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教育資源網_武漢教育資源網免費下載
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龔偉 攝影記者黃士峰
今年9月1日,家住塔子湖社區雙胞胎徐甄禧、徐嘉禧要上學了,她倆的父母完全有能力送孩子去收費更高的民辦學校,但她們堅持讓孩子留在“家門口的好學校”——武漢市育才實驗第二小學。據統計,育才實驗第二小學原名為塔子湖小學,自2018年“高位嫁接名校”之后,學校辦學口碑明顯上升,生源今年一年凈增400余人。
不挑選生源,回歸教育的本源,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縮小區域義務教育發展差距……在今日舉行的武漢市政府“禮贊新中國喜迎軍運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郭琳透露,今后,該市將繼續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學區制共享教育資源、優質學校托管聯合辦學、完善教師輪崗制度等多種辦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身邊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一批新校引入名師資源,讓新校成“家門口的好學校”
“今天的紅領巾實驗學校硬件設施好,師資優,它和以前周邊的學校不一樣了!”家住江漢區漢口傳奇小區居民鄭浩告訴記者,今秋開學,武漢市紅領巾實驗學校正式啟用,他堅持讓兒子在小區對口的這所小學就讀,現在兒子每天結伴步行十幾分鐘就能走到學校,在家門口享受名校資源。
留住家門口的轄區生,讓新改建學校成為“家門口的好學校”,就是要讓家門口的學生都能夠就近享受優質的教育。從2016年到2018年,武漢市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72所,新增入學學位8.78萬個。今年,全市25所新改擴建中小學使用,新增入學學位2.71萬個。
“新建學校的硬件設施非常完善,如何優化軟件配套,把這些學校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是我們面臨的課題。”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本著“建成一所學校,成功一所學校”原則,一批新建學校大膽探索辦學模式改革,通過打造年輕教師“種子”團隊,讓年輕教師到名校參與教研、備課等,引入名校名師資源。今后,武漢市將研究教育儲備用地收儲工作機制,提前啟動并加大中小學配建力度,持續擴大學位供給。
到2021年底,實施學區化的初中小學達70%以上
江岸區是武漢教育資源富集區,轄區內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七一中學、育才小學、育才二小等優質教育資源深受社會認可。但是,這個區內部也存在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堤角、岱山等一些地段,優質教育資源稀缺。
為了滿足群眾對好學校的需求,江岸區探索出“移地辦學、品牌聯辦,用品牌孵化品牌”的思路。比如,育才小學是傳統名校,江岸區推動該校在教師資源、信息資源、課程資源、教科研資源等方面向全區輸出,成功孵化出10所育才系列學校,從“一花獨放”到“花開十朵”。同時,江岸區推動七一中學和堤角中學進行緊密型聯合辦學、武漢二初到實驗初中設實驗校區、武漢六初到培英中學設培英校區。漢陽區形成了鐘家村小學等5個教育集團,名校優質資源覆蓋占比達47%。
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參與學區制管理的義務教育學校共738所,共建立學區217個。學區內,聯合教研、教師交流等已成為常態,高質量教案、課件等也已通過信息平臺實現共享。預計到2021年底,各區實施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70%以上。
一年間十余所學校“更名”,托管和聯合辦學打造“新優質校”
2014年,華師附屬恒大龍城小學建成啟用。兩年后,該校被評為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也成為黃陂區第一所武漢市現代化學校。該校五年級學生鄒星城的父親開心地說,兒子就讀的這所學校,雖然是一所建校僅5年的年輕學校,但依托華中師大的教學資源,學校辦學質量迅速提升,“華中師大派出教師擔任教學副校長,輸出規范的教學管理,使教師的教學能力逐年提高,讓兒子在家門口就讀上了‘名校’,五年下來,孩子的進步很大。”
僅僅在一年間,武漢市就有十余所學校“更名”:武漢小學托管光谷十小,光谷十小更名為武漢小學光谷分校;武珞路中學托管光谷三初,光谷三初成為武珞路中學光谷分校;武漢市積玉橋學校調整成為糧道街中學積玉橋校區;十一濱江初級中學更名為“市十一初級中學濱江校區”,二十七中更名為“市第六十四中學順道街校區”,雙環小學更名為“崇仁路小學漢江灣校區”,仁壽路小學更名為“東方紅小學南區”……
“目前,優質學校委托管理薄弱學校,已經成為武漢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模式。”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委托管理、聯合辦學等形式,以點帶面,武漢已形成了多個“新優質學校”,讓更多學生既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又實現相對就近入學,緩解擇校熱。
該負責人透露,今年起,全市將實施第二期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組建50個委托管理項目組。選擇中心城區優質初中小學及在漢高校、教科研單位作為“支援單位”,在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新城區,選擇50所農村學校作為“受援學校”。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有經費保證
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透露,今年,該市按每個項目每年30萬元預算,安排委托管理專項經費;對起牽頭作用、承擔“傳幫帶”任務的學校人員編制,可在各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內調劑增加5%,高中級職稱教師崗位增加5%;市、區教科研部門加強專業指導。
據預計,到2020年,全市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建設數量占全市義務教育公辦中小學校的85%。今后,武漢市將持續推進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特別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2019至2021年,每年評估10所左右學校。同時,該市將持續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建設,2019年創建一個市級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2020年、2021年,每年指導一個區接受省級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