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本最好的歷史書(中國歷史最全最詳細的書)
《舊唐書·魏徵傳》里說到:“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歷史是老祖宗的經驗,智慧和血淚的總結。通過歷史過往,可以拷問當下,古為今用,也能放眼于未來。
我們多讀讀歷史書,可以開闊眼界,提高思維高度。站在第三者角度縱觀歷史線,有時一個決策就能改變整個歷史的走向,也能更能客觀地認清人性,不再是單純的區分好人壞人。
多看歷史書,也能提高個人的格局和魅力。
曾國藩說過“人的氣質是天生的,但熟讀歷史書可以使之變化。”
讀了史書的人,會少一些心浮氣躁,多一些平靜客觀。
多讀史書也能增加我們的見聞,在朋友聚會的時候,也不至于只有娛樂八卦可以說,咱還可以聊聊正史野史什么的,多時髦。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我們讀歷史書的動力,也是歷史的無窮魅力所在。
1、《舍不得看完的中國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這本書是由三家分晉到秦朝一統天下為背景,通過十二場戰役來講述這段歷史。
戰爭是一個國家解決利益的常見表現,對歷史的記憶,很多都是和戰爭聯系起來的。通過解析戰爭來解讀這段歷史,也是作者的聰明之處。
作者用他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還原歷史現場,好像一個朋友,就坐在旁邊,喝著啤酒,吃著炸雞給你擺談故事一般。
2、《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
王莽的新興王朝,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它處在兩漢歷史中的過渡時期,貼在王莽身上的標簽很多,政 治家,改 革者,空想者,有的甚至稱他為“穿越者”。
王莽,從一介沒有靠山的儒生到新朝的天子,到底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
本書被評為首屆刀鋒圖書獎年度十大好書。
3、《魏晉南北朝》
日本學者谷川道雄,他專攻六朝時期的中國史和思想史。
魏晉南北朝真的是一個讓人費解的時期,這個時代戰亂不斷,群雄割據,但也孕育出了一些文學大家和魏晉名士,魏晉南北朝也是思想文化波瀾壯闊的時代。
4、《隳三都》蒙古滅金圍城史
12世紀,發祥于東北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大金王朝,一度躍為東亞霸主,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滅遼國。
西夏和高 麗對他們俯首稱臣,他們讓北宋蒙受“靖康之恥”。但在蒙古軍和南宋的夾擊中,他們又是怎么僅僅20幾年就迅速敗落,走向覆滅。
本書作者周思成,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本書獲得2021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書,文景杯歷史寫作獎獲獎作品。
5、《萬歷十五年》
明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作者以該年前后的史事及生活以及那個時代的重要人物萬歷皇帝,太師張居正,清官海瑞,戚繼光。對這些人事物的描寫,披露了當時社會的衰敗和機構的低效。
萬歷十五年是明朝的一個轉折點。
6、《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一面市,銷量奇高,持續銷量3000萬。以前的歷史書寫得枯燥乏味,讀之如同嚼蠟。但這本書讓歷史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此書開啟了全新的講解歷史的方式。
它獲獎無數,央視新聞聯播強勢推薦。
7、《顯微鏡下的大明》
不好意思,又是一本寫明朝的,寫大明的好書就是這么多。
本書作者馬伯庸,他的《風起隴西》在央視熱播,引起古代諜戰熱潮。
本書用6個罕為人知的明代檔案,揭示底層平民的真實政 治生活,于細微處讀懂真實的古代中國。書中也善解人意地使用了歷史注釋和豐富的史料配圖。
8、《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清華大學校長贈書,聽說如果你要去清華報道,那么在報道前要讀完這本書。
這本書沒有一個英雄人物,而是寫老百姓怎么想問題,怎么過日子。
這本書用平實的語言講訴了中國文化成長發展的故事。
描述了從遠古,新石器時代,到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的歷史經歷。中國的文化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的,中國思想的變化和面臨的挑戰,書中都有一一的呈現。
9、《紫禁城的黃昏》
本書作者是溥儀英文老師莊士敦,他用他外國人的視角,給我們講述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 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事件。
也給我們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明的宮廷人物,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以及他對內務府的深惡痛絕,深刻剖析了大清朝走向滅亡的原因。
這本書里面有很多珍貴的老照片和資料,值得收藏。
10、《歷史的溫度》
《歷史的溫度》一共分為6冊,作者張瑋。這本書講述了中外名人的歷史傳記,不同時期發生的真實事件。
每個故事不冗長,可讀性強。讓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了解歷史,讓歷史帶著血肉和溫度。
歷史類好書太多,萌姐水平有限,暫時總結了這10本,大家有心儀的歷史好書可以多多推薦。
建筑設計院10年畫圖匠/地產行業7年打工人/愛好寫作的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