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夏令營
踏山川足跡 溯古今之源
懷揣著對歷史的熱愛與追求
她不斷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
三年平均學分績點4.27 專業排名第一
連續三年獲得省政府獎學金
兩次獲評“三好學生標兵”稱號
“誠之杯”長三角歷史學師范生
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人文學院歷史學(師范)2001班
陳涵琳
保研至復旦大學
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歷史)方向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提到呂祖謙……”2023年7月1日上午,在復旦大學夏令營活動現場,陳涵琳迅速調動曾修習過的專業選修課程《宋史》相關內容,僅用3分鐘,就將南宋大儒呂祖謙的生平履歷與治學成就梳理成一條清晰的脈絡,并娓娓道來。
“專業基礎是我的底氣?!?/span>除了強大的知識儲備,腳踏實地的沉淀更是她的獨家秘笈。大二學年,聽完人文學院王榮華老師的論文指導講座,陳涵琳給自己安排了一件課程學習之外的新任務——“我想認認真真寫一篇屬于我自己的學年論文?!彼x取浙東運河為研究對象,白天走訪運河周邊的住戶,拍攝記錄運河的構造與樣貌,晚上則在燈下查閱零碎紛雜的地方縣志。浙東上古史文獻稀少,水利史尤甚。為了一本《中國運河開發史》,連續兩個星期,她多次輾轉于圖文信息中心與人文學院閱覽室。一本本地理志、一張張古地圖,反反復復地比對,她最終整理出近3萬字的文獻匯編。
陳涵琳整理的筆記
由于該選題資料較為匱乏,指導老師曾建議陳涵琳更改方向,但她不愿放棄初心。經過大半年的辛勤耕耘,這篇論文最終作為代表性學術作品遞交全國各大高校,幫助她叩開了保研之門。
臨近面試,焦慮不可避免。陳涵琳總在凌晨四點早早醒來,用水抹一把臉后,就開始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自我介紹和預備問答,調整不良的儀態和口癖。晚上八點,窗外燈火通明,她又早早睡去,為新的一天積蓄能量。
陳涵琳生活照
“‘旦’愿你來”是獨具復旦特色的招生口號,而“我愿走進這片‘復旦藍’”是陳涵琳的答復。七月初,陳涵琳同時獲得復旦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與南京師范大學的優秀營員稱號,做到了“入營即優營”。最后,她以專業方向復試第一的成績,保研至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歷史方向,她說:“我一直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span>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初入浙師,“眼底初陽水,心中園丁夢”,這是陳涵琳作為人文學院新生代表的發言。三年來,這句話語化為行動,時刻指引她不忘初心。
陳涵琳作為人文學院2020級新生代表發言
“我學習一直用的是笨辦法,聽課、看書、整理、總結。如果真要有一條‘不二法門’,那就是努力?!标惡盏恼Z氣很肯定。每天清晨圖文門口等待開館的長隊,深夜閉館后還留著燈的數字閱覽室,課程間隙25幢教學樓第一層的空教室,總有她的身影。在時間管理APP“桌面日歷”上,留下了她三年內所設定的一份又一份“可以落到實處”的學習計劃。
一個人行走適合沉思,一群人奔跑能夠碰撞。“當我困于史料匱乏時,幾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朋友向我提議,從明清戲曲、古希臘詩中尋找民間習俗?!蓖ㄟ^不斷交流和資源分享,在專業選修課《西方社會史》結課時,她取得了98分。夜晚十點半、四個人、兩輛電瓶車,陳涵琳常常和好友孫齊斌、夏鳳翔、黃駿杰,從25幢教學樓的地下車庫駛出,在寂靜中輕聲說笑,在黑暗里一起耕耘遠方。
陳涵琳生活照
“對待歷史,當我讀不懂它時,就想親自去看看?!?/span>保研結束后,陳涵琳報名參加了寧夏游學,以西夏古跡為主線,沿著絲綢之路,讀一讀千年前的黨項歷史。雖然不是每一處歷史遺跡都能前往,但她依然通過閱讀游記、紀錄片等形式拓寬視野。她笑稱:“可能就是步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吧?!?/span>
“既是歷史的求知者,也是一名師范生?!边@是陳涵琳對自己的定位。她強調知識不僅僅應該貯備在腦中,更要通過合適的方法闡述表達。作為人文演講隊的副隊長,她始終敢于“站在臺前”,主持、演講、朗誦……鍛煉出她穩健的臺風。私下磨課時,作為模擬學生的朋友還總會開玩笑:“有老教師的風范?。 ?/p>
本科期間,她始終以“小苔”為網絡昵稱,意為“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大三學年平均學分績點4.48,她始終以謙虛而堅韌的心態潛心礪行,步履不息,這其間的過程正像是沿著向上的臺階野蠻蔓生的苔花,最后朝陽盛放。
勇敢為網,撲身而往
夏季悶熱的午后,汗水順著發絲流下,陳涵琳卻渾然不覺。她把自己關在25幢教室里,幾乎忘情地進行模擬上課訓練。這是她大二暑假留校參與卓越教師班集訓時的狀態,亦是她突破師范技能瓶頸前的曙光。
2022年11月,憑借沉穩的臺風和突出的教學能力,陳涵琳被推選參加第三屆“誠之杯”長三角歷史學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鞍亓謮Α边x題之難、教案準備普通尋常,加之比賽推遲,焦慮感無數次襲來,否定和懷疑疊加,幾乎使她崩潰大哭,卻也沒有淹沒她前進的勇氣。
《永別了,“柏林墻”!》課堂實錄
“好點子永遠植根于閱讀。”受到“歷史學卓越教師班”導師鄭流愛、姚建根和陳彩云的指點,陳涵琳在短時間內“惡補”了大量的相關知識,反復遴選修改備課材料。在距離正式錄制還有兩周時,她順利研讀完專家沈志華的三部專著,并決定在14天內推翻所有設計重新備賽。
推翻重來,需要怎樣的勇氣?會面對多少困難?她也難以估量??钢薮蟮膲毫?,一條嶄新的思路終于破土而出。最終,她以精彩的設計、流暢的表達、沉穩的教態一舉斬獲一等獎。敢于裂帛的果決與專業積淀的豐富,托舉著她超越地平線,得以“窺見天光”。
陳涵琳生活照
“聶幼犁教授說,歷史教育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我心向往之。”前方,是諸位歷史教育前輩的背影,不僅讓陳涵琳的歷史教學之路充滿前行的動力,也讓她對歷史教育產生了新的思考。她逐漸意識到,新時代的歷史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試技巧,而需保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發現問題的研究品質,將認識歷史的理念與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跟隨證據鏈與邏輯鏈一步一步“破案”的樂趣。
發現、解構、重組自己,她在尖峰山腳盡情書寫無限的希望與延伸的未來?!霸诖髮W生活中無數轉瞬即逝的機會,會讓一切皆有可能。你要以勇敢為網,撲身而往。”未來,爛漫光華鋪路,復旦百年星空灼灼,她也會成長為一名卓越的歷史教師,自有明光,足夠照亮。
葳蕤之木 植于微芽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滿腔熱忱追逐綺夢
亦不忘用教育播種新苗
她披星戴月而行
不懼山高水長
來源:浙江師范大學
圖片 | 來源于本人
文字 | 夏鳳翔 申屠英姿 孫藝瑋
編輯 | 夏鳳翔
責任編輯 | 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