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自我評價100字左右—高一學生自我評價100字左右怎么寫
2024 U.S.News全美最佳大學排名出爐后,相信各位家長和準留學生們都和小編一樣心里吶喊一句:“哇哇哇 ‘瓦特’ ?!我的‘夢中情校’已經沒有我的‘夢中’排名了?!我的‘保底’現在也不‘保底’啦?!”
那么美國大學排名的變化到底會不會影響應屆生的申請呢?美本招生到底有沒有底層邏輯?美本的準留學生們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高中三年?
本期《海外路路通》對話
排行榜資深業內專家
資深留學/升學顧問
揭開榜單“變天”的本質
聚焦美本招生的底層邏輯
幫助準留學生們做好規劃
完整視頻鏈接:https://m.kankanews.com/live/Z5wgDB16D2D
01 學校排名的變化會影響應屆生的申請嗎?
芝加哥大學跌出前10,排名第12;中國學生的熱門院校紐約大學跌出前30,排名第35;在前100位榜單上,不少私立大學的排名下降,而公立大學排名普遍上升幅度較大,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兩所加州系的黃金院校“贏麻了”,獲得從未有過的第15名的好成績……
但是這次的排名真的代表排名下降的名校它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也發生了質的改變嗎?
不是。
王心藝Kiki老師以及在知名美國大學排行榜工作過的Benjamin Nicholson都在節目中提到了第一代大學生在校內的占比在本次的排名中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
第一代大學生,主要是指美國家庭中,學生父母雙方均沒有大學文憑的學生,這樣的家庭大部分為低收入群體。而公立學校由于美國近年的教育政策以及相對而言比較經濟的學費,有比私立學校更大比例的第一代大學生。同時大學學費和學生畢業入職后收入的性價比,也是現在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正如Ben所說,讀哪一所大學,也要講究投資回報率。
在這些新條件添加的同時,一些條件也不再重要,如入學學生的GPA,班級規模等。這些排名因素的調整也就直接導致了排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排名下降并不代表申請難度的降低。
在新榜單因為考慮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學校排名時,學校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并沒有因為排名的變化而改變。這也就是說,哪怕排名下降,招生的標準也不會降低。好學校,依然想要好學生。
很多時候,一個學校的王牌專業的錄取難度會比其他專業要高得多,比如,紐約大學的斯特恩商學院一直以來申請的難度并沒有隨著紐約大學的排名變化而變化。
所以小編建議各位十二年級正在備申請的同學們不用因為排名的變化而改變對自己夢校的想法, 雖然排名變了,但是它還是那個你心底里的那個它。
02 招生官招生真的有底層邏輯嗎?
相信各位關注美本申請的家長和學生都知道,美國本科大學的申請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從學校成績到標化考試,從選擇多樣的大學預備課程到豐富的課外活動,美國的大學總是希望你have them all。
但是,招生官到底最看重什么,每一個大學的注重點會不會不同?這個真要詳細說的話就說不清了。所以相信很多備考生在準備的時候,就像抓著一團亂七八糟的毛線球,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紅線。
Kiki老師認為在美本招生官的眼中,在各個方面都Well-rounded的是一種好學生,但是擁有自己的專才的,也是好學生。用自己的長處,打造最好的你自己,鎧甲還是親手打造的最合身。
重要的是做最優秀的自己,潘婷婷老師在節目中表示。名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新生畫像,例如哈佛大學偏愛領導者,而斯坦福大學則更喜歡擁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先找準自己的畫像,然后根據自己的畫像尋找匹配的大學,而不是根據大學的畫像把自己畫成大學想要的那個樣子。
所以說來說去底層邏輯只有一個,那就是做好自己,做最優秀的,會發光的自己。流星劃過夜空的時候,地上的人一定會抬頭看的哦。
03未來申請需要改變選課方針嗎?
美國大學申請的國際課程是有多種選擇的,IB、AP、A-Level都是美國大學接受的課程體系。
有些同學在學習出現挫折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換一門體系重新學習呢?其實不管是哪一個課程體系,都是需要同學們的努力才能出成績,而毫無準備地更換課程,其實更容易造成GPA的不穩定。所以大家做這個決定是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哦!
況且無論在哪一個課程體系,基礎知識都是一定要過關的。Kiki老師也在節目中建議大家,必修課是躲不開的,就像人生的坎兒,大家含淚也要克服。
潘婷婷老師在節目中提到有些同學為了讓自己的GPA更高,會選擇比較容易的課程來拉分,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在提交通用申請系統后,會有專業的顧問老師在最終評分時根據選課的難度進行打分,如果都是簡單的課程,招生官也會知道。所以投機取巧是不存在的,努力學習才是王道!
那么如果選課的時候發現自己想上的課程都已經滿了怎么辦呢?Ben提到這一種情況,但是對一些同學來說,這就成為了挑戰自己的機會。盡管學科類型分門別類,但是只要學習就有收獲。
在高中沒有機會學到自己想學的專業知識的同學們也不用氣餒,大學才是專業知識的海洋。
04標化考試Optional,還有必要考嗎?
有很多的美國名校在近幾年,已經不再將標化考試作為入學的硬性規定,那么作為我們中國學生,花很大的精力去考托福、雅思、SAT或ACT還有必要嗎?
還是有的。
Kiki老師建議大家不要放松對標化考試的準備,因為你的競爭對手不會。在十一年級之前,把自己的標化考試成績考到目標院校的70%-80%是比較理想的。
潘婷婷老師舉了一個獨特的例子——相信許多同學都玩過“超級瑪麗” ,馬里奧到底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吃蘑菇呢?因為蘑菇可以讓我們被多“打”一次。就像是標化考試,就算招生官不看,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標化考試就像 “超級瑪麗” 里的蘑菇,并不是吃了它就一定能找到公主,但是它可以讓我們在找到公主之前輕松一點。
05 如何找到自己的畫像?
現在申請美本的同學們也越來越“卷”了,各種課外活動的選擇更是層出不窮——最能展現“硬實力”的就是科研和競賽了。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用競賽經歷和科研經驗為自己的申請加分,但是這并不是硬性的要求。
有些家長和孩子認為,必須在競賽中拔得頭籌或者擁有出版的科研論文,才能獲得頂尖名校的垂青。
其實,哪怕是最頂尖的美國大學,也不是神童集中營。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在高中的時候,完成一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目標。當然有做得到的天才,但是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凡,何嘗不是另一種不平凡呢?申請大學時過度追求科研成果,可能也會成為對自己和家長的一種消耗。
競賽是很殘酷的,而且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走這條路,Kiki老師在節目中提醒大家。很多同學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付出和回報卻不成正比。因為比賽只有一個結果,勝敗決定一切,很多時候招生官并不能從結果了解到你付出的汗水。
所以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選擇競賽這條路呢?可以不報名任何培訓,先參加一些得獎率高的低水平競賽,如果應對這類比賽都已經有些吃力了,那么還不如選擇其他更適合自己的活動。
而課外活動,最好是和自己的興趣熱情以及自己未來目標專業有關聯。一個申請傳媒專業或者是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自然沒有必要有太多的科研論文或者競賽成績。實打實地去做一段有意義的實習或者在校園里做成一件有意義的實事可能會對申請更有幫助。
重要的是做自己,這是三位老師都特別強調的。做自己,并不代表你需要標新立異。就算是做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你也可以獲得獨特的感悟。重要的是了解自身,成為自己,沒有絕對的千篇一律,只需做出專屬于你的與眾不同。
只有我們自身才是自我的神筆馬良,本人的畫筆只有握在本人的手中才能栩栩如生。就算你是一幅沒有色彩的素描畫,也只有自己可以給自己渲染上最美的顏色。
最后,小編想提醒大家,不管排名怎樣變化,若是想申請美國大學,高中三年的規劃一定要提早計劃好哦~正如三位老師說的,申請美國大學是一個長期戰——在十年級的時候大家不要放松對標化考試的準備,找到適合自己并能一直堅持下去的活動;十一年級之前需要大家對自己要選擇的專業,應該選擇什么課程有初步的計劃,同時完成標化的最后沖刺;十二年級申請資料的準備和遞交也是忙忙忙的一年!
小編預祝大家順順利利,不要因為本次榜單的起起伏伏而亂了手腳哦!保持好心態,加油向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