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_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投稿經驗
原標題:以黨建引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黨建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具體而言,以黨建為引領能夠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使大學生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提供豐富的實踐平臺,鍛煉大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和實踐能力;可提供良好的道德引導,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形成全面發展的人格,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奠定基礎。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高校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確保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基礎和陣地,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保障。高校黨建工作思想引領到不到位,組織保障得不得力,直接決定高校學生培養質量高不高。只有建立健全的黨組織,才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加強黨的領導和教育引導。高校黨組織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思想引領上,還在于通過黨組織的領導和管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創新水平。為了加強高校的黨組織建設,首先需要提升組織性和紀律性。為此,高校黨組織需要明確分工,明晰各個組織崗位的責任和任務,并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加強黨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黨員的紀律意識。其次,需加強黨員教育培養及培訓引導,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和實踐能力。再次,需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引導黨員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提升黨員思想水平、增強黨員組織觀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優秀人才作出積極貢獻。
優化思政課程設置,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高校思政課作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環節,其設置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也關系到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黨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加強學生的黨性教育,增強學生的黨員意識,還可以通過黨員教師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為此,高校要加強黨組織對思政課程的指導和監督,確保思政課程內容同黨的教育方針相一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通過引入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活動,或者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將思政課程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增加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深入思考社會問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教育事業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師資隊伍的素質不僅關系到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提升,還直接關系到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構建黨建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首先,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解決部分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高級職稱教師數量較少等問題。其次,增加對思政教師的激勵和關懷,完善教師的培養和成長機制,提高思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再次,在注重學術背景和科研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經驗的提升,應鼓勵思政教師進行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提高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質量。
拓展實踐教育和社會實踐,提升黨建活動吸引力。實踐教育和黨建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二者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通過在實踐教育中融入黨建元素,引導學生關注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培養學生的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黨建活動的方式推動實踐教育的開展,如組建黨員團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黨員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提高實踐教育和黨建活動的吸引力,高校要增加宣傳力度,向學生充分介紹實踐教育和黨建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創新實踐教育和黨建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將其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相結合,增加互動、游戲化的元素,提升參與度和體驗感;加強支持和指導,提供相應的獎勵機制和學分認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教育和黨建活動中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以黨建引領思政教育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中更好地適應并發展。高校應當積極探索和實踐,不斷完善黨建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措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作出積極貢獻。
(劉筱丹,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