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縮寫600字—孤獨之旅縮寫600字初三作文
我心里一直有個夢,想去嵩山少林學武功,這一次,是我離圓夢最近的一次。。
大二下學期開學前,我來到了河南鄭州,欲前往嵩山少林寺游覽一波,再返回學校,不料客車坐過了站,一覺醒來,還在納悶怎么還沒到登封,再看一眼窗外---車牌照怎么全變成豫C了???(鄭州是豫A,登封也是)
我頓感大事不妙,找了個機會就下車,一看眼前的景象,好嘛,我到洛陽了。。
有道是既來之則安之,又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況且洛陽又號稱十三朝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文物古跡,故于洛陽游玩一圈也是極好的,于是,我的洛陽之旅開始了。。
白馬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始建于東漢,為漢傳佛教的第一座寺院,第一部漢語佛經《四十二章經》即譯于此。
白馬寺
帶著對攝摩騰,竺法蘭的崇敬之情,我步入了白馬寺的大門,行至祖師院,只見祖師墳冢雜草叢生,或許是為了保存古跡的緣故吧,不見有清理的跡象,這與新建的國際佛教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天的白馬寺建筑,結合了古今中外,其中國際佛教院建筑均為泰國,緬甸,印度捐資修建,可見其影響力。今天的白馬寺,嚴格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依然為今天的中國人民的內心服務。
國際佛教苑
龍門石窟
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龍門石窟。
龍門傳說由大禹開鑿,魚躍龍門的故事亦發生于此。其造像自北魏至唐,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但現存佛像大多殘缺不全。
龍門石窟的標志性建筑---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山體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游覽起來很耗費體力,要沿著山體凹凸不平的石階上上下下地走。(游覽一圈我覺得腿不是我的了)
白居易墓園也在龍門。白居易號稱香山居士,就源于他對香山寺的喜愛,他還曾斥巨資捐助香山寺的重修,晚年即隱居并葬于此。
白居易墓園,簡稱“白園”
日本人曾在白居易墓園立碑兩塊,其中一塊碑立于1988年,落款為“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碑文用中日兩種文字書寫,內容為:“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志不忘。”
日本人的題字
除了以上兩個著名景點,我還去到了天堂明堂,應天門,麗景門感受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
洛陽不愧為十三朝古都,處處映射著文化的光輝,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漢服與藏袍反映出了傳統文化的復興,河南的小姐姐確實好看,可也看得我眼花繚亂,最后竟視覺疲勞。
夜晚的麗景門,應天門格外繁華,滿大街的俊男靚女,人潮洶涌,置身其中,頓覺自身之渺小。我是一個非常享受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旅行的人,可這一次,置身于人群之中,卻讓我有一種莫名的孤獨感,想當年在秦淮河畔,也是人群熙熙攘攘,卻也不覺孤獨,這一次不僅倍感孤獨,還有一種迷茫的感覺,感覺不認識自己了,感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只好草草轉完,回到了旅店。
人潮洶涌的麗景門大街
短短數日的旅行很快結束了,一次意外帶來的旅行還是很不錯的,雖說沒能去到嵩山少林學武功,可也收獲滿滿,想來還是要回歸當下。旅行是為了讓我們見識到外面的世界,見識完了,總是要該干嘛干嘛的,回歸了當下,也許就不迷茫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過了路,再回到書中,又是另一種享受。愿我們都能在閑暇之余,讀書,行路,見世界,見眾生,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