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政治提綱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政治提綱人教版2023
八年級上冊1-5課復習提綱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 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1)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2)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3)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
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3. 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養,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逐步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3)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4. 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原因+意義):(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樹養成親社會行為。(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認可。(3)有利于發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
5.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做法(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1)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2)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3)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
1. 網絡豐富日常生活(利):(1)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2)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空間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3)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2. 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的體現(利):(1)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3)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
3. 網絡交往的負面影響(弊):(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給社會帶了恐慌和不安。
4. 如何正確利用網絡:(1)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① 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②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要學會信息節食 。
③ 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 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2)傳遞網絡正能量:a.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b.我們要在網上傳遞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課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1. (1)社會秩序的作用: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2)社會規則的在用?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2. 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進行。
3. 如何做到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已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都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 怎樣維護與改進規則:(1)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已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2)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
1.尊重他人的意義:(1)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2)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3)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積極關注,重視他人(2)平等對待他人(3)學會換位思考(4)學會欣賞他人
3.文明有禮的重要性的體現:(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4.怎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5. 誠信(地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
6. 講誠信有什么重要作用:(1)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2)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3)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能夠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
7. 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1)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2)運用誠信智慧,遵循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
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
1.什么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主要有哪些類型?(1)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2)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型,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2.怎樣區分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1)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2)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3.如何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已的行為(遵章守法):(1)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已的行為。(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辨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民事侵權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已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有哪些:(1)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罰?刑罰有哪兩大類(1)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 。(2)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型兩大類。
6.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7.遇到侵害怎樣依法求助?(1)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2)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3)受到非法侵害,用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8. 訴訟的特點: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9. 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謀,應對犯罪:(1)當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2)我們要善斗爭,在保全自已的前提下,同違法犯罪作斗爭。(3)要積極弘揚法治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