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美食街(瀘州美食街推薦)
200多個地攤擺滿一公里長街
一晚上吸引3萬人流
路邊車輛綿延停放幾公里
最近龍馬潭區安寧街道北濱公園附近
地攤夜市“一夜爆紅”
集聚人氣、商氣,極具煙火氣
在瀘州城區開市不到一周
創下單日吸引3萬人流的紀錄
“地攤經濟”為何火熱?
這背后
是龍馬潭區的高效推動
2天審批一個臨時交易市場
5天再造一個夜市集聚區
一周3場上百人的商戶大會
龍馬潭區悉心呵護的煙火氣
為瀘州當前全力以赴拼經濟注入消費活力
自發而來
(200多個地攤擺滿一公里長街)
5月17日晚8時,北濱公園外道路兩側停滿車輛。一邊是車隊的長龍,一邊是人流的長隊。夜市上,星星點點的燈光,熙熙攘攘的人群,構成了熱鬧的煙火氣。
“聽說這有個網紅夜市,我把香港朋友帶過來逛逛。”一位市民帶著家人朋友專程開車來逛夜市。住在附近江灣城小區的陳女士,帶著一家老小來逛夜市,晚上10點多才離去。“以后夜市上了規模,有了人氣,我們住在這里就熱鬧了。”
人行道上,213個新劃定的攤位,為市民提供燒烤、盤炒、冷串、辣鹵、涼糕、冰粉等各種夏季美食。現場隨處可見的執法人員,巡查秩序,也監管價格,對價格不合理的現場提出指導意見。
“半只烤豬蹄26元,價格建議再調整調整。”參考目前市場上10多元的豬肉價格,龍馬潭區安寧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桂彬認為價格還能更親民。“要讓1人吃10次,不讓10人吃1次。”這句桂彬掛在嘴邊的話,也是龍馬潭區悉心呵護夜市秩序的良苦用心:堅決杜絕宰客現象,讓規范的管理為來之不易的夜市人氣護航。
北濱公園夜市街自5月12日開市以來,集聚的商氣,迅速帶來人流量。開市的第一天,正是周五,據桂彬介紹,當天停放的車輛排到了幾公里外,從下午到晚上人流量超過3萬人。
匯聚的人流帶來了生意。賣現制冰淇淋的祝先生,從江陽區藍濱城趕來擺攤,5元錢的冰淇淋5分鐘現場賣了5個。他說,周末生意好些,能賣上百個。賣鹵蝦的朱正龍,非周末一天收入也超2000元。
這些自發聚在一起的地攤生意人,一部分是失業、待業人員,也有全職寶媽、上班族。手打檸檬攤主夏雪是一位全職寶媽,在老公烤生蠔的攤點旁擺攤賣飲料,補貼家用兼顧照顧孩子。夏雪說,這樣挺好,一家人能相守在一起,而且也不耽誤帶孩子。
涼面、白糕攤主宋尚芳攤齡不足一月,是一位自由職業者。頗有意思的是,半個多月前,她在家附近逛到地攤夜市,發現這個商機,第二天和妹妹拌了些涼面到夜市上賣,銷售一空。宋尚芳業務已經擴展到涼面、涼糕、白糕,正在考慮是不是要加些辣鹵。
聚集的商氣、人氣,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就地就近就業變得更容易。桂彬說,自夜市開始以來,已經為10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特別是周末人氣旺的時候,攤點上幫忙的、打雜的、送貨的都多起來,這些都是夜市興旺帶來的就業機會。
高效推進
(網紅夜市一周成形)
就在半個月前,這個網紅夜市只有幾十個零散攤戶,人不多,也不規范。
時間回到5月4日。
龍馬潭區安寧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人員在巡查中發現,江灣城對面街道上夜間有20多家零散商戶擺地攤,衛生臟亂、秩序混亂,伴有投訴。
“他們大多是失業人員,每個攤點背后就是一個家庭。”桂彬說,面對這些占道經營攤位,當天執法人員沒有“一刀切”地強制驅趕,而是采取柔性執法,對現場進行規范后立即向區委區政府報告。
“這兒擺攤,城管不攆。”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地攤增至40多個,第三天70多個。眼看地攤規模成倍增長,龍馬潭區主要領導提出:“重新選址,5天內打造一個規范夜市。”
選址就定在北濱公園附近。龍馬潭區主要領導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審批,特事特辦,2天時間走完所有審批程序,這個臨時交易市場拿到了審批結果。
同步推進的還有和商戶的密切溝通,一周開了3場會:攤主大會,告訴商戶政府要怎么干;選攤大會,報名的攤主抽簽選擇攤位;商戶大會,明確告知選攤商戶夜市擺攤規則。
其中,最激動人心的莫過于5月12日的選攤大會。商戶多,攤位有限,怎么辦?公平競爭,抽簽決定。抽簽當天,夜市開市。夜市攤區一共劃定了213個攤位,100多戶商戶抽簽選到心儀的攤位。攤位簽約期限為3個月,設定了退出機制,一旦有商戶違規退出,排隊等候的300多戶商戶隨即“替補”。
經營烤魚的商戶,為了讓顧客吃上新鮮的活魚,把大魚缸搬到了攤區,但用電還得自己發電。當前,用電是商戶最棘手的問題。“天氣熱了,吃燒烤沒有電扇,讓消費者怎么來?”困擾商戶的用電問題,也是龍馬潭區政府正在解決的問題,安裝專用變壓器的方案已經成形。
“半天一個進度。”桂彬說,龍馬潭區打造這個地攤經濟聚集區,推進進度不是以天計。17日上午,龍馬潭區已經在研究濱江公園夜市二期、三期的打造方案。
借著夜市發展的東風,龍馬潭區順勢而為,將就地打造新消費場景,營造一個群眾就業樂業、市民安心消費的聚集消費區,迎接回歸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