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定律是什么意思_麥穗定理
眾所周知,我國國徽圖案兩旁飾有禾穗,然而,國徽上的禾穗圖案到底應該是哪種農作物,一直存在爭議。至今,官方文字仍用“谷穗”二字來描述國徽圖案。
中國國徽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國徽上的作物圖案可以分為里環和外環,內外環內的作物形狀有明顯區別。外環的穗狀花序有較長的芒,小穗兩側扁平,符合麥穗的特征;里環的穗為圓錐花序,小穗呈長圓形,形為單粒對生尖狀體,無明顯的芒,具有稻穗的特征。
然而,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谷”字不僅僅是指“谷子(粟)”,也可以指“谷類作物”“稻或稻谷”。若官方所用的“谷”字是指“谷類作物”的話,即是對稻、麥、谷子、高粱、玉米等作物的統稱,這樣對國徽圖案的描述不夠確切;如果“谷”字是指“稻谷”的話,則不符合國徽外環的作物特征,不夠全面。
國徽
由此,可以確定“谷穗”的表述與現行的國徽圖案并不相符。
那么,國徽內外環的農作物究竟是麥穗還是稻穗呢?
我國國徽其實是在政協會徽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1949年9月便開始廣泛征集國徽圖稿,張仃等美術工作者首先提出設計方案,以政協會徽為基礎,突出工農聯盟。但是這樣的設計仍有異議。
開國大典舉行之后,剛剛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馬上委托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此外,周恩來希望吸收一些專家共同設計國徽,于是提議在清華大學營建系也成立一個國徽設計小組,由梁思成任主任。據此,毛澤東提議,由全國政協出面請兩個設計小組組織人力集中做國徽設計,兩個小組進行設計競賽。之后,兩個小組經過反復修改、復議、交流,出了很多版設計圖樣。1950年6月召開的國徽小組會議,邀請了來自各界的知名人士擔當評委,評委們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并指出各組的優缺點,希望設計者們互相借鑒,取其精華,擇優融合。據此,梁思成再次組織人員連夜修訂圖稿,并于次日寫出說明書,說明書中提到“國徽底下正中為一個完整的齒輪,兩旁飾以嘉禾稻、麥穗,象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梢姡诜磸托薷牡倪^程中,設計者不僅沿用了政協會徽的麥穗形象,還加入了稻穗的形象。
國徽
1950年6月20日晚,政協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討論、審查兩個設計小組的國徽設計方案。多數人認為,清華大學的設計稿在藝術上更成熟,結構更完整統一,最終中選。之后,清華大學國徽設計小組的最后定稿圖交送政協大會表決時,周恩來指著清華大學設計圖案上的稻、麥穗圖形說:“稻穗、麥穗應有明顯區別,顆粒均應飽滿豐潤,形象構圖凹凸有致。”清華大學設計小組亦接受了周恩來的意見。至此,我國國徽形象終于確定下來。如此看來,國徽上外環應為麥穗,里環應為稻穗。仔細想來,確有道理。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就日常生活來看,南方主要食用水稻,而由小麥制成的面食則深受北方人喜愛。所以,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小麥和稻子均是我國國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糧食。
國徽
此外,對于麥稻并用的原因也有明確的文字解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設計圖案的說明》中解釋說:“以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麥稻并用,也寓含著地廣物博之意,以綬帶緊結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聯盟?!眹辙r作物的形象既不是現在我國憲法中所寫的“谷穗”,也不是單純的“麥穗”或“稻穗”,“麥稻穗”的說法則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