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教育-溫嶺教育
2019-02-28 10:41 |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江倩倩 文 朱海偉 徐偉杰 圖
在今年的“兩會”報告中,溫嶺市委、市政府提出“美麗溫嶺、活力溫嶺、幸福溫嶺”的建設目標。而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托各個家庭對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孩子們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真切的獲得感,都是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
去年,溫嶺市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通過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市評估,獲臺州市2018年度教育工作業績考核優秀單位。今年,市教育局已謀劃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市的創建,將以“教育生態優化年”“教育質量突破年”為載體,全力推進教育均衡、隊伍建設、教學質量和項目建設四大提升工程,努力實現溫嶺教育高質量發展。
九龍學院校園一角。(資料圖片)
加強隊伍建設 維護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教師是一份良心職業,教師必須堅守職業道德,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謂。”市教育局局長周志云說,溫嶺教師有近萬人,隊伍數量龐大,再加上教師行業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我們要繼續通過創新載體,優化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育者隊伍。
隊伍建設,一直在路上。今年,市教育局將以黨建為抓手,把教師的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作為全年工作主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市教育系統干部師生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希望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水平,堅定廣大教師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進而發揮黨員干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自覺擔負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薪火相傳的責任與使命,維護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在完善隊伍管理機制上,今年,市教育局將全面鋪開“縣管校聘”。“去年,我們在全市公辦小學試點‘縣管校聘’制度,今年這項工作將在全市中小學校推開,分高中、初中、小學三個級段實施,盯牢‘消超編、調結構、激活力’的目標不斷努力。”周志云說。
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領頭雁,一位好校長,造就一所好學校。今年,市教育局將全面加強校長隊伍建設,修訂完善校長隊伍管理辦法,強化校長考核制度,探索實施校長職級制,并探索在教育系統開展 “三評三改三處理”活動,激發校長活力,提升校長素質。
“對于教師,既要‘嚴管’又要‘厚愛’。”周志云說,對于不良的風氣,例如違規帶生等現象,教育局將集中精力加大懲處力度。同時,對老師在精神上進行鼓勵,在待遇上進行保障。加強對優秀教師的發現和宣傳,大力選樹教育系統先進典型,唱響教育正能量。
提高教學質量 推進“輕負高質”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今年,市教育局在去年“質量提升年”的基礎上,以“質量突破年”為載體,通過各項行動措施,致力于溫嶺教育質量的提升。
“什么才是有質量的教育?對于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周志云介紹, 有人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就是有質量的教育,他覺得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合格的人才,教育,更應注重過程。
而提高教學質量,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今年,教育局將進一步落實教研員重點聯系學校教研組制度,指導學校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抓好學校薄弱學科教師的培養工作和質量提升工作;提高教師學科素養,開展青年教師系列業務評比;同時,以初中學科青年教師發展共同體、初中命題共同體、高中各學科發展共同體、青年教師研修班、小學綜合實踐共同體等為載體,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得到長足發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今年的教學改革中,市教育局將全力聚焦課堂,通過組織專題研討、診斷指導,及時分析各次模擬考試及期末質量檢測數據等,指導學校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
另外,市教育局還將聚焦學習方式轉變,提升學習效率。成立“學習方式變革”區域聯盟,研究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力;成立“快樂閱讀”區域聯盟,研究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突破途徑,以應對語文中高考的重大變革。
聚焦作業評價改革,努力踐行“輕負高質”。成立“作業改進和評價”區域聯盟,指導和研究分層分類布置作業,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力爭各學段或學校有幾個學科自主自編講義,督查和落實“一科一本作業”的要求。
為進一步加大質量突破力度,強化學校“質量為本”的辦學意識,今年,還將加大教學質量在學校年終責任目標考核和督導評估中的賦分比重。
強化均衡教育 把優質師資帶到農村
自2016年成立市三中教育集團后,近三年,我市先后成立了方城小學、太平小學、錦園小學、市實驗學校等5個教育集團。教育集團辦學的實施,盤活了現有存量,優化資源配置,整體帶動提升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基本實現了集團內每所學校的均衡發展。
今年,我市將深化集團辦學,指導做好市三中東部新區校區、橫湖小學鐵路新區校區等新建學校的開學準備工作,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斷縮小城鄉、校際差距,促進全市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自2016年我市申報創建基本教育現代化市以來,我市教育基建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基建和硬件設施上,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隨著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等機制的實施,優質師資力量在城鄉流動起來。
為了吸引教師到農村交流、掛職,我市除了開展集團化內教師的交流,推行“縣管校聘”制度外,今年,還總結2018年職評經驗,進一步擴大中小學校職評自主權。重點加強農村骨干校長和骨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在評職、評優、待遇方面繼續向農村傾斜,逐步建立“越是艱苦、越是偏遠、待遇越高”的政策導向。
“我認為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將軟件向農村延伸,只有把好的教師、校長交流到農村,才能把好的理念、好的業務帶到農村,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周志云說。
推進項目建設 今年新建25個項目
去年9月份,我市有6所新建、遷建學校投入使用。新學校的亮相讓大家眼前一亮。嶄新的校舍、優美的校園環境,給美麗溫嶺建設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我市自2016年申報創建省基本教育現代化市以來,教育基本建設項目共立項73個,總投資額22.5億元,用地1044.5畝,建筑面積45.8萬平方米。2016年完成投資額4.4億元,2017年完成投資額8.7億元,2018年完成投資額6.5億元,3年來共完成19.6億元,占總投資額的87.1%。目前已投入使用7個重點項目(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
其余的8個重點項目也已基本完成,包括濱海中學遷建工程、城南新區中學新建工程、市第三中學東部校區新建工程、城東新區小學新建工程、長嶼小學遷建工程、溫嶠小學遷建工程、橫湖小學鐵路新區(特色小鎮)分校新建工程、東部新區第二小學新建工程,計劃于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這些市重點項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將新增學位14100個,新增體育館面積2萬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0萬平方米。
作為新一輪三年建設計劃的起點,2019年共安排基本建設項目44個,完成續建項目19個,實施新建項目25個并完成20個,包括澤國鎮幼兒園新建工程、淋川中學擴建工程、澤國三中校園改造等項目。同時,啟動前期項目14個,完成結算項目14個。年度項目建設計劃投入資金3.42億元。
幼兒園的創意手工展。
在今年的溫嶺市“兩會”,以及臺州市“兩會”中,學前教育的發展引起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不少代表、委員在議案、提案中建議,要強勢推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增加公辦幼兒園的比例,增加幼兒園的學位,解決幼兒園入園難的問題。
對話市教育局局長 周志云
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今年新增6所幼兒園
記者:我市已進入發展學前教育第三輪行動計劃,目前我市學前教育的現狀如何?存在什么短板?
周志云:隨著財政投入的持續加大,我市學前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非法辦園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學前教育整體質量不斷提高,初步構建起“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目前,我市等級幼兒園覆蓋面達到97.8%,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達到87.6%,教師持證率達到96.4%。
雖然,我市學前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走上規范優質辦學之路。但是,學前教育仍然是我市基礎教育的“短板”。目前,全市191所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只有42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僅達到30%,與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還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財政經費投入仍顯不足。雖然我市學前教育財政性投入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連續遞增,2019年我市安排了學前教育專項經費3500萬元,但我市學前教育人多量大,難以對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起到有力的扶持作用。再加上,教師編制嚴重不足,“幼有優育”成為難題。我市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占比低,需求缺口較大。隨著新建公辦園不斷增多,教師編制需求的缺口會更大。目前大量采用非在編教師,不利于幼兒園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記者:學前教育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在學前教育發展上,今年有什么舉措推進其發展?
周志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今年要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我們將充分利用中小學空余校舍等資源改建,使得公辦幼兒園增量擴面。
今年,我市的幼兒園基本建設項目有7個,其中新建項目6個,續建項目1個,包括澤國鎮公辦幼兒園新建、大溪鎮冠城幼兒園改擴建、澤國鎮幼兒園聯樹分園改建、溫嶠鎮實驗幼兒園改擴建一期,大溪鎮古城、擔嶼、白山街小學改建公辦幼兒園,塢根鎮幼兒園沙山分園改建、松門鎮幼兒園實驗分園續建。另外,市級機關幼兒園新園、新河鎮中心幼兒園新園、城西街道幼兒園等6個項目投入使用,可增加1170個學位。
加大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力度。我們將以獎代補統籌實施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通過市級獎勵和幼兒園的自身努力,提高非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同時,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加大督查力度。我們將開展規范辦園行為檢查,加強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切實解決“小學化”和“看護式”傾向。
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力度。推進以“種子文化”為核心理念的課程體系建設,形成溫嶺樣板,著重開展對園長、教師的課改專項培訓,切實提升園長的課程領導力,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