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教育,徐州教育局24小時咨詢電話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日前,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教育強國建設江蘇在行動”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徐州。在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市新城實驗學校、邳州市城關實驗幼兒園等多所學校,記者走訪了解徐州大中小學幼兒園在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和突出成效。
深化“五育融合”,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培養全過程
邳州市城關實驗幼兒園“綠城營地”里,孩子們正在開啟一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原本的自然地,如今被改造成兒童“自然生活、自在生長”的基地。走進基地,種菜、磨豆漿、切炒菜……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大(3)班的王瑞宵一圈圈磨著豆漿,滿頭大汗。
幼兒園創設“小菜園學農項目”這一新的勞動教育載體,引導幼兒以多種形式通過系列機制,開展選種、種植、培育、收藏等系列學農項目主題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的勞動常識,培養勞動習慣,提升勞動品質。邳州市城關實驗幼兒園園長顧紹艷介紹,這不僅有助于孩子們勞動習慣的養成、提升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也會讓孩子們增強對于勞動的情感,“比如在收獲的季節,孩子們面向社會售賣小菜,不僅鍛煉了他們的社交能力,也讓他們很有收獲感。”
徐州因地因校制宜,拓展勞動教育校外資源。江蘇省徐州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里,豐富多樣的課程正在開展。西苑中學初一學生顧朕祺正在和同學們學習榫卯的制作,不遠處《廚藝工坊》的課堂上傳來陣陣美食香味,鮮花裝點著古代簪花課程的課堂……基地挖掘地域特色,研發涵蓋革命傳統、體育健康、非遺傳承、自然生態、科技創新教育等五大領域的勞動教育課程。每個課程群都有對應的主題工坊,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常態化開展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還建有陶藝工坊、廚藝工坊、木藝工坊等“勞動七藝”工坊,VR實景體驗、水漾農園、模擬飛行等“五色課程”主題體驗館等。據了解,2021年基地揭牌運行以來,每年接待全市一萬余名中小學生參加勞動實踐。
徐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石啟紅表示,教育局深化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堅持將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我們把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著力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同學們開啟搶課模式
在中國礦業大學,自2020級本科生開始設置32學時的《勞動教育與實踐》必修課程,并寫入培養方案,貫穿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生涯。《綠化勞動教育實踐課程》上,會計學專業大二學生杭筱桐正在修理眼前的盆栽,“在課堂上,我第一次系統學習了關于盆栽的知識,也第一次制作了盆栽。”
“大一我就了解到,需要在畢業前修滿32個小時勞動教育時長。”杭筱桐說,學校開設了多種勞動教育課,每門都很受歡迎,所以大家一直都在搶課,“我對這門課程比較感興趣,所以選了這門課,可以拿到4小時學時。”還有28個學時,杭筱桐打算繼續選擇感興趣的課程。
據了解,中國礦業大學立足學校特色資源條件,多元化探索課程建設模式、開課模式、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培養目標。“小學的勞動教育更注重培養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到大學是要掌握高科技專業技能的勞動。”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部長張紹良介紹,將勞動課納入必修課后,能感受到學生的關注與重視,“經過勞動實踐,同學們在進行畢業設計,尤其與工程相結合的課題時,更看出比較明顯的變化。”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理論課程36學時。學校還開展扇面設計、茶道、花道以及體現徐州地方文化特色的香包制作等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社團活動有機融合,打造勞動教育“第二課堂”。
學校童心玩教具創新工作室里,同學們正在學習制作、打磨幼兒所用的玩教具。學校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院長王清風表示,學校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專業勞動能力,也讓他們更好地在幼兒園中開設勞動教育。
深化勞動教育課程實施,256所學校打造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和課例
徐州深化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優化提升課程質量,豐縣歡口中學、徐州市新城實驗學校建成江蘇省勞動課程基地,全市256所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利用資源優勢打造了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和課例,572所中小學開辟了專門區域進行種植、養殖等勞動實踐。
徐州市新城實驗學校將課程理念、育人目標與場館空間環境相融,形成“農工創+”場館式勞動教育特色。“工業+”課程場館里,三(1)班的張語嫣正在畫畫。藍天白云下,是黃色的麥子。“這是我們學校稻田里種的麥子,用顏料把成熟的麥子印在畫中,再加上背景,就成一幅畫了。”
據了解,學校利用勞動課、綜合實踐課、校本課、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分年級落實實施,學生們自由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我們現在有19門勞動實踐課,在周四下午,全校的孩子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到勞動實踐中來。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喚醒勞動意識,真正珍惜勞動成果,愛勞動、會勞動、敬畏勞動”,學校校長陶勇說。
一只破損的葫蘆,增添了漢文化元素的設計,從廢品變為藝術品……走進邳州市占城鎮中心小學,隨處可見葫蘆元素。該校充分依托鄉村教育資源,創設“葫蘆娃”綜合實踐課程,積極探索生活與實踐教育路徑,構建以“葫蘆娃”文化為底色的育人體系。學校積極探索“葫蘆娃”文化與多學科融合的課程內容,確立“多學科融合”實踐課程目標,在每個年級開設了勞動綜合實踐課,組織學生全員、全程、全面參與葫蘆等植物的種植、管理、采摘、藝術加工和欣賞。
“從葫蘆育苗到移栽、澆水,從修剪、采摘再到后期藝術制作,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不斷收獲。”邳州市占城鎮中心小學校長湯金龍期待,“葫蘆娃”綜合實踐課程將會以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完備的形式助力學校發展,成為探索鄉村小學特色教育發展之路、豐富育人載體、提升育人實效的有效途徑。
徐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石啟紅表示,下一步,教育局將繼續深入推進全市學校勞動教育工作,積極發揮地方優勢資源培育勞動教育新亮點,著力挖掘勞動育人價值,深化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徐州新實踐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于露 文/攝