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質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河北地質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縱覽客戶端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盧偉麗 于歆 通訊員張耀東 王文茜)從彩云之南出發,徒步118天。9月8日下午,在河北地質大學建校70周年倒計時70天之際,徒步回母校的河北地質大學86級校友凌子走過祖國2900公里的大好河山后,滿懷激動地跨進母校大門,受到了母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圖為河北地質大學校領導歡迎凌子。張欣|攝
徒步回母校,兩度出發,走過2900公里
凌子,本名王桂林,現居云南楚雄,1986年就讀于位于河北宣化的河北地質學院(現河北地質大學),原任云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人力資源部主任。雖然已經畢業多年,但凌子始終忘不了母校的師恩和同窗情,忘不了河北宣化冬天的飛雪,忘不了母校教室黑板上的沙沙粉筆聲。懷著對母校樸素而真摯的熱愛之情,凌子決定從云南徒步回河北宣化母校舊址走走看看。在凌子眼里,母校培育了自己,母校就是自己心中的“圣殿”,從云南楚雄走回去,成為了凌子心中的執念。
2022年7月,凌子退休了。8月13日,他便迫不及待地從云南楚雄啟程,開啟了徒步回母校之旅。
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石家莊——北京——河北宣化,這是凌子給自己規劃的路線。一路上有驕陽炙烤,也有暴雨傾盆,但都阻擋不了凌子前進的腳步。在走過云南、貴州、湖南、湖北之后,于11月進入河南葉縣。彼時,雖與母校越來越近,卻因特殊原因不得不返回。那一刻,凌子給母校及關注他的師生、校友寫了一封信,承諾將擇時整裝再出發,一定完成自己的夙愿。
今年8月13日,凌子收拾行囊再次出發,繼續未完的行程。“今年是從湖北荊州開始走的。”凌子說,去年由于特殊情況,從荊州到荊門這段路程乘坐了交通工具。本著“絕不少走一公里路”的原則,今年凌子從荊州徒步走了150公里到達荊門,補上去年這段未走的路程,而后乘坐火車到達河南葉縣,從葉縣繼續北行。
9月6日上午,凌子正式進入石家莊界。9月8日下午5時許,兩次行程前后歷經118天,走過祖國2900公里的大好河山后,凌子順利抵達位于石家莊市區的河北地質大學,在學校領導、師生和校友的陪走中,走進自己心心念念的母校大門。
河北地質大學師生們熱烈歡迎凌子。張欣|攝
以非凡之旅祝賀母校建校70周年
當日下午,河北地質大學為凌子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現場,“賡續山水情懷,砥礪地大品格,熱烈歡迎優秀校友凌子徒步回母校”“凌子師兄歡迎你”等橫幅和標識牌表達了師生們的殷切等待。
凌子進入學校大門的那一刻,現場沸騰了,三千余名師生爆發出陣陣歡呼聲。皮膚被曬得黝黑的凌子背著雙肩包,難掩激動,笑容滿面不斷地向大家招手致意,不見絲毫疲態。
圖為凌子在“萬名師生簽名墻”簽字留念。張欣|攝
圖為歡迎儀式現場。張欣|攝
歡迎儀式上,河北地質大學校長和志強致歡迎辭。他表示,這次非凡的徒步之行,是凌子獻給母校建校70周年的一份賀禮,更是他踐行“達觀博物”校訓精神的生動寫照,充分彰顯了地大人艱苦奮斗、百折不撓,不畏艱險、擔當實干的拼搏品質。
凌子的壯舉觸動了河北地質大學校友們的母校情結,大家萬分欽佩的同時也以各種方式支持凌子,很多人甚至專程趕過去陪走。校友代表王東海認為,新時代需要這樣一份立志“地質報國”的精神,用堅強的雙腿和無盡的追求,立足腳下、憧憬山河,以火焰一般的熱情、背起初心使命的行囊、為祖國找出富饒的寶藏。
“一路上,無數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因我此次徒步回母校,能夠相聚相伴并肩行走,終生難忘!感恩母校!”發言中,凌子激動地說,“感謝所有校友們每天對我徒步回母校行程的關心關注!在母校河北地質大學即將迎來建校70周年之時,衷心祝愿母校春風化雨,夏露凝香。祝福母校越來越好,再譜清川新篇。”
圖為凌子發表感言。張欣|攝
凌子告訴記者,短暫停留后,他將從石家莊繼續向北,朝著河北地質大學宣化舊址進發,走回讓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來源:縱覽新聞客戶端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