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天營養所需食物表;最科學的一日三餐食譜
都知道食物搭配合理對身體好,不過怎么搭配才合理呢?
Part 1:不同膳食模式對壽命的影響
有研究者通過建立模型,來研究不同的食物選擇搭配對壽命產生的影響。
在研究中,研究者根據 Meta 分析和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數據,使用生命表方法來估計預期壽命隨水果、蔬菜、全谷物、精制谷物、堅果、豆類、魚類、雞蛋、牛奶/乳制品、紅肉、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攝入量的變化情況。
由此基礎上開發了一個決策支持模型,并制作成在線提供的 Food4HealthyLife 計算器,從而預測食物選擇對預期壽命的影響。
該研究提出了三種膳食模式——典型西方膳食、優化膳食和可行性膳食。
在研究中,相比于典型西方膳食,優化膳食是在此基礎上改善后的理想膳食情況,也是最被推薦的膳食。
而可行性膳食則綜合考慮到膳食的合理性與實際的可行性,是介于優化膳食和典型西方膳食之間的折中選擇。
與典型西方膳食相比,優化膳食增加了全谷物、豆類、魚類、水果、蔬菜的攝入量,同時包括少量堅果,而減少了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和精制谷物的攝入量。
表1 三種膳食模式各類食物每日攝入量(g)
通過對食物選擇的優化,該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中國居民:
從20歲開始將典型西方膳食改為優化膳食,女性的預期壽命將增加10.6年,男性增加更多,長達12.9年;
從40歲開始改變,女性預期壽命增加10.2年,男性增加12.0年;
從60歲開始改變,女性預期壽命增加8.6年,男性增加9.3年;
即使從80歲開始改變,男女預期壽命也會增加3年以上。
表2 我國不同年齡人群優化膳食模式所增加的預期壽命年數(年)
該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至關重要,盡早改善膳食模式、選擇合適的食物搭配,對健康的益處也會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該研究是在假定前提下對群體進行的預期壽命估計,并不適用于個體預測。
此外,該研究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比如 Meta 分析中雞蛋、白肉和油對健康效果的不確定,保護因素和風險因素的個體差異,醫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
總的來說,對于具有典型西方膳食習慣的人來說,任何年齡段的持續性優化膳食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健康效益,如果在生命早期就開始改變,則獲益最大。
因此,經常吃豆類、全谷物和堅果,少吃紅肉和加工肉,持之以恒,堅持健康的膳食模式,才能更好地延年益壽。
Part 2:怎么吃更健康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就強調食物多樣,合理搭配,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則,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人體營養需要。
要做到食物多樣日常吃飯需要注意:
- 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攝入谷類食物 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 50~150g;薯類 50~100g;
- 蔬菜類 300~500g;水果類 200~350g;
- 動物性食物 120~200g 其中包含每周至少 2 次水產品,每天一個雞蛋;
- 奶及奶制品 300~500g;
- 大豆及堅果類 25~35g。
這些食物平常你能吃夠幾種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1] Fadnes LT, ?kland JM, Haaland ?A, Johansson KA. Estimating impact of food choices on life expectancy: A modeling study. PLoS Med. 2022 Feb 8;19(2):e1003889.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889. PMID: 35134067; PMCID: PMC8824353.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END
編輯 | 馬博士健康團 來源 | 馬博士健康團 申貴元碩士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合作 | faye.feng@ignitehealth-g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