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教育-惠州教育局電話號碼是多少號
日前,《惠州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教育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下稱“方案”)公布。方案提出4項主要任務、10項重點任務、17項工作舉措,以辦好辦強“三所學校”和縣(區)域普通高中學校為抓手,推動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下沉輻射鄉村學校,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惠州將建成至少10個城鄉教育共同體,優質教育集團達到36個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90%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數量占比達到15%以上,其中骨干教師交流輪崗不低于交流總數的20%。
到2027年,全市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培育一批特色優質高中,城鄉教育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補齊短板
加大投入辦好“三所學校”
“優化縣鎮村教育資源配置”是第一項主要任務。
方案提出,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大力改善校園校舍建設。2025年基本完成老舊校舍及校園的改造、消除校舍安全隱患。
惠州將著力辦好“三所學校”,即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公辦寄宿制學校。實施“三所學校”質量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向“三所學校”增加資源投入,補齊短板,按標準補足配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
在師資方面,方案提出,配齊配足“三所學校”校長教師,實施選優配強鄉村校(園)長工程,選派一批城鎮青年骨干教師到鄉村學校擔任副校長,培養和儲備一批校(園)長。
方案還提到,優化鄉村小規模學校資源配置,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按照“科學評估、應留必留、先建后撤、積極穩妥”的原則從嚴掌握,堅決防止因為學校布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
如何提升縣域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水平也是家長關心的話題。方案提到,實施縣(區)域高中學校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普通高中分類改革,推動縣(區)域高中特色發展。
到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培育5所以上在人文、數理、科技、藝術、體育等領域育人成效顯著的普通高中特色學校。
惠州將實施縣(區)域普通高中托管幫扶工程。實行“1+N”結對幫扶模式,每所市直高中至少幫扶1所薄弱縣(區)域高中。
此外,方案還提到,全面實施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到2023年底,惠州全市80%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到2025年底,全市90%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
聯鎮帶村
全市將至少建36個優質教育集團
惠州將通過推進多模式集團化辦學、加強學區化辦學、創建城鄉教育共同體等方式,優化鄉鎮學校管理模式,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方案提出,探索以名校托管、區域聯片、結對幫扶等多種模式推進集團化辦學,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鄉鎮中心幼兒園、鄉鎮中心小學、寄宿制學校、薄弱縣域高中納入集團化一體發展。
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各縣(區)中心城區內每所公辦學校(幼兒園)與鄉鎮村級學校(幼兒園)結對發展全覆蓋,全市優質教育集團達到36個以上。
為了加強學區化辦學,惠州將建立以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初中學校為主體,同鄉鎮內若干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為成員的學區,因地制宜建立橫向連通的學區,到2025年全市基本實現鄉鎮學區化管理全覆蓋。
方案還提到,推動仲愷高新區創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建立5個城鄉教育共同體,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到2025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成1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有效運行的城鄉教育共同體。
城鄉教育共同體將以城區公辦學校(教育資源)作為牽頭學校,構建“1+3+N”模式,即“1所城區優質公辦學校(教育資源)+‘三所學校’+鄉村其他學校”辦學模式,帶動提升縣域基礎教育發展水平。
師資下沉
新教研員到鄉村薄弱學校蹲點
方案提出,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全面振興鄉村教育。
惠州將深入實施“公費定向培養”“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銀齡講學計劃”等政策,探索建立適應惠州實際的“銀齡講學計劃”,為鄉村學校精準補充優質教師資源。
方案提出,大力實施鄉村音體美教師“走教”機制,開足開齊課程。培養一批鄉鎮中小學兼職教研員。到2025年,農村中小學校的高級教師覆蓋率達到100%。
為了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素養,惠州將實施鄉村教師共同成長計劃。村小、教學點新招聘的教師,5年內須安排到縣城學校或鄉鎮中小學校任教至少1年。
惠州還將探索建立正高級教師掛點幫扶“三所學校”機制,組織市、縣(區)正高級教師與鄉村學校、薄弱學校開展每期2年的掛點幫扶。
同時,建立教研員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蹲點聯系制度,教研員5年至少到鄉鎮中心校指導30次以上;新入職教研員3年內蹲點時間不少于1年。
方案明確,優化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推動建立并實施中小學教師同等級職稱不同檔次的崗位競聘制度。全面落實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兩個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要求,持續實施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將制定出臺適合惠州市實際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激發鄉村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鄉村教師定期體檢和心理健康干預制度。設立鄉村教師專項表彰項目,增強鄉村教師職業獲得感。
此外,方案還提出推進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構建全市教育大資源池,建立全市中小學精品資源庫。
提升服務力
辦好產業學院建好高水平專業群
為了提升教育服務能力,以高質量教育為區域協調發展賦能,方案提出,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群),推動高校定向人才培養。對接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3+7”工業園區,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一批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好6-10個高水平專業群。
其中具體提到,支持惠州工程職業學院繼續辦好農林漁牧專業;支持惠州學院加大公費定向師范生的培養力度,每年招收定向師范生約200人;支持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中醫學專業基層訂單定向培養行動,每年培養基層訂單定向中醫學生約150人。
方案提出,推動開展高校科技服務。組織駐鎮幫鎮扶村團隊開展特色化幫扶,選派專家教授多層次開展“百千萬工程”政策宣講和技術培訓。
同時,搭建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以“人才驛站”為基點,擴大科研團隊、科技人員與更多產業園區、產業、行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與服務輻射面,將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主導產業結合在一起。
根據方案,到2025年底,惠州將組建20個鄉村振興團隊,共建2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20個產學研合作基地、4個農技工作站。
南方+記者 謝志清
【作者】 謝志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