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教育_雙創教育選修課有哪些
◎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虞璐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雙創’教育在推動高校師生創新創業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雙創’教師隊伍專職教師缺乏,兼職教師動力又不足,專業教師參與度更不高。”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建議,要加強高校“雙創”教師專業隊伍和能力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 焦新安
那么,“雙創”教育具體指的是什么,目前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為何要設立單獨的“雙創”教師,負責“雙創”教育的教師應該掌握哪些專業技能?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雙創”教師不足,該從哪些方面來著力解決?今后,具體該如何明確雙創教師身份,以及做好對“雙創”教師的教學成果的科學評價?除了設立“雙創”教師,高校“雙創”教育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
針對這些問題,3月6日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焦新安代表和相關教育界人士。
“李克強總理在給清華大學創客的回信中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焦新安說,可以說,如何培養更多的創新者和創業者,是雙創教育的核心命題。
焦新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修訂人才培養標準、改革教學育人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創業實踐訓練、構建創業幫扶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在江蘇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林生看來,“雙創”教育就是指創新創業教育。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雙創教育“已成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對專業教育的有力補充,更能夠破解高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發展格局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無疑需要大量創新創業者。”焦新安說,因此,高校強化“雙創”教育和培養造就具有高度專業化水平的“雙創”教師,對于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創業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焦新安認為,當前,加強“雙創”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建設,既是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的需要。高校作為“雙創”教育的主陣地,擔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主要任務。
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學生創業團隊正在進行項目路演。
“在諸多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因子中,教師素質和能力最為關鍵。只有加快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的‘雙創’教師隊伍,才能承擔起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實現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焦新安說。
記者了解到,自開展“雙創”以來,全國高校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約 2.5萬余門,擁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超3萬人,并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
“目前,我們學校已開設‘創新創業+專業’特色課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建立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和實踐場所、實施了‘雙師教育’和‘雙創’大賽等,正在探索‘全過程培養、協同式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訪升說,學校將用5-10年系統構建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型創業型高職院校,探索雙創教育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近年來,通過不斷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有效推動了產教融合、實訓與孵化平臺、創業基金、行業導師庫等支撐體系建設,為國家和地方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朱林生說。
“目前,我國‘雙創’教師隊伍大多以思政課教師、學生輔導員以及具有商科背景的教師兼職為主,他們相對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經歷,容易導致‘雙創’教育局限于‘紙上談兵’。”焦新安說。
焦新安告訴記者,從對“雙創”教育調研發現存在幾個突出問題:我國“雙創”教師隊伍中,具有專業背景、創業經歷經驗、與產業界聯系緊密的“雙創”專業教師嚴重缺乏,部分“雙創”兼職教師有明確的主業,“雙創”教育只是一種副業,與未來職業發展關系不大,兼職教師的學科歸屬感不強,缺乏持久的內生動力。
同時,由于高校科研體制和評價機制的慣性,相當多的專業教師未能正確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忙于基金項目申報、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工作,雖然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但缺乏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創新成果進行創業的能力和本領,致使專業教師參與度低。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帶著團隊深入農業示范區調研。過國忠 攝
在吳訪升看來,產生這些問題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學校意識不足、理念不清、重視不夠,致使仍沒有將“雙創”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需求高度,對于人才培養的定位與方向存在偏差,缺乏開展“雙創”教育的體制機制,不能把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很好地融合,更沒有形成“校企合作、多維互動、分段 遞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相關教育界人士也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是說非要培養出多少成功企業家,而是新時期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更是為當代大學生綻放自我、展現風采、服務國家搭建的一個全新平臺。
如何有效提高“雙創”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提升“雙創”質量?焦新安說,“要在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實際出發,實施高校‘雙創’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以培養造就數以萬計的‘雙創’卓越教師,要將‘雙創’教師隊伍納入國家教師整體建設規劃,明確‘雙創’教師身份,建立職業準入制度,確立選聘標準、培養措施等,要設立專門的創業榮譽學位體系,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的重要來源。”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經貿學院學生在學校大學生創新實訓中心直播間開展創業實踐。
焦新安提出,在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整合行業企業、孵化中心、創業園等資源,設立專項資金,打造專有平臺,明確定位和培養目標,不斷強化教師實踐創新能力。
要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學科知識扎實的企業家或工程技術人才擔任創業導師,建立旋轉門機制,推動企業管理人才和高校教師雙向流動、兩棲發展,以及加大“雙創”教師“實戰”培訓力度,構建職前、職中、職后全流程“雙創”教師培訓體系,不斷提升實踐能力,通過舉辦職前培訓、掛職鍛煉等,增強和提升師德素養、認知水平和職業素養,要重視開展職中崗位培訓,鼓勵教師參與項目研發和應用轉化,提升教師對行業的認知、專業的操作能力。
要建立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豐富“雙創”教師的實踐經歷。焦新安還建議,要通過創新機制,建立“雙創”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通過單獨設置“雙創”專職教師職務職稱晉升條件,實現“雙創”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推動落實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將“雙創”人才培養以及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組織學生創業等成效,作為“雙創”教師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進一步增強高校教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張琦琪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