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教案設計優秀教案(圓明園教學目標)
視頻加載中...
圓明園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盛時占地350公頃,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是清王朝在150余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凝聚古典造園技藝,見證東西文化交融,堪稱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被譽為“萬園之園”“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1860年10月,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逐漸淪為一片廢墟。
新中國成立后,圓明園得以保護和整修,山形水系均據考修復,逐步從廢墟上復興。1976年11月,圓明園管理處成立。1988年6月,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式對社會開放。自1988年1月起,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及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展覽展陳情況
為更好地向公眾展示圓明園,圓明園遺址公園共設立包括“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劫灰飛盡 篤行致遠”——圓明園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展、三一八烈士墓小型展、“廉興腐衰鑒圓明”清代廉政文化展、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和圓明園全景沙盤模型展在內的6處常設展區,目前除“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外,其余5處展區均正常向公眾開放。游客可通過參觀展陳文物和圖片資料等內容了解圓明園歷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除常設展覽外,圓明園遺址公園還舉辦了圓明園老照片發布會、書畫精品展、園林畫境·三山五園主題攝影展等展覽,豐富了游客的參觀內容,讓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看到了圓明園的盛世美景,看到了三山五園的整體風貌。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采
圓明園的盛與衰和清王朝的興衰史是緊密相連的,它用自己的滄桑歷程以及滿園的遺址面貌,時刻警示著來園參觀的每一位游客要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牢記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自從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來,圓明園遺址公園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讓更多游客在參觀游覽的同時,感悟思想偉力,激發奮進力量。
圓明園遺址公園為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組織人員提供黨團日活動場地,提供義務講解服務,通過重溫誓詞等活動充分發揮現場教學實踐作用;面向青少年,提供、入黨、入團儀式等活動,帶領青少年走進遺址,探尋盛世圓明,感悟圓明園之殤,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圓明園,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己任,面向公眾、面向青少年策劃了多種活動,比如結合中國傳統節日、紀念日等特殊節點組織策劃了包括踏青節、荷花節、金秋節、歡樂冰雪季、2023圓明園端午文化活動、“相聚圓明·愛在七夕”、模擬文物修復活動,為游客提供了學習非遺項目的平臺,豐富了游園內容,提高了游園體驗。活動開展期間,深受廣大游客的歡迎。
除以上活動外,圓明園管理處還結合考古遺址公園的優勢針對青少年研發了包括“考古夏令營”“小小文物修復師冬令營”“少年闖九州”“馬踏春風馬首銅像復制”等不同主題的研學活動。青少年在學習考古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走進遺址區、走進考古現場,走進文物修復工作區,從殘垣斷壁中,從破碎的文物中,感受歷史脈搏,初步認識考古發掘與保護的重要意義。活動內容充分調動了青少年的積極性,提高了青少年的活動參與感,讓青少年在歡聲笑語中提升文化自信。
近年來,圓明園大講堂逐漸成為圓明園文化傳播的知名IP,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向熱愛歷史,熱愛圓明園的人傳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2022年圓明園管理處推出了“圓明園講述人”活動,活動一經推出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并在圓明園視頻號展示了優秀作品。自2021年起圓明園管理處開始舉辦圓明園文創設計大賽,并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圓明印象·皇家游禮文創設計展,共展出優秀作品108件,充分展示圓明園文創設計大賽成果,更好地傳播了圓明園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圓明園文物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該活動還吸引了100余家媒體參與宣傳報道。
圓明園利用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讓游客在光影的藝術中感受圓明園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目前園區內設有720飛船、圓明靈境和拾光買賣街三處沉浸式交互體驗項目,游客可通過數字化技術回到過去,深入了解、認識圓明園。
參觀指南
★園區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西路28號。
★交通線路:
(1)公交線路
到達圓明園綺春園宮門乘車線路有:331、438、508等。
到達圓明園長春園東門乘車線路有:305、320、432等。
(2)地鐵線路
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B口。
★圓明園遺址公園實行預約購票。圓明園遺址公園對相關人員減免門票,免票范圍包括未成年人、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現役及退伍軍人等符合相關政策的人員。此外,圓明園在每個文化遺產日、國防日、圓明園罹難日推行全園免票。
來源:圓明園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