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魯教版電子課本_2019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
執紀實之筆,繪真情畫卷,誠邀各位點擊關注,我將持續更新優質內容,共同感悟世間百態。
有道是: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一座房子,如果根基不穩,必有坍塌之日,對于人而言,亦是如此。
所以,對于青少年良好世界觀的培養,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說孩子生來是一張潔白的畫卷,那么“書籍”則會為畫卷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近日,一本名為《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的兒童歷史圖書卻惹得國內網友一片嘩然。
網友評論
為何一本“精妙絕倫”的兒童讀物會引得眾人此般憤憤?或許我們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出答案。
《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
清朝末期,中華淪為了西方強國任意瓜分的“蛋糕”。
清政府為求自保,不僅沒有反抗,甚至甘愿淪為西方的傀儡。
但事實確實如此嗎?非也。
雖當時中華國難臨頭,可華夏民族上下幾千年留存的血液,仍讓無數華夏英雄不畏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甲午海戰的丁汝昌、虎門反英的關天培、守護臺灣的劉銘傳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
而在2017年出版的《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一書中,甲午海戰寧折不彎的英雄“丁汝昌”卻被扣上了一頂“漢奸”的帽子。
《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
丁汝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貧苦家庭出身的他,并沒有選擇向命運妥協。為了出人頭地,丁汝昌選擇了加入太平軍。
加入太平軍后,英勇善戰的丁汝昌,為軍隊赴湯蹈火、屢立戰功,順利成為了李鴻章的左膀右臂。
1894年,日本的魔爪開始伸向中國,為抵抗外來侵略者,丁汝昌作為一名“海將”參與到了甲午海戰之中。
可無奈,敵我實力差距太過懸殊,再加上當時清政府給到丁汝昌的壓力,內憂外患一并襲來,使得丁汝昌頻頻戰敗。
日軍見時機成熟,于是在1895年除夕,給丁汝昌傳來了“勸降書”。
但丁汝昌并不是日軍眼里“軟骨頭”,當即丁汝昌便下令誓死不降,直至油盡燈枯、船毀人亡。
誓死抵抗多日后,丁汝昌并沒有等來援軍的支援,等來的只有空空如也的彈藥箱與糧倉。
可即便如此,丁汝昌在面對日軍時仍誓死不屈,最終飲藥自盡。
丁汝昌
在《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的“威海衛戰役與《馬關條約》”一節中,赫然出現了一張備注為“丁汝昌投降圖”插畫。
圖中的清政府官員對外來入侵者卑躬屈膝、畢恭畢敬,沒有絲毫中華民族的強韌就讓人足以悲憤。
而更讓人不解則是,當時的丁汝昌已投毒自盡,哪里又來的“丁汝昌投降圖”呢?
此圖一經曝出,便引得萬千愛國人士的憤憤不滿。
堂堂舉國英雄卻淪為他人筆下的叛國之徒,士可忍孰不可忍。
很快,這張圖“底細”就被扒了出來,而結果卻讓人更加震怒。
丁汝昌
原來這張圖是出自日本畫家右田年英之手,畫名為《威海衛陷落丁汝昌降伏圖》。
在甲午海戰清政府戰敗之時,右田年英為討得日本統領者們的歡心,不惜扭曲歷史事實,丑化我國英勇抗戰者的“身姿”,無中生有創作出大量“偽史”。
可誰曾想這些畫作卻在百年以后,引起了“蝴蝶效應”,誤導了我國不計其數的兒童與少年。
威海衛陷落丁汝昌降伏圖
此事一經發生,丁汝昌的后人丁昌明便公開為自己的先祖道不平:
我是丁汝昌的后人。感謝博主的發帖,讓我開了眼,居然還有這種歪曲歷史的東西裝訂成書。甲午海戰也不過短短一百多年。我們丁氏后人都一直視祖先為民族英雄。而且丁汝昌是國家甚至國際上公認的民族英雄。對于這種污蔑行為,我們丁氏后人會跟出版社聯系,考慮訴訟。
并且早在2007年,丁汝昌的遺跡,就已被國家列為了廬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2023年3月,當地相關部門也已經開始對丁汝昌的遺址修繕復建。
難道國家會為一個叛國之徒刻碑立牌?答案很明顯。
就在今年的5月10日,《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史》因用圖不當,被停止銷售。
隨后,出版商也公開對丁汝昌以及其后人進行了的道歉,此事才算告以段落。
難道真的告一段落了嗎?絕非如此!
這件事情,往小的方面來講,是出版商對歷史事實的了解不夠透徹;但往大的方面來講,則是影響了中華泱泱大國的未來。
“教材”之所以稱之為教材,自然是蘊含著“教人成才”的道理,可像這類“毒教材”不僅不能壯建國家的未來,反而會適得其反。
無獨有偶,在大眾忽視的角落中,仍有許多“毒教材”在暗流涌動。
還有多少人記得《暗流涌動——中國新疆反恐挑戰》這部紀錄片。
在此部紀錄片中揭露了某些不軌之徒的丑惡面孔。
為削弱我國國力,某些“恐怖主義”擁護者,利用我國新疆地區雙語教學的特點,篡改教科書上的歷史,企圖引起新疆地區與祖國的分裂。
當時,無數的新疆孩子被卷入這場“毒教材”風波。
倘若,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這些“偽史”的挑撥離間,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將釀成千古之恨。
歷史乃是一個國家了立國之魂,如國家歷史容人隨意篡改,那還何談國之未來!
而“毒教材”事件絕非只有一二。
中國上下五千年,先輩留給流傳下來的不僅僅只有傳統美德,還有那一片絕美的大好河山。
可近期在網上卻爆出了這樣一張圖。
一本高中地理書的封面上,竟赫然放上了日本富士山的圖片。
這時就有網友評論道:
“如果課本中有講到富士山特殊的地理地貌的話,在內容中附上富士山的圖片還算合情合理,可堂堂中國教材,用日本的代表性景物做封面屬實不妥當。”
而評論區中還有另一種聲音:
封面而已,得體就好,個人覺得沒必要大驚小怪,反正也沒有觸及到一些政治上的敏感內容。
難道事實確實如上面網友講述的如此嗎?非也。
我們暫且不談“富士山”封面是否觸及到敏感內容,就單從該冊書本內容來看,里面就并沒有提到相關“富士山”的任何章節與知識點。
“富士山”封面地理書目錄
難道這種行為不屬于“掛羊頭賣狗肉”嗎?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是大家所稱贊的嗎?
難道在我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真的找不出一處可以擔起地理書封面的景色嗎?一些出版社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并不是這樣的。
魯教版必修2
“魯教版地理必修2”的封面采用的則是我國江西婺源篁嶺古鎮的絕麗美景。
白墻灰瓦、聚氣巢云,無不體現出我國鄉風民俗與地大物博,同時也與書中所講述內容息息相關。
江西婺源篁嶺古鎮
此事爆出之后,該出版社也公開表示道:
該封面并沒有任何針對性,只是出于世界視野,從山水林田湖草各個方面整理出的封面圖,本意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認知,豐富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學識。
希望如該出版社所說的一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倘若有節外之枝,相信黨和國家會給一個令大眾滿意的答案。
如果說此次事件算入門級“毒教材”,那么接下來所介紹的“毒教材”事件就稱得上觸目驚心了。
2015年,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兒繪本《流汗啦!》,其中的一張繪圖在網上引得網友們的一眾評論。
《流汗啦!》其中的繪圖
“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呢?”
“呃,也是咸咸的。”
畫中人物夸張的肢體動作與那不堪入目的配詞,成年人看了都不免會引起不適,更何況是兒童呢。
2022年5月26日,江蘇出版物對該繪本進行了重新審核,第二天,該繪本便被相關部門下架。
《流汗啦!》
無獨有偶,下圖更是“露骨”。
有人便利用中華文字的特點,在圖書的名字上跟家長與兒童們玩起了“文字游戲”。
“我要學習的好孩子”一句正能量滿滿的句子,卻因“斷句”與“標注”被寫成了“我要 學習的好孩子”。
這樣的污言穢語出現在兒童讀物上,對于一個三觀并未成熟的孩子來講,簡直就是毀滅性的的打擊。
下面一幅明天出版社的插圖,更是讓人憤憤不已。
圖中講述的內容為,清朝官兵縱火燒了圓明園,而美國卻的消防隊卻趕來滅火。
這難道不是赤裸裸地扭曲歷史?如過這讓這類作品在市面上橫行霸道,這對兒童歷史觀的損害不想而知。
下面這本出自語文出版的《語文同步讀書》的封面已經頗有一絲“文化入侵”的味道了。
在國內,“語文”這門學科可以稱得上是萬科之母,不認不識中國漢字可謂是寸步難行。
而這本語文輔助教材封面中的人物卻是身著和服的一個日本佳通,而唯一的一個中國人還是一個樸素的女傭。
這樣的一個封面難道不會挫傷孩子們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嗎?選擇這個封面的作者又是有居心?
這樣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但我們并不能放任“毒教材”如此橫行霸道。
那么到底該如何給“毒教材”去“毒”呢?
在教育實踐中,嚴格監管教材質量,排除“毒教材”的存在,是優化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之一。
杜絕“毒教材”是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若想徹底杜絕,那就必須從頭到尾徹底嚴查嚴審。
首先應該嚴格審查教材。
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教材編寫和審查的監督,確保教材內容準確、客觀、科學,并排除其中任何錯誤、歪曲、極端或有害因素。
其次應該形成多元化的教材體系。
相關部門應鼓勵各類出版社和教育機構對教材進行積極創新,并組織多元化的教材研制、審查和評估,確保教材的多元化和嚴謹性,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群體教育需求。
然后應該定期更新和修訂教材。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教材內容也應該隨之不斷更新和修訂,以適應社會需求,確保教材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最后應強化家校合作。
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教育和學習,了解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教學計劃。
按時參加家長會和家長講座,了解和反饋教材的內容和質量情況,確保學生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扛得住蠻夷的刀光劍影,我們扛得住的槍林彈雨,我們也一定能抗得住不軌之徒的“文化入侵”。
往日的少年,未來的棟梁。祖國的花兒注定不會在花骨朵中枯萎,他們各個向陽而生,他們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往期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