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安排一覽表_30個德育主題和內容
德育工作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牢固樹立集團“成功每一位學生,成就每一位教師”的辦學理念,秉承“為每個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宗旨,以“幸福校園、幸福教室、幸福學生、幸福課程、幸福未來”為文化口號,圍繞本部2020-2021年度工作目標,強化德育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責任意識,著力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德育工作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之中,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個性突出的高素質的人才;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基礎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為抓手,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鞏固和提高我部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加強我部德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進一步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我部的德育工作能夠邁上一個新臺階,特制定此計劃。
一、德育行政隊伍建設
本學期起,本部取消部辦公室,成立教務處和政務處,職責更加具體明解,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小學部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政務處各成員具體分工如下:
1.提升政務工作人員管理能力
政務工作人員力求讀懂、弄通、會用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思想,認真學習貫徹,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更加積極的思維去觀察、思考、推進、完善所分管、所領導的工作,加強政務工作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
2.落實年級蹲點工作,扎實進行精細化管理,高要求標準,全面提升質量和服務。
3.強化大局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分工是相對的,合作才是最終的。
二、教師管理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對于學生健康成長,對于一個班級的良好班風班貌起著比一般科任教師更為重要的作用。一個班級的好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于班主任的工作質量。班主任工作繁瑣而辛苦,如何讓班主任快速成長,讓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政務處將認真做好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及監管工作。
1.實行雙班主任制
本學期我部實行雙班主任制,每個班設立正副兩位班主任,通過兩位班主任的通力合作、經驗共享,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力求把班主任工作做的更細致、認真、周到、全面。
2.舉行班主任工作業務培訓
政務處在每個學期期初舉行一次較全面的班主任工作培訓,利用多種形式提升班主任的基本素養,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工作流程(特別是新班主任)。第一,“請進來”。學部聘請知名班主任或專家到校培訓。第二,“走出去”。學部鼓勵或組織班主任老師到他校或上級部門安排的班主任工作培訓班進行培訓。第三,“網絡學習”。班主任老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博客、公眾號、官網等)學習他人(如魏書生、李鎮西等)的優秀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班主任隊伍。
3.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
本部班主任老師年齡結構總體偏年輕,特別是本學期17個班主任中有6位老師是首次擔任班主任工作,甚至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手,占比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也有一大半有經驗的、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優秀的班主任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班級管理經驗,通過開展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一是可以利用有經驗的班主任的經驗分享,讓新班主任或沒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學到一些好班級管理方法和手段,二是通過互相交流,互通有無,認真探討,研究出一些更加有針對性的、有實效性的班級管理方法,更快更好的讓所有班主任學有所獲。
4.加強常規檢查,完善考評機制
引導、督促班主任在業務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健全班主任考評機制,如《班主任一日流程》、《和雅班級評比細則》、《和雅寢室評比細則》、《優秀班集體評比細則》、《個人評優評先制度》等評比制度等,從班級衛生、紀律、活動開展、教育教學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評。積極為班主任發展搭建成長平臺,認真開展班主任能力展示活動,組織他們參評各項優秀課例、班隊活動的評選或展示。做好保學控流工作,對于流失學生做好調查記載,查明原因,完善管理,納入班主任考核。
(二)科任教師管理
1.配合校長室做好教師招聘工作。
2.期初做好行政值日管理安排,督查行政值日執行情況,及時通報,做好《行政值日日記》的收集工作。
3.利用周例會及舉行大型活動,對科任教師進行內化教師素養的思想工作。
三、學生管理工作
(一)做好少先隊和學生會的管理和學生干部培養工作。
1.健全組織建設,調整學生會、紅領巾值日崗成員,廣播臺臺長、播音員,并加強培訓。繼續裝好鼓號隊的訓練工作,為部內大型活動準做準備。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的隊會工作水平,積極組織隊員參與文明社區建設,開展敬老愛老、科普宣傳等社區實踐活動。
2.完善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學生會、大隊部等日常工作制度。完善大隊部小干部在班級的民主選舉制度,幫助少年兒童在少先隊組織中從小培養樹立民主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加強學生會、大隊部的學生檢查監督作用,細化和完善各項檢查的扣分、獎分細則,從小培養小干部工作一絲不茍,不存私心,公平公正的思想服務意識。
3.鞏固教育陣地,充分發揮少先隊鼓號隊,紅領巾廣播站在少先隊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和運用少先隊儀式和禮儀,辦好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營造健康向上的組織文化。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書香校園學習文化建設活動,舉辦紅領巾讀書節,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份心得,認識一位文化名人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隊員樹立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快樂學習的觀念。
(二)以活動為載體,注重體驗,做好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1.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常態化。每周雅行課時間利用《弟子規》等動畫視頻培養品質,不僅誦讀理解,更要付諸行動;不僅是雅行教育,也是國學經典課堂,讓每個孩子爭做“和雅少年”,把自己融入到集團理念文化的熏陶中,更加熱愛集體,感恩家長、伙伴、社會、國家。每周班隊會時間,班主任總結時間開展安全教育,并通過活動開展將安全常識扎根學生心中,讓活動成為最好的教育載體。政務處抓實各項活動舉行的過程管理,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2. 幸福銀行存取幸福幣,規范一日雅行。以學生的文明行為和道德善舉為儲蓄內容,參照銀行的運作模式,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和雅之舉兌換成一定數量的幸福幣,存入幸福銀行,制定幸福幣存取制度,并可以在一定的環境場合下進行消費、存款的體驗式活動。
3. 堅持“每月增加一個好習慣”系列教育活動。把學生日常重點培養的行為習慣分布在學年度的每月,予以行動指南,配合日檢日結、月評、期評、年評,周而復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逐漸編成《好習慣教育》校本課程。廣泛開展“義工”活動,號召學生每天撿一次垃圾,主動掃一次地,每月參加一次公益互動等。
4. 在德育活動中構建動態育人文化氛圍。手語操、室內律動操、宣誓詞等達標活動奠實感恩教育基石;自理小明星、內務整理大賽等培養學生自理能力,適應寄宿生活;國慶節、元旦節文化藝術活動讓每個學生綻放光彩;每日小結、每周班隊活動、每月雅行頒牌、規范學生一日常規;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與送親情溫暖活動......
5.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滲透到日常活動中。利用學部文化走廊、非遺特色班級申報、廣播站、大型節假日活動、社團活動等形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滲透到學生日常活動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
6.結合節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如學雷鋒月、教師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7.開展各種青少年法律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板報、櫥窗、校園網等途徑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廣大少先隊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激發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提升少年兒童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8.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節能環保教育、安全教育、食品衛生教育、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激發愛國熱情。通過落實《小學生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努力把基本的做人與做事的道理轉化為少年兒童的內在品質,培養學生愛自然、愛他人、愛自己的情感。
(三)做好家長學校工作,打造家校合力局面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終身學校,家長是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給每一個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本部在以前的經驗和基礎上,積極辦好家長學校,努力提高我部學生家長的家教水平,促使家庭教育更好地成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和紐帶,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1.依托家委會成立家長學校,班級班主任、家委會每周發一次推文,家長通過網絡學習進行家長培訓。分年級開好家長會,既是家長培訓,也是家校交流。
2.建立信息反饋制度,開設校長有約活動時間。定期開放與學生的親密接觸,深入了解學生群體需求;定期開放與家長的親密接觸,深入了解家長群體需求,真正落實家校共建、民主平等。
3.加強家訪力度。把家訪制度納入考核中來,要求全體正副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全面參與,全員德育,深入開展家訪工作。每班科任教師每學期必須與80%左右的學生家長取得各種聯系,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填寫好家校聯系單。若是上門家訪,要求家訪前考慮周到,做好準備,家訪過程中廣泛了解家長的做法,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建立信任與合作的家校關系,讓家訪真正起到實效。
四、生活管理
(一)學生的生活管理
經過一年的學生生活管理,班主任和生活老師對學生的生活管理已日趨規范化,我部本學年的學生生活管理工作目標定為由“規范化”向“精細化”轉變。
1.做好學生特異體質排查工作,關注此類學生的安全防范工作及心理輔導工作。
2.制定科學合理作息制度,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和效率觀念,學會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堅持向學生進行衛生保健和集體生活常規教育,定期進行學生個人衛生宿舍衛生檢查,對低齡生實行生活輔助,如疊被子、穿衣服、洗澡、梳頭發等。
4.逐步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同時注重安全教育,采取積極防范措施,防中毒、防火、防凍、防盜及意外傷亡事故發生。
5.抓好學生就寢紀律,按時督促學生就寢,落實班主任及行政值日查寢制度,就寢前班主任必須清點學生人數并做詳細記錄,就寢后生活老師每晚查房2‐3次,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對學學生尿床、冷熱及時妥善處置,對生病學生及時安排就醫,并及時向學校領導匯報通,知學生家長。
6.用餐時帶班老師必須清點學生人數,沒有到位的要及時弄清原由,并及時向分管領導和值日行政匯報。就餐過程做好低年級學生的食物分發工作及高年級的就餐紀律,實行陪餐制度,鼓勵光盤行動,厲行節約。
7.加強學生安全管理,做好走讀生接送登記制度,讓學生安全到校,平安回家。嚴格遵守走讀生交接登記制,班主任與家長簽訂《走讀生安全協議書》。家長接送時,門衛人員要細心的做好登記,同時要送接人簽字(要注明與學生是什么關系),門衛人員與班主任或生活老師交接時,至少要清正人數并有交接人簽字。
(二)加強生活老師管理
1.把好生活老師的招聘關、培訓關和監管關。生活老師應有熱情的服務態度和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保證學生的安全,關心學生生活,牢固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
2.抓實常規工作,做好日常規記載,完善《生活教師一日流程》、《生活教師操作手冊》等評價制度,開通學生生活自理情況家長投訴箱,家長投訴內容經過學校核實確認的視情節與次數而定登記,成為評價聘用生活教師一個重要的依據。
3.生活教師角色定位為“指導型”,不是“保姆型”。生活教師不包辦代替學生平時的日常生活事務,主要負責指導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督促學生做好日常生活自理,每天做好檢查、登記、評價。生活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與班主任、科任老師的要求一致,形成生活學習紀律管理一條標桿。
五、加強德育工作的研究與改革
1.在學校德育理念的統籌下,發揮大隊部、年級、班級的主動性,大力推廣德育課題研究成果,使之轉化為學校德育常態工作的思想和方法。
2.積極探索常規德育活動與主題德育體驗活動的課程化實施,明確目標,理順思路,完善機制,有序推進。
3.在做好班級基本建設的基礎上,引導班主任加強班級個性問題的研究,以自身的專業優勢建設特色班級,引領學生成長。
六、德育活動安排
八月:
1.開學準備工作:制定開學工作方案,做好教室、寢室、公共區安排。
2.開展生活老師培訓工作。
3.第一次安全隱患排查。
九月:
1.開展入學教育活動。
2.做好學生特異體質排查工作。
3.完善學校文化環境和基本硬件設施。
4.優化各項制度,按制度執行,實施制度管人。
5.開展教寢室文化評比。
6.開展“食不言,寢不語”評比活動。
7.利用教師節進行尊師、感恩教育。
8.第一次班主任德育沙龍活動。
9.部署“每月增加一個好習慣”活動。
10.第二次安全隱患排查。
十月:
1.舉行國慶節系列活動。
2.開展學生讀書活動。
3.開展大課間跑操和特色操比賽。
4.開展師生書法比賽。
5.第二次班主任德育沙龍活動。
6.第三次安全隱患排查。
十一月:
1.召開第一次家長會。
2.開展特色班級申報。
3.開展安全演練活動。
4.班主任第三次沙龍活動。
5.第四次安全隱患排查。
十二月:
1.召開班主任德育沙龍
2.初審特色班級
3.元旦文藝匯演
4.班隊會展示
5.第五次安全隱患排查。
一月:
1.安排寒假安全等事項;
2.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3.學校安全工作檢查及安全防范工作。
4.期末收集各項材料工作。
5.第六次安全隱患排查。 二月:
1.補錄部分學生。
2.開學工作準備。
3.開學文明禮儀安全習慣教育。
4.啟動非遺特色班級創建。
5.教寢室文化評比。
6.教師學期考核。
三月:
1. 第四次班主任沙龍活動。
2. 開展學雷鋒活動。
3. 開展植樹節活動。
4. 教師基礎技能大賽。
5. 安全演練。
6. 班隊會展示。
7. 第七次安全隱患排查。
四月:
1. 清明祭掃,愛國教育。
2. 森林防火教育。
3. 校長有約——學生座談會。
4. 第五次班主任沙龍活動。
5. 期中表彰大會。
6. 第八次安全隱患排查。
五月:
1.熱愛勞動,感恩教育。
2.參加縣藝術節活動。
3.非遺特色班級展示。
4.第六次班主任沙龍活動
5.第九次安全隱患排查。
六月:
1.歡慶六一兒童節。
2.嚴抓考紀考風。
3.啟動下學年招生招師工作。
4.召開第二次家長會。
5.評比優秀師徒組合。
6.教師學年考核。
7.第十次安全隱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