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考試信息 > 正文

    尚馬教育_尚馬教育怎么樣

    山東卷的選擇題還是有較大難度的,是今年我做的幾套試卷中感覺難度最大的一套。以下解答僅為本人的思考思路,估計會有一些錯誤。暫無官方答案,如有官方答案后,會第一時間公布在評論區,并置頂!歡迎大家對題目進行討論!

    1. 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下列與陶器相關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用來作為私有財產已出現證據的是

    A. 遺址出土有陶器和較多陶器碎片

    B. 多人合葬墓隨葬品有陶缽、陶罐、骨器等

    C. 單人墓隨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鉞等百余件

    D. 陶器上繪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紋樣

    答案:C

    解析:C選項中單人墓隨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鉞等百余件,說明這些物件屬于個人,即私有制產生。B選項中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當時人類過著集體生活,不是私有財產;A和D選項的內容不涉及這些東西的歸屬,無法看出私有制的存在。

    2. 先秦貴族尚馬車,賤牛車,此風秦漢猶存。及至東漢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車慢、穩、寬敞、嚴密,可障帷設幾、任意坐臥而競相乘坐,出行乘牛車遂成為一種風尚。這種“風尚”反映了( )

    A. 政治衰頹的時代景象

    B. 戒奢尚儉的社會風氣

    C. 重農崇耕的思想觀念

    D. 豪強勢重的政治現實

    答案:D

    解析:由先秦尚車馬到東漢晚期重牛車,這是社會風尚的變化。先秦至秦漢尚馬車賤牛車,馬車是貴族地位的體現;而牛車的盛行,說明等級觀念發生了變化。結合東漢時期的實際,豪強地主勢力的崛起,導致這種風氣的出現,故選D。

    3. 下圖為西漢與隋京畿區示意圖。與西漢相比,隋京畿區的變動是為了( )

    尚馬教育_尚馬教育怎么樣

    A. 減少制度變革阻力

    B. 拓寬財政收入來源

    C. 促進中原地區民族交融

    D. 緩解關中地區經濟壓力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圖片可知,隋京畿區與西漢相比,既有擴大又有東移。這與隋朝時期人口大量增加,北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導致經濟衰落有關。所以,在BD兩個選項重選擇,但B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農業,這不是擴大京畿區和東移京畿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選D。

    4. 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為天下者,奚為紛紛必親天下之事?”這表明張載主張

    A. 擴大地方權力

    B. 恢復郡國并行制度

    C. 健全中央機構

    D. 簡化官員選任程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張載認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來管,必有許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實行“封建”,擴大地方的權力。

    5. 下表為1871~1921年中國進口的棉布、棉紗、鋼鐵、米等四類貨物在進口總值中的占比(%)情況。其中甲是( )

    A. 鋼鐵

    B. 棉紗

    C. 米

    D. 棉布

    答案:B

    解析: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情況是小農經濟逐漸解體但仍占據主導地位,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但發展相對曲折且實力弱小。所以,甲乙不可能是米和鋼鐵。根據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樣商品的進口量最多的是乙,其次是甲。因此判斷甲和乙是棉布還是棉紗即可。甲由1871-1873年的2.8到1901-1903年18.6可知其處在不斷上升之中,這與民族資本主義從產生到發展有關,而乙則在這個時間段內由30.2減少為19.7,由此可知其進口受到沖擊,所以甲是棉紗?,乙是棉布?。

    6. 下面為1919年12月《少年社會》的創刊宣言。這表明該刊編者認識到( )

    少年社會有兩個意思:(一)少年的社會。(二)社會的少年。

    少年的社會,是有少年精神氣象的社會——進步的社會。

    社會的少年,是有社會生活情感的少年——協助的少年。……

    怎樣使現在少年變成社會的少年,現在社會變成少年的社會,這就是我們的宗旨

    A. 互助協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 人的解放和社會改造是時代使命

    C. 青年學生是宣傳社會主義的主力軍

    D. 理性覺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A不是其強調的內容;C說青年學生,材料講的是少年,不是只指青年學生,且沒有宣傳社會主義的內容;在B和D兩個選項中,怎樣選擇需要斟酌。根據材料,這本刊物創刊的目的是“怎樣使現在少年變成社會的少年,現在社會變成少年的社會”,即怎樣培養有協作精神的少年和怎樣改造中國為進步的社會。而怎樣達到這一目的,綜合看B和D,則選D的可能性更大。

    7. 1938年7月,陜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正式成立。劇團演出時,會在戲臺兩邊掛起“中國氣派,民族形式,工農大眾,喜聞樂見;明白世理,盡情盡理,有說有笑、紅火熱鬧”的對聯。民眾劇團常年在邊區巡回演出,深受歡迎。該劇團的主要任務是( )

    A. 創新民族文化宣傳方式

    B. 團結工農建設邊區政權

    C. 動員民眾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 落實中國的群眾路線

    答案:D

    解析:劇團演出,不屬于“創新”,排除A項;根據時間“1938年7月”可知該劇團的演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團結抗戰”而非“邊區政權”的建設,排除B項;C抗日戰爭屬于民族革命但不屬于民主革命,排除C項。故選D,即落實群眾路線,通過常年演出,發動民眾,爭取抗戰勝利。

    8. 1956年,毛澤東在談到國家與工廠的關系時指出:“統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一,要有統一性,也要有獨立性。……各個生產單位部要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系的獨立性,才會發展得更加活潑。”毛澤東強調的是( )

    A. 適當提高工廠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B. 適度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C. 平衡工商企業改造中的公私關系

    D. 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領導人認為國家與工廠之間的關系是統一性和獨立性的關系,在堅持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提下,各個生產單位可以有一定的獨立性,強調適當提高工廠的生產經營自主性,A正確;這一時期是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重視的國家的行政指導,并不是市場調節,排除B;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中,推行的是公私合營,并不是平衡公私關系,排除C;三大改造時期,是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并不會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排除D。

    9.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往: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3年,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十八大以來,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這主要是為了( )

    A. 消除分歧增進互信

    B. 構建均衡發展格局

    C. 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D. 改善全球治理體系

    答案:C

    解析:國家的外交政策,是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材料講的是周邊國家關系的外交政策,先排除D。A消除分歧的提法不對,B均衡發展的目的用在國內還是可行,但用在國際關系上明顯不符合。故目的是為了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促進共同發展。

    10. 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圖3可知,人類文明交往( )

    A. 促進了文化藝術融合

    B. 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C. 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和圖片可知拱門形制在亞述、安息宮殿門和羅馬凱旋門上都有應用,說明人類文明之間存在交流和融合。所以選A;僅從拱門形制的應用,無法斷定區域文化的統一,排除B;材料無法推斷出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排除C;僅從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內核信息,排除D。

    11.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承認了瑞士和荷蘭獨立,劃定了歐洲大陸各國國界;1815年形成的維也納體系,恢復了拿破侖戰爭前的歐洲均勢,創立和重建了一些國家。這反映了歐洲( )

    A. 國際協調機制更趨合理

    B. 國家主權意識不斷增強

    C. 各國完成了向民族國家轉變

    D. 大國主導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答案:B

    解析:由“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瑞士和荷蘭獨立,各國國界......1815年形成的維也納體系,創立和重建了一些國家”這些關鍵詞可知,強調了這兩個體系在主權國家中的重要性,因此選B。材料不能反映協調機制更合理,A不選;C各國完成了,說法過于絕對;D大國主導的格局是20世紀以來國際格局的特征。

    12. 下圖為某一時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圖。這一時期( )

    A. 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

    B. 大西洋三角貿易已走向衰落

    C. 西、葡殖民優勢逐漸被打破

    D. 傾銷工業品是主要掠奪手段

    答案:C

    解析:根據圖例可知時期在美洲的殖民國家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外還有英國、荷蘭、法國等殖民國家。A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時,北美已經獨立,但此圖中仍為英國殖民地,也據此可以判斷此圖在18世紀中期以前,排除;三角貿易走向衰落是在18世紀以后,此時工業革命也尚未開始,排除BD。

    13. 19世紀后期,用變異和自然選擇揭示生物界演化規律的《物種起源》與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的《資本論》,在哲學、神學和社會政治學說中引起巨大震蕩。這是因為二者都( )

    A. 總結了工業社會的發展規律

    B. 推動了科學革命的深入發展

    C. 沖破了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D. 發現了斗爭是人類進步的原因

    答案:D

    解析:找兩者的共同點,A只在《資本論》中有體現,B和C屬于《物種起源》的意義。《物種起源》揭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資本論》揭示了資本家剝削的秘密,強調了階級斗爭理論,所以,選D。

    14. 1961年,加納領導人克瓦米·恩克魯瑪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許多地區在文化、語言和思想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我們都是非洲人,這是基本的事實……語言、文化和政治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困難并不是不能戰勝的”。他力圖( )

    A. 實現非洲各國的獨立

    B. 建立非洲國家的聯合

    C. 保持非洲地區文化的多元性

    D. 解決非洲內部發展的不平衡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克瓦米·恩克魯瑪認為非洲各國可以戰勝語言、文化和政治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困難,這意味著他主張各國有聯合的可能,所以選B。

    15. 下圖為1949~1985財政年度美國聯邦政府研發投資中用于國防研究的占比(%)情況,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國內經濟的發展狀況

    B. 對外戰爭的頻度烈度

    C. 國際科技競爭的壓力

    D. 政府外交戰略的調整

    答案:A

    解析:根據1949~1985(美國)及圖可知,美國政府研發投資中用于國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動,20世紀60年代以前占比較高,1965至1977年基本處于下降狀態,77年以后又處在上升趨勢。據所學知識,先排除B,比如60年代越南戰爭,國防研究經費卻下降。在排除C,二戰后美國在科技競爭中一直處于優勢地位,面對壓力較大的時期僅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但此時國防經費卻呈上升趨勢。外交戰略與國防投入都是隨經濟實力的發展變化而改變的,故選A。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视频完整版|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国产又大又粗又硬又长免费|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精产品一二二区视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欧美色图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国产色在线|亚洲|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春色第一页| 色综合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久久影院最新消息| 狠狠干视频网站|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www网站|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美女被羞羞吸乳动漫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网|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欧美日韩不卡高清| 啊公交车坐最后一排被c视频|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入口|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大无线视频|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