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西紅柿醬蒸多長時間_老式的西紅柿醬的做法
大抵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后期到八十年代的末期,中國北方多地家家自制西紅柿醬風靡一時。大概每年的仲夏或夏末時節,亦或是在西紅柿一毛錢一籃,兩毛錢一筐的季節里,家家會大量購入西紅柿開始制作西紅柿醬了。
取醫用葡萄糖輸液專用藥瓶若干,洗凈煮沸消毒后瀝干水分,嶄新的橡膠塞洗凈消毒備用。將西紅柿洗凈,切成可塞入葡萄糖藥瓶大小的均勻條狀,隨后順序裝填入葡萄糖藥瓶內,西紅柿不宜裝填過滿,大約在90%處即可。待一批裝填完畢,大約8-10瓶,統一上蒸鍋,大火蒸制8-10分鐘后,迅速將橡膠瓶塞蓋嚴并移至陰涼避光處降溫,這樣的制作過程每家一般都會完成幾批或多批,入冬前會移入室內避光處收藏,當年大多數家庭住房并不寬裕,床下、鋪下多半是西紅柿醬的藏身處。
西紅柿醬制作的原理很簡單,蒸制過程即是殺菌消毒的過程,又可制造出溫差,盡可能徹底地逼出葡萄糖瓶內的氧氣,使氧含量降到最低,減少氧化的幾率,以確保西紅柿醬一冬天的保鮮狀態。自制西紅柿醬是在艱苦年代,老百姓豐富自家餐桌,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
而今社會進步了,物質較之以前自是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現在可以“四季吃四季”。空運、高鐵的飛速發展,即便是朝發夕至已嫌太遲。反季節的種植技術已成為實用技術并普遍被應用于具體的農業生產中。冬天拍個黃瓜,春節炒盤西紅柿于當年的百姓幾同夢囈,而今已成家常。
現代農業智慧溫室大棚
說道反季節種植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古已有之,過去叫暖洞子(也就是早期的大棚)。京北的四季青,聽聽這個名字便知四季常青,那里的冬季種植暖洞相當發達,他們的供應方向非富即貴。各郊縣的生產隊尤其是毗鄰于城區的村鎮也有種植暖洞的生產任務,但百姓人人心知肚明那里長出來的蔬菜絕大部分不是給咱預備的。于是不知哪個聰明人發明了西紅柿醬,并成了稀罕物,為百姓的餐桌增色不少。辛苦制成的西紅柿醬統一由家庭主婦掌握,非必要不請出,節假日家人團聚、親朋來訪必有此菜或燒菜或放湯香味撲鼻,令人垂涎。
在市場并不發達的年代,小商品并不豐富,商家、廠家捕捉商機的嗅覺還沒有徹底地開發出來,制作西紅柿醬的瓶子主要的來源是醫院,市場上鮮有供應,這便難為了在醫院工作的從業人員,親戚托、朋友找難免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