點子多、激情多的老師”,“她是個追求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自我的好老師”。她探索的“三自原則”:“自設導語、自制學案、自我評價”,就是要實現“授人以漁”的教學境界。
樊玉仙選擇部分篇目,引導學生用自己創(chuàng)設的導語將其引入自己營造的學習氛圍,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自己的學習方案,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最后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作自我測評。下面是兩則學生自設的導語:
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一位學生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品讀過意境開闊、氣勢非凡的《沁園春·雪》,就不得不去領悟“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長沙,讓我們一起走進毛澤東筆下的《沁園春·長沙》,看風華正茂,讀激揚文字,問蒼茫大地,憶歲月崢嶸。
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有這樣一則自設導語:古往今來描寫離別的經典詩歌數不勝數,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凄別;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友別;有“送戰(zhàn)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的壯別。今天,我們一起跟著徐志摩先生體會一下再別康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眾多的導語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以舊引新,有的創(chuàng)設懸念,有的以情動人,有的展示了自己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準確使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自制的學案更是異彩紛呈,有的從自己的問題入手,有的從背景資料入手,精心導入,巧妙構思,在研討中學,在學中研討,知識在增加,能力在提高。自我評價更給了學生查漏補缺的良好機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題目,從難易的角度到內容的把握,均由學生自己來定。
這樣,學生避免了盲目接受老師檢測,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弊端,同時也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學生的潛力。
讓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匯的地方
從21歲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樊玉仙就把滿腔的熱情和真誠的關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多年的教育實踐與反思,讓樊玉仙悟出了做一名好教師的真諦。她說,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一種品格。
在樊玉仙愛的天平上,學生沒有優(yōu)生差生之說。她把特別需要關愛的學生總結為“三困生”,即“學習困難、生活困難、習慣不好”,并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特別的教學。從心理上激勵、方法上指導,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最終使他們走出困境。課堂,常常成為她和學生們情感交匯的地方。
她不但課上得好,而且歌也唱得好,講課情到深處時,她就會和學生一起唱起歌來。她的語文課常常上成了音樂課。講到巴金的《燈》時,她就和學生一起唱起了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映山紅》;講到壯別的場面時,她就和學生唱起了《駝鈴》;講到《念奴嬌·赤壁懷古》,她就和學生一起唱起《三國演義》的主題歌……特別是她針對學生背古詩詞犯愁的情況,就自編曲子填詩背誦。在她的影響下,學生也很善于給詩歌譜曲或套用現成的曲子,來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說高考是對考生智力與能力的大檢驗,那么考前的復習階段則是對學生體力、耐力等諸多能力的綜合考驗。樊玉仙認為,良好的心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條件。
為了防止學生患上高“學”壓,樊玉仙把主要精力放在調適學生心理、優(yōu)化學生心境上。按照學生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她把高三分為亢奮、調整、徘徊、相持、沖剌五個階段,她不講空洞的心理學知識,也很少進行簡單的說教,而是把她平時收集來的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講給學生聽。亢奮階段,她給學生講馬與驢行路等故事;調整階段她講比爾·蓋茨五個抽屜等故事;徘徊階段,她講海爾公司創(chuàng)業(yè)等故事;相持階段講漁夫捕魚等故事;沖剌階段講意大利足球聯賽的故事……
這些故事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浸潤了學生的心靈,增強了學生迎接挑戰(zhàn)的信心。用學生的話說,樊老師不僅是他們的好班主任、好語文老師,而且還是他們的好心理老師。
讓科研成為師生創(chuàng)新的源泉
樊玉仙常說,科研是頭頂的藍天,教學是腳下的大地,只有植根于教學的科研,教學才能成為有源之水。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樊玉仙自立課題創(chuàng)新思路,十分注重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主動獲取知識。她先后發(fā)表了《讓知識的積淀在研究性學習中豐厚起來》、《文言教讀三步法》、《表演不等于優(yōu)化》、《小說閱讀教學例談》、《走下講臺又何妨》、《高一班主任工作應“眼高手低”》、《芻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學生、家長、老師交朋友》、《審美教育的好范本——〈雄關賦〉》、《找準切入點是開啟閱讀之門的金鑰匙》等多篇教學論文,還承擔了上海霍益平教授的“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
把創(chuàng)新的方法也教給學生,從基礎做起培養(yǎng)學生科研意識。例如,樊玉仙非常注重從起始年級開始積累各科錯題、妙解,堅持不懈,待學生到畢業(yè)年級,著手整編成適合自己的復習叢書。她培養(yǎng)了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善于整理吸收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她的教學中得到多次驗證。如“標點使用的十大誤區(qū)”、“詩歌鑒賞題的六大技巧”、“話題作文的創(chuàng)新八法”等都是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出的非常有實用價值的成果。
如今的她,盡管由于工作成績卓著,走上了行政崗位,但她仍在教學第一線而且超工作量努力工作著。勇挑重擔,是她無怨的責任;默默奉獻,是她永遠無悔的追求。
來源/現代教育傳媒
責編:賈婷茹
現代校長微訊公眾號
主辦:
新浪山西科教頻道
科學導報·現代教育周刊
現代校長網
協(xié)辦:
山西新聞網
技術:
山西整合報刊廣告有限公司
現代教育報,是山西省科教系統(tǒng)唯一一份省級新聞報紙,反映教育改革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教育熱點。
微信號:cnxdjy
長按上面(掃描)二維碼即可識別并點關注
做有態(tài)度、有溫度的教育
朋友,讀完文章請順手點開最下面廣告,獲取生活資訊,支持現代校長微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