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喜頭魚的做法,豆瓣喜頭魚的做法竅門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8日訊“您好!請問您喜歡吃魚嗎?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吃到您培育的無刺喜頭魚呢?”“您培育的異育銀鯽等養殖新品種,對于長江大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什么意義?”“您當年參加高考是怎么樣的心情?為什么選擇細胞生物學專業?”4月28日下午,2023年“少年對話院士”首場活動在武鋼三中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以《水產養殖的中國智慧》為題為青山區線上線下2300多名學生開講。
“少年對話院士”活動由市科協、市教育局主辦,本次活動現場,武鋼三中、白玉山中學、鋼花小學、鋼城二小、鋼城十八小學生代表與科學家桂建芳展開對話。
桂建芳曾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兩屆(1999-2002年)所長,長期從事魚類遺傳育種生物學基礎和相關生物技術研究,首創多倍體銀鯽和全雄黃顙魚遺傳育種技術路線,培育異育銀鯽“中科3號”和“中科5號”、“全雄1號”黃顙魚、長豐鯽等4個新品種。在江蘇、湖北、廣東等25個省市推廣養殖苗種數百億尾,增產幅度20%以上,取得重大社會經濟效益。此次也是桂建芳院士第一次走進我市中小學,與學生開展對話。
整場活動通過宣傳短片、主題演講、現場對話和誦讀桂建芳創作詩詞《水調歌頭·水經新注》等多種形式開展。
在“走近院士“環節,湖北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陸鳴通過場外連線為學生講述了“喜頭魚”名稱的來歷,闡述了我國曾面臨“吃魚難”的困境。
在“院士開講”環節,桂建芳講述了自己立志為解決“吃魚難”問題,40年專注研究“一條魚”的故事。他為學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成長感悟:珍惜機遇、笨鳥先飛是成長的關鍵,持之以恒、執著拓新是科研成就產生的路徑,豁達奉獻、獎掖后學是快樂幸福的源泉。桂建芳告訴同學們,自己從事科學研究40多年,獲得不少獎勵,在他看來,個人發展始終與黨和國家人才激勵政策緊密相連,無論是從事基礎性研究還是技術性研究,重要的是把知識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
在“對話院士”環節,學生提問非常踴躍?!叭祟悤幸惶焱ㄟ^基因技術實現像魚一樣在水里暢游的夢想嗎?”“我將來想學習生物學科,我需要做哪些準備?”“您平常都看些什么書,能否跟我們推薦一些讀物?”此前,武鋼三中學生查閱了桂建芳的相關研究成果,了解了其個人成長經歷,100多位學生寫上了“提問小紙條”,期盼能有機會與科學家對話。
活動現場,鋼花小學學生端出了他們在勞動課上完成的作品——“一魚六吃鯽魚宴”,干炸喜頭魚、豆瓣喜頭魚、平鍋孜然喜頭魚等作品色香味俱全。鋼城二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解剖鯽魚,了解鯽魚體內刺的分布。鋼城十八小和白玉山中學地處青山較偏遠地區,這是他們第一次和院士對話,孩子們非常新奇、也非常欣喜。在桂院士輕松風趣的引導下,現場談笑風生。孩子們時而沉思,時而恍然大悟,時而掌聲雷動。
在“致敬院士”環節,大家共同朗誦了由桂建芳創作的詩詞《水調歌頭·水經新注》。
“少年對話院士”活動于2023年正式啟動?;顒右詫W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學素質為宗旨,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職責使命,通過邀請兩院院士走進我市中小學、與學生開展對話交流活動,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努力為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該活動今年預計舉辦5場。屆時,秦順全、鄧子新、孫和平等科學家將走進武漢市中小學開展該項活動。
(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劉嘉 通訊員韓琪 葉娟 攝影:記者郭麗霞)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