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牛奶以前出過什么質量,光明牛奶是老字號嗎
正處管理層新老交替節骨眼的光明乳業,或許還沒有注意到公司代工廠的食品安全問題。
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顯示,上海乳品七廠有限公司生產的“牛朋”牌鮮牛奶,存在大腸菌群不合格的問題。
鰲頭財經發現,上海乳品七廠有限公司為光明乳業的代工廠,代加工“牛朋”牌乳制品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2日,光明乳業(600597)發布公告稱,擬以6.12億元的價格收購小西牛60%的股權。
2020年12月,小西牛存在生產經營治(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的行為,被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1005元,罰款7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國內知名乳企,光明乳業在大肆擴張之下,更需以質量安全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嚴格把控好產品監管這道關卡。
大腸菌群超標被查出
11月12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2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1年第44期)。該局抽檢16類食品870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不合格樣品21批次。
這其中,蕪湖練江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上海乳品七廠有限公司(黃山)生產的鮮牛奶,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具體來看,上海乳品七廠有限公司(簡稱“乳品七廠”)生產的200ml/杯鮮牛奶,品牌為“牛朋”牌,生產日期為2021年10月12日,存在大腸菌群不合格的問題。
據了解,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包括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和克雷伯氏菌屬。
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提示該食品存在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長期食用大腸菌群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尤其對老人、小孩的危害更大。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部分不合格項目的小知識》中顯示,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由于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或者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由加熱處理工藝的產品加熱不徹底而導致。
天眼查顯示,乳品七廠成立于2006年2月,注冊資本250萬元,上海牛奶集團黃山練江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80%和20%。這兩家企業均為光明食品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而后者又由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光明食品集團”)100%控股。
光明食品集團是集現代農業、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銷為一體,具有完整食品產業鏈的綜合食品產業集團。該集團擁有五家上市公司,其中光明乳業、金楓酒業、梅林股份、光明地產和開創國際五家為中國A股上市公司,新西蘭新萊特乳業公司為新西蘭主板上市企業。
乳品七廠為光明乳業代工
顯然,同為生產乳制品企業,乳品七廠與上市公司光明乳業形成了同業競爭。
2014年,光明乳業申請人召開董事會、監事會及股東大會豁免牛奶集團關于乳品七廠避免同業競爭的相關承諾。承諾豁免后,乳品七廠逐步成為光明乳業及其下屬子公司的代工廠或上游供應商。
光明乳業披露的公告顯示,乳品七廠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429.68萬元、3981.62萬元、3756.27萬元和1489.0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639.58萬元、24.63萬元、119.57萬元和0.41萬元。
顯然,乳品七廠的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在不斷地下降。而且,該公司同期乳制品產量分別為4082噸、4105噸、3885噸和1663噸,實際年產能一直保持4200噸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表示,保留了乳品七廠為公司下屬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牛奶棚”)及其加盟方代加工“牛朋”牌乳制品的業務,且將該業務模式作為乳品七廠的主要定位。
2017年4月,上海牛奶棚與乳品七廠簽訂《乳制品代加工合作協議》,約定由乳品七廠受托加工上海牛奶棚的“牛朋”牌乳制品系列產品,主要包括益生菌酸牛奶、鮮牛奶、紅棗牛奶、可可牛奶、香蕉牛奶、大果粒風味發酵乳等。
由此看來,乳品七廠為光明乳業的代工廠,而此次被查出大腸菌群不合格的品牌正是“牛朋”牌。
作為代工廠,乳品七廠被光明乳業“拿捏得死死的”,公司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8.62%、8.22%、7.07%及4.88%,凈利率分別為8.61%、0.62%、3.18%和0.03%。
而且,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光明乳業子公司上海光明隨心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隨心訂平臺分別采購374.00萬元、350.26萬元、293.72萬元及142.54萬元的乳品七廠產品。乳品七廠與隨心訂平臺的合作采取以銷定產模式,隨心訂平臺根據平臺下單量向乳品七廠進行采購。
不過,光明乳業已在隨心訂平臺下架乳品七廠自產產品,根據控股股東光明食品集團于2021年8月13日所作承諾,乳品七廠將不再從事該部分業務。
小西牛也有食品安全問題
當下,對于光明乳業而言,代工廠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或許是“小事一樁”。
近期,光明乳業陷入管理層調整,提高盈利能力、持續并購擴張等諸多事務之中。
11月17日,光明乳業公告稱,公司選舉黃黎明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而就在20天前,濮韶華因工作調動,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黃黎明的接班,也是光明乳業6年內經歷的第三次換帥,而他被宣布上任的當天,公司董事、總經理羅海因工作調動辭職。
隨后有消息稱,濮韶華任聯華超市董事長一職,羅海則將會出任農工商超市集團董事長。
濮韶華離任前的最后一個大動作就是收購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小西牛”)。10月22日,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擬以6.12億元的價格收購小西牛60%的股權。
光明乳業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有利于完善公司在西部的奶源布局、產能布局、市場布局,有利于公司提升優質奶源自給能力,提高產能,進一步擴大規模。
天眼查顯示,2020年12月,小西牛存在生產經營治(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的行為,被城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1005元,罰款7萬元。
實際上,在濮韶華的帶領下,光明乳業的業績逐步好轉,但進入2021年后又出現了不穩定。
近日,光明乳業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收220.57億元,同比上升17.68%;凈利潤4.45億元,同比上升3.06%,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其中,光明乳業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1.62億元,同比下滑31.61%。
半年報中,光明乳業介紹,公司旗下新西蘭新萊特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21億元,當期虧損0.76億元。而2020年上半年,新西蘭新萊特營收達31.7億元,凈利潤為2.8億元。
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卓西峰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編輯丨 張紅軍 邢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