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征》觀后感—電影《長征》觀后感800字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有素凈湛藍的天空、大海,有綠蔭幽幽的樹木、草叢,有萬紫千紅的花朵、藤蔓,有滿目金燦的麥穗、糧谷……色彩斑斕,姹紫嫣紅。這么多的色彩,我最愛的還是紅色。因為中國紅代表了中國紅軍,代表了中國,代表了中國人為革命所流的血和汗。在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長征》的節目后,我深深地被節目中的四個長征故事所震撼,也更加明白了“中國紅”的深刻意義。 第一個故事我叫它“堅定不移”。故事講述了一個會煉油的老紅軍通信員胡正先的長征經歷。在萬里長征的路上,胡正先經歷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饑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展現了紅軍戰士“跟著走”和“為國家奉獻一切”的堅定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來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提煉豬油和牛油以維持發電機運轉。“我沒有家,紅軍就是我的家”是胡老先生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第二個故事我叫它“勇往直前”。賀炳炎,一位被毛 稱作“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在被敵人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去傷臂。賀龍元帥舉著他鋸下的骨片對戰士們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賀捷生這位“長征中最小到紅軍”,出生18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戰斗時不怕犧牲、所向披靡的賀龍元帥不僅是她的好父親,更是一位好軍人。 第三個故事我叫它“百折不饒”。故事的主人公秦華禮已經是一位104歲的老人,但在當年的長征中,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和伙伴們一起學習無線電通信技術,在只有一支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的條件下,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邊走邊學英語,將一生都奉獻給紅軍、奉獻給革命。 第四個故事我叫它“堅持不懈”。主要講述了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為我們“上課”的是航天員王亞平,她悉心地講述了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后蘊含的航天精神。“長征”火箭寓意著火箭長長的蹤跡,也代表著中國航天事業艱苦而又光榮的歷程。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她講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新長征精神。 長征,不光是靠自己的雙腳從漫漫征途中走過來的老一輩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一切,都是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鮮血,甚至是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的。因為有了紅軍戰士那種百折不饒、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神,長征才能成功。長征雖然已成為歷史,但他那團結互助,不畏艱難的精神我們不能忘記。一段段英雄事跡,一個個愛國志士,一句句激奮人心的話語時時在我眼前浮現,在我耳邊回蕩…… 中國人近代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紅色的歷史,承載了國人太多紅色的記憶。紅,是嘉興南湖的紅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炮火連天,是井岡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膽忠心,是新世紀中國人民紅紅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紀中國不斷提升的綜合國力。“中國紅”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紅,是中華兒女永遠不能忘卻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