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感悟200字(辛亥革命感悟2000字)
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建黨百年之際重溫“亞洲覺醒”波瀾壯闊的一幕,總書記這篇講話有何重要啟示?
探求振興中華的正確道路
振興中華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更是共同使命。深入闡釋這一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軸心。
1840年戰爭以后,中華民族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任人宰割的恥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總書記講話中用這12個字深刻概括了中華民族那段血淚史。以救亡圖存為己任的仁人志士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終于,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揭開了辛亥革命這場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當辛亥革命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時,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沒有終結。辛亥革命10年后,中國誕生,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終于找到了唯一正確的道路,有了踏上這條道路前行的堅強領導力量。
總書記在今年“七一”講話中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此次紀念辛亥革命,總書記在講話中進一步指出,中國繼承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說明了一個深刻道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使命,是激勵全體中華兒女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不竭動力。
把握民族復興的根本力量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充分闡述了辛亥革命110年來中國歷史的深刻啟示,概括起來,就是從歷史的滄桑巨變中,把握民族復興的根本力量,理解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五段“歷史啟示我們”,是總書記對110年來中華民族奮斗史高度凝練、意蘊豐富的深刻總結,涵蓋了對領導核心、旗幟道路、民族精神、團結力量、內外環境的深刻認識,這些都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也是決定性因素。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征程上,中國人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仍須把握正確方向。針對五大歷史啟示,總書記提出了五個“必須”: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
五大歷史啟示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深刻認識,而五個“必須”則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得出的精辟結論,揭示了民族復興根本力量的源泉所在。
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展望祖國統一的光明前景
孫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完成祖國統一是歷史交與中國的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談到祖國統一問題。
總書記堅定表示,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他呼吁,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與堅定意志。
對于干涉的外部勢力,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這指出了祖國完全統一的光明前景,也昭示了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20期
半月談記者:譚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